20xx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摘要:

学 时 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考 试 考 查 总 计 理 论 实 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学期 2 学期 3 学期 4 学期 6 学期 18 周 18 周 18周 5 周 13 周 31 周 6 周 人文素质能力模块 1 经济政治 与社会 2 36 30 6 2 2 职业道德 与法律 3 36 30 6 2 3 语文应用基 础 2 1 72 60 12 2 2 9 项目 序号 课 程 学期分配 学 时 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考 试 考 查 总 计 理 论 实 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学期 2 学期 3 学期 4 学期 6 学期 18 周 18 周 18周 5 周 13 周 31 周 6 周 4 英语 2 1 72 60 12 2 2 5 医用化学基 础 1 36 26 10 2 6 数学应用基 础 1 36 30 6 2 7 体育与健康 2 72 12 60 2 2 8 信息技术基 础 1 72 36 36 4 9 护理礼仪 2 36 18 18 4/ 10 人际沟通 1 36 20 16 11 职业生涯规 划 1 36 30 6 2 小计 540 352 188 16 12/8 2 0 职业基础知识模块 12 解剖学基础 1 90 60 30 6/4 13 生理学基础 1 54 46 8 2/4 14 病理学基础 2 54 42 12 4/2 1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 36 24 12 2 16 药物应用护 理 2 72 52 20 4 17 遗传与优生 1 36 28 8 2 小 计 342 252 90 10 10/8 0 0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18 护理学基础 3 2 162 64 98 /4 8/6 19 健康评估 2 54 24 30 2/4 20 内科护理 4 3 138 98 40 6 6 21 外科护理 4 3 120 90 30 4/6 6 22 妇产科护理 3 72 50 22 4 23 儿科护理 3 72 56 16 4 24 护理技术实 训 4 20 0 20 4 25 专科护理实 训 4 10 0 10 2 小 计 648 382 266 0 2/8 26 18 职业能力拓展 护理管理 4 20 14 6 4 护理伦理 4 20 14 6 4 中医护理 2 36 30 6 2 10 项目 序号 课 程 学期分配 学 时 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考 试 考 查 总 计 理 论 实 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学期 2 学期 3 学期 4 学期 6 学期 18 周 18 周 18周 5 周 13 周 31 周 6 周 模块 心理与精神护理 2 36 28 8 2 社区护理 4 36 30 6 4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辅导 2 54 24 30 计算机一级 考试辅导 3 54 14 40 护士执业考试辅导 (含毕业考 ) 6 168 108 60 28 小 计 424 262 162 0 4 0 12 28 合 计 1954 1248 742 28 28 28 30 毕业考试 专业实务 6 实践能力 6 顶 岗 实 习 1320 1320 总学时数、周学时数 3274 1248 2062 28 28 28 30 30 28 11 第 二 部分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1)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 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12 (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 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二)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 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 1)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 2)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1)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 2)了解国家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 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3 (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 2)了解把“引进 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 2)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运用: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 家利益。 14 教学内容 ( 1)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 2)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承担责任 ( 1)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 2)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 政策。 ,维护国家利益 ( 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 2)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社会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了解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具体内容,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关注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运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教学内容 ( 1)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 2) 了解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 3)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15 ( 1)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 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 2)懂 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 3)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