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教学重点及教学提纲内容摘要:

” 文学的无功利性,是指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都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既不寻求经济的、或政治的实际利益,也不是为了直接达到科学求知的目的。 非功利性: 非经济商业利益:“名画”拍卖 非政治权力利益:萨特“笔当作一柄剑” 非科学知识目的:读《红楼梦》,学中医 非物质占有目的:“充个角色” 康德:“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 ”“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 ( 2)文学的功利特性 “有精神的审美功利” 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不具有物质性的实际功利,但具有精神性的审美功利,它能给人以审美愉悦,进而影响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二、文学 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从表现方式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是形象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 1)文学的直接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即指文学是以形象或审美形象这一形态存在的。 文学形象是艺术形象的独特形态之一。 别林斯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 高尔基:“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 ” ( 2)文学的间接思理性 文学的思理性,即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活动必然依赖于理性思索,是一种复杂的理性活动;具 体表现为,在创作和欣赏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理性的抽象思维,在艺术作品的感性形象中蕴含着思理意味。 其一,创作与欣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其二,以后素作品的内容:情感与思理交融的情态 例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11 闻一多:“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宫体诗的自赎》) “更迥绝的宇宙意识。 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 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从主观态度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 1)文学的情感性:审美情感 文学情感是一种审美情感,它是指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作家的主观态度,或由审美形象激发的读者的情感体验。 ( 2)文学的认识因素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即作家对社会现实客观理智的反映,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 文学家往往否定 作品的认识因素: 凌宇问:《边城》、《黔小景》、《贵生》等篇是否含有人生莫测的命定论倾向。 (或“一个胆小而知足且善逃避现实者最大的成就。 ”) 沈从文答:我没有那么高深寓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企图从试探中完成一个作品,我最担心的是批评家从我习作中找寻“人生观”或“世界观”。 事实上,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比其他艺术包含更强的认识因素,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交织着载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以虚构的艺术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人性心理和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识形态。 (反映对象、表现形式、艺术媒介、审美理想、实现功能) 第四节 文学 的 话语蕴藉 属性 一、 话语蕴藉 一般性:意识形态性;与宗教、哲学、道德相同 特殊性:审美性;与其他艺术相同 个别性:语言艺术;文学自身特点,以语言为媒介 二、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本章复习题 基本概念: 狭义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 思考题: 1.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2. 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本章要点: 12 1.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2.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3.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 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基本性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这是区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和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的首要标志。 列宁论文艺: 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 —— 列宁 :《论无产阶级文化》 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 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社会民主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 列宁:《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 主要特征: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上层建筑性质,决定了它对形成、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能和作用。 二、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1.主导性 我国社会结构中的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的 主导方面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部分和主导方面,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 2.层次性 从文学活动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从政治思想性质看 从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看 3.多样性 人民的审美需要也是多方面的,文学活动绝不应是单调划一的,不能搞模式化、概念化、公式化。 社会主义文学活动应是主导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文学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能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走向新的更大的繁荣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13 满足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的价值取向。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量,人民也是精神价值的惟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无论就时间,就美还是就创造天才来说,人民总是第一个哲学家和诗人:他们创作了一切伟大的诗歌、大地上的一切悲剧和悲剧中最宏伟的悲剧 —— 世界文化的历史。 —— 高尔基 :《个人的毁灭》 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的绞死它。 —— 鲁迅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要是通过满足人民的审美 需要而实现的。 即通过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染力量,去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心灵,进而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有一个雅与俗、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双向运动的发展过程。 雅与俗 从字面上讲,一个是指高雅美好,一个是指平凡通俗。 文学艺术的雅与俗的界限仅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 雅与俗的相对性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当时称为“雅”的作品,实际 是“庙堂”文学,而当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国风”,今天看来,艺术水平却远高于那些“雅”的诗歌。 宋词在当时与诗相比是“俗”作品,所谓“诗庄词俗”,但从今天看来,许多优秀的词作已属高雅作品了。 雅与俗的相对性 明代优秀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是在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经典作品。 毛泽东论雅与俗 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 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 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 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 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 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 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 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 对目前文艺领域出现的雅与俗的问题,要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在普及 — 提高 — 普及、俗 — 雅 — 俗 — 雅以至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就应更加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珍品,塑造出各种各样的更真实、更生动、更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我们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新的精神风貌。 努力创造各种各样的、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尤其应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14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 邓小平论文艺: 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要塑造出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 要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作家和艺术家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从喷泉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 鲁迅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把理论联系实际,把读有字的书与读“无字书”结合起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