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内容摘要:

机遇与威胁并存,近几年我国的国际化已初显成效 境外投资的主体和投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向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对外投资的格局改变,特别是民营企业日益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增长力量。 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境外企业数量的 %,联营公司仅占 %。 从设立境外企业数量看,中央企业和单位占 %,地方企业占 %。 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6 6 境外企业的类型从早期比较单一的境外加工贸易发展到科研、资源开发,投资 控股等多种类型。 行业分布来看,我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广泛,其中,制造业占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 %,采矿业占 %,其他诸如农林渔牧,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洗洗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也均有涉及。 大型龙头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如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华为集团、中兴公司等的跨国经营已初具规模,这些企业借助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依托国内庞大的生产体系和销 售网络,产品的价格性能比已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虽然这些企业海外经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对外经济更加开放的今天,中国企业不仅自身要经历市场化和国际化,同时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本土竞争。 我国企业与世界五百强几乎都是具有很强实力的巨型企业。 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中国吸收 FDI 已居世界第一,但中国企业更多担当的是中间加工甚至组装上网角色。 中国多数企业仍过多重视实体经济,而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产品研发、销售网络和市场开拓等研究和重视不够,由此不仅丢 掉了利润大头,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联想、海尔、华为等 这些企业跨国发展的事例说明了中国企业正在坚定地走向世界,但通向世界市场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而是荆棘丛生,壁垒重重。 这既存在着外部因素与我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遇到的困境 一些国家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投资与并购壁垒。 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7 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仍然用“冷战”的思维和方法对待中国企业并购美国的企业。 我国企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取得 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 示, 2020年至 2020 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 %。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20 年的 %提高到 2020 年的 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 2020年的第 6 位,上升至 2020 年的第 2 位, 2020 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 一些国家在中国加入 WTO 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能出现本国企业被并购的浪潮心存虑。 由于部分国家无法正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以种种理由 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加以阻挠,更有甚者,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企图遏止中国经济的发展。 使得我国在国际化经营中出于自身国家经济发展的考虑,对我国企业的进入其市场设置了诸多门槛, 中国始终是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简称 CFIUS)严格防备的重点,在相关案件方面经常得到比别的国家更多的“关心”。 2020联想集团收购美国 IBM 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计划,遭到 CFIUS 几个月的审查。 此外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案也因为美国国内的反对而搁浅。 与此同时, 海外商业风险 的存在也 是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 困境,某些外商企业存在着信用风险,信用不良,存心 欺诈。 国际市场的初步确立。 中国走世界并为所知大概最初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此时国际市场已经基本被世界上大型跨国公司瓜分完毕,世界市场留给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战略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中国企业所要所面临的竞争对象是具有强大实力的跨国公司,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开拓市场,并让其本地居民接受和认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东华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