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中一轮回归课文复习---文化史必修三内容摘要:

—— 朱熹 材料 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辞激烈而名噪一时。 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⑵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它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⑷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参考答案 : 基础题: 春秋 鲁 仁 礼 私人讲学 3000 《论语》《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孟子 荀 子 德治 仁政 君轻民贵 末 礼 “焚书坑儒” “大一统”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 汉民族 正统思想 董仲舒 儒学独尊 文化的“一统” 政治的“一统” 汉武帝 平等竞争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思想 文化 教育 太学 道教 佛教 “天理” 严密思想体系 程颢 程颐 仁 朱熹 理 气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阳明先生 心学 心外无理 “致良知” 李贽 “圣人之言” “惑世诬民” 春秋战国 魏晋南北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 夫之 1君主专制 重农抑商思想 工商皆本 生产关系 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 1经世致用 实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1王夫之 能力题: 14- 23: BBDBC DBCBC 24- 33: DDCBD CCBDA 34- 43: BDBCA ABDAD 44- 53: CACCA CCACB 探究题 : 10 5 ⑴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德治民;遵循周礼。 ⑵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给农民一定土地,不夺农时,宽刑薄赋。 5⑴原因:汉武帝时期为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 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国家。 ⑵措施: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儒学主张,同时一方面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另一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确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⑶影响:在汉武帝的推动下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5 ⑴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 ⑵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 “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⑶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学说。 5背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统治强化,商品经济发展。 观点:黄宗羲、顾炎武设想解决君主专制问题的方案,是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学校控制评议是非的标准,郡县官吏世袭,扩大地方官吏权力,加强宗法制度。 评价: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些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束缚,还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权方案。 5 ①原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 崇;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等。 ②意义:“三孔”是历史文化教育的阵地,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⑵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 ②孔子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和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求,所以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⑶①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用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②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5( 1)提出“仁”学,提倡“为政以德”。 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⑶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⑷①同意。 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 “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 ②不同意。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 (任选一种作答) 11 专题 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 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2.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 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古代人民的科学创造精神的价值。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 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感和光大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 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 了解元杂剧、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 说明元杂剧、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3. 感受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感。 12 二、整体感知: 纸的发明及其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外传及影响 火药的发明及使用 印刷术的发明、外传及影响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京剧 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三、要点解析: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 ( 1)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造纸术 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 3)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起推动下 ,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 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什么 说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哪些著名诗人。 李白和杜甫有哪些代表作。 条件: ( 1)唐代处于繁盛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 2)国家的统一,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表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艺术 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3 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诗篇,可谓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把唐诗的发展推向到了繁荣的顶峰。 当时著名的诗人有:李白和杜甫及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等。 李白的代表作有《早 发白帝城》和《蜀道难》等。 杜甫的代表作有《秦中吟》和《新乐府》以及《长恨歌》和《琵琶行》等。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突出成就。 试举例加以说明。 原因: ( 1)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逸闻琐事等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 ( 2)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 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 3)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的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的严谨的文学形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完整表达及故事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来满足市民阶层的这些愿望。 ( 4)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明清小说突出成就: ( 1)数量繁多。 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短篇以白话“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 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文言《聊斋志异》为代表。 ( 2)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神魔小说(如:《西游记》)、世情小说(如:《红楼梦》)、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侠义公案小说(如《水浒传》)等。 ( 3)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如《红楼梦》通过描写封建贵族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 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 4)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平高超,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方面。 如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关羽、曹操、武松、鲁智深、宋江、孙悟空、猪八戒、范进、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四、能力测试: 基础填空题: 秦汉时期,以 和 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东汉时, 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 —— 纸,皇帝赞赏他的巧妙精思,封他为侯,从此 天下都称这种纸为。 指南针大约出现在。 中国的指南针,在 由海路传入 ,然后再传入。 对 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 ,随后又出现了。 成书于 1044 年的 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并记录了当时的 3 种火药配方。 的火器制作工匠还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1900 年,在敦煌发现了一卷印刷精美的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代平民 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4 代 成功创制 ,又发明了。 ,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是清代 编订的。 中国印刷术经 传到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秦代 是著名的篆书家。 东晋 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号为“ ”。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