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o程序文件20xx版内容摘要:

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填写“部门环境因素清单”,经部 门领导批准后,报送综合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生产车间的“部门环境因素清单”,整理最终确定“部门环境因素清单”,进行公司环境因素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保存。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审批,综合管理部负责将批准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下发至相关部门。 4 工作程序 采用“过程方法”的思路:确定活动 /产品 /服务 识别环境因素 评价环境因素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 环境因 素识别步骤: 、产品和服务过程; ;。 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 、法规及其他要求; ; 、不同时态和不同类型时的情况: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六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及当地环境问题等。 识别环境因素时可采用的方法: ; ; ;。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EO 程序文件 14 环境因素评价 环境因素评价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 ; ; 、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 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有多种,如:专家判断法、是非判断法、对比法、跟踪环境影响或权重评分法等。 考虑本组织的特点,公司采用评分法与判断法相结合。 评分法评 分标准 采用打分法和是非判断法相结合。 1)打分法 (5 分 ) 频率密度 分 数 每日一次~持续发生 b= 5 每周一次~每日一次 b= 4 每月一次~每周一次 b= 3 每年一次~每月一次 b= 2 一年以上次 b= 1 (5 分 ) 控制程度 分 数 可控制但没得到控制,且经常或连续有失控制现象。 c= 5 可控制但无控制措施,偶尔有失控制现象。 c= 4 有控制程序,但仍有失控制现象,已及时纠正。 c= 3 已进行控制,且正在逐步好转。 c= 2 已得到良好的控制或不可能进行控制。 c= 1 (5 分 ) 影响程度 分 数 量大,涉及全球,且不可恢复。 d= 5 涉及国家范围。 d= 4 严重影响社区。 d= 3 偶尔影响社区。 d= 2 基本无影响。 d= 1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EO 程序文件 15 2)是非判断法 、法规。 (再利用)而没有得到执行的。 ,而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 统计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 T)=发生频率判分 (a)+控制现 状判分 (b)+影响程度判分 (c) 重大环境因素的评定 凡符合下列任何一条的就判为重大环境因素: ≥ 10 者;。 环境因素的更新 管理者代表责成综合管理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环境因素发生以下情况需要重新更新时,应重新识别评价,特别要注意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 、法规发生变化及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发生变化; ; 、外审或管理评审后涉及到环境因 素的变化或发生严重不符合项; ; 、设施发生重大变化; /事故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变化;。 环境因素的更新涉及文件的更改和修订执行《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法律与法规管理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6 相关 记录 R13 《部门环境因素清单》 R14 《环境因素评价 表》 R15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EO 程序文件 16 P504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尤其对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及办公场所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其控制实施。 3 职责 综合管理部是该程序的主管部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 、风险评价措施; “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表 ” 和 “ 重大危险源清单 ”。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 “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表 ” 和 “ 重大危险源清单 ” ,经分管领导确认。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确认公司的 “ 重大危险源清单 ” ,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的 “ 重大危险源清单 ”。 4 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价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业务活动分类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判定风险是否容许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安装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公司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如停电、停机、检修等; ,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如建筑物、设备、化学试剂等; ,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g. 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者计划的变更; h. 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EO 程序文件 17 危险源类别 根据公司生产及 办公特点,主要危害因素类别有: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坍塌 7)火灾 8)意外坠落 9)滑倒(跌倒) 10)其他 辨识方法 可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 安全检查与工作流程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 本公司采用上述综合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 本公司采用 LEC 法, 其公式为 D=LEC 其中: D—— 风险值;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 ( L)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将 “ 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 ” 的分数定为 ,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 7,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 1 所示: 表 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 完全可能预料 5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 际不可能 ( 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数定为 7,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分数定为 ,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 2 所示: 表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7 连续暴露 5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EO 程序文件 18 ( 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 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 1~50,轻伤规定分数值 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 50,其他情况的分数值在 1~50 之间,如表 3 所示: 表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0 10 人以上死亡 20 3~ 9 人死亡 10 1~ 2 人死亡 7 致残 3 重伤 1 轻伤 ( D) 根据公式 D=LEC,求出风险值 D≧ 100 为重大危险源。 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 风险等级的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等级的界限值(由质安环保部确定),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风险等级划分如表 4 所示: 表 4 风险等级划分( D) D 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 50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不可容许的) ≥ 100~ 50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4(重大的) ≥ 50~ 10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中度的) > 20~ 5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可容许的) ≤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可忽略的)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 的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措施的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策划 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则: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中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防护用品。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如表 5 所示。 表 5 风险控制策划 风险 措 施 不可容许的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重大的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 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 中度的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EO 程序文件 19 低风险措施。 在中度风险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可容许的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可忽略的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要保留文件记录。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 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内容: ; ; ; ;。 风险控制的途径有: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等。 各部门在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时,应有员工代表及相关岗位人员参与,以确保该过程的严谨、完整和公正。 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组织制定,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 管理者代表审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更新 组织的经营、生产、管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外部社会对组织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也在变化,因此危险源以及风险也会由于内外部的变化而变化。 要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必要时调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 综合管理部每年组织更新一次,更新时应考虑其他活动的更新情况。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更新 ; ; 、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 、外审、 管理评审的要求; 、事件、不符合出现后的评价结果; ; ; 、指标管理方案完成,对残余危险进行评价;。 各部门需要更新时应及时通报综合管理部。 更新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法律与法规管理控制程序》 6 相关 记录 R16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表 R17 重大危险源清单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EO 程序文件 20 P505 法律和法规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获取、更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 3 职责 综合管理部负责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主要是与公司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有关的)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填写公司 “ 法律法规清单 ” ,将信息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实施。 综合管理部负责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 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管理者代表沟通。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综合管理部沟通。 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适用性审批。 4 工作程序 获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