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档)班组员工安全手册内容摘要:

禁安全带低挂高用。 高空作业 安全工作规程 详见 ( 附录 4) 安全带、梯子等必须定期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或者报废得梯子和安全带。 )梯子使用时角度不应小于 60 度,梯子与地面必须接触良好并有可靠的防滑措施。 )在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验收,脚手架上 的跳板搭设应稳固,要有必要的防护栏。 在登高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使用软底鞋、梯子和脚手架上不得有附冰,油污等,梯子和地面接触良好,并有防滑装置。 身体状态不良或者有登高禁忌症者严禁从事高空作业。 十、容器爆炸 (烧伤、创伤) 容器爆炸事故指压力容器超压而发生的爆炸。 压力容器爆炸包括压力容器 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 电机检修 作业中可能发生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17 的 容器爆炸事故有: 违规使用、运输 氧气、乙炔瓶。 气焊、气割作业 中焊割具存在缺陷引发 回火 动火 点与乙炔瓶的 安全距离不够 或乙炔瓶受热爆炸。 预控措施: 在使用气瓶时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详见 ( 附录 5)。 在 搬运、装卸、使用时应直立放稳,严禁在地面上卧放并直接使用, 禁止把氧气瓶与乙炔瓶或其他可燃气瓶、可燃物同车运输。 在进行气焊、气割作业前必须检查使用焊割具的状况,禁止使用漏气,堵气等损坏的器具。 作业时必须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量,防止回火。 乙炔瓶不能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防止曝晒,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10M 严禁用火烘烤,乙炔瓶表面温度不能超过 40℃。 十一、 氢气 爆炸 (伤害类型:烧伤、创伤) 氢气爆炸事故是指氢气和氧气或空气的混合,发生的爆炸事故。 电机检修 作业中可能发生的 氢气爆炸事故有: 氢气系统未做任何防爆隔绝措施 ,动火作业未认真执行动火工作票。 氢气系统检修工作中未使用防爆工具或对普通工具未做防爆措施。 发电机检修作业,退氢后未彻底对内部进行通风和置换,工作前未测量氢气浓度。 预控措施: 严格动火工作票制度,遵守氢气系统 工作相关 安全注意事项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18 详见 ( 附录 6) 氢气系统工作或检查时应使用铜制工具,以防发生火花;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上黄油;手、脚和衣服不应沾上油脂;禁止穿化纤衣服,鞋底禁止钉钉子 发电机检修作业,退氢后要彻底对内部进行通风和置换,特别是死角和定子顶部等部位,要重点进行通风和置换,工作前必须测量氢气浓度不得高于 3%。 十二、中毒、窒息(伤害类型:窒息) 中毒窒息是指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导致的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的现象。 电机检修 作业中可能发生的 中毒窒息事故有: 进入发电机内工 作时 通风不良,造成大量绝缘有毒物质聚集。 进入有毒气体部位工作时(如脱硫),未配戴防护用具。 在化学有毒气体处工作时,未充分通风、未戴好防护用具。 发生火灾或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 预控措施 在进入发电机等密闭空间作业之前必须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规定 附录 7,并按要求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 在脱硫系统进行工作时,发现 SO2 浓度过大时,必须佩带防护用品。 作业时必须有其他人员在现场监护,不得独自进行工作。 在化学有毒危险物质场所工作时,必须明确毒物的性质和毒性,要求化学人员在现场进行 监护,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 发生火灾时 紧急情况下 要采取防止窒息和中毒的措施,如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等。 进入有毒物质聚集进行灭火时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19 要佩戴好防护用品。 职业危害因素及预控措施 班组工作地点多,设备分布广泛。 在电机检修作业中 难免会接触到粉尘、 SO2 、噪声、高温、紫外线等,所以班组员工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学习和了解,能有效的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对预防职业病有很必要的作用。 现 将班组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如下: 粉尘 : 长期大量吸入会导致 尘肺、矽肺 的职业病。 在制粉系统、除灰系统 电机 检 修中 存在较为普遍,在上述场所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品。 有毒有害气体: 电气设备绝缘受热散发的气体、 SO2 、气体等,过量吸入会发生中毒症状。 在脱硫系统、发电机内部、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等场所存在较为普遍,在上述场所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品。 噪声: 高于 85 分贝的作业为噪声污染作业,噪声会导致听力下降、内分泌失调,长期在噪声环境里作业会导致噪声聋的职业病。 在制粉系统、发电机滑环处工作时,噪声危害明显。 在上述环境中作业时尽量避免长时间工作,必要时佩戴防护用品。 高温: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 作业会导致人体容易疲劳、精神萎靡,并有可能导致中暑。 在给粉平台、夏季室外作业时存在较为普遍,在高温环境里作业时要注意通风、避免长时间工作,多补充水分。 紫外线: 紫外线会灼伤人的眼睛和皮肤,长期接触紫外线会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20 导致电光性眼炎的职业病。 在焊接工作中会产生紫外线,所以在进行焊接工作时必须按要求 穿戴防护用品,使用防护面罩。 劳动防护 1 劳动防护基础知识 个人防护用品指为防止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直接危害所穿用或佩戴的器具的总称。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可以保证员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直接危害,从员工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都取着重要的作用。 2 身体防护用品 防护服分特殊作业防护和一般作业防护服,应能有效地保护作业人员,并不给工作场所、操作对象产生不良影响 帆布工作服;用天然植物纤维织物如纯棉白帆布、麻白帆布制作,约 厚;具有隔热,易弹掉飞溅火星及熔融物、耐磨、扯断强度大、透气的特点; 胶布雨衣:防雨,适用于雨天露天作业; 防机械外伤和脏污工作服:这类工作用量大,宜于预防运转及使用材料工具时可能发生的机械伤害,或防止脏物污染。 服料要求耐磨及具有一定强度。 3 头部防护用品 用于保护劳动者头部, 以减、免撞击等伤害的护具。 功能是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以消除或减缓坠落物、硬质物件的撞击、挤压伤害,是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个人安全用品。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21 安全帽 用于保护劳动者头部,以减、免撞击等伤害的护具。 功能是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以消除或减缓坠落物、硬质物件的撞击、挤压伤害,是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个人安全用品。 使用前的检查。 分为: 每次使用前要检查安全帽的质量如有裂痕、碰伤和凸凹不平以及存在影响性能的各种缺陷,不能使用;已受过一次冲击的帽要报废;检查帽顶与衬之间的距离是否为 25~ 50mm; 使用时,帽要戴牢,戴正; 不要随意在帽顶上开气孔,不要随意碰摔安全帽,不要当坐垫使用,以免降低帽壳强度; 安全帽应存放在无腐蚀、干燥的库房。 4 眼部、面部防护用品 眼部、面部防护用品:用于防止辐射、烟雾、化学物质、金属火花、飞屑和尘粒等伤害眼、面、颈的可观察外界的防护具。 焊接用眼防护具 :主要用于防止焊接弧光中紫外张、红外线和强光对眼的伤害,品种有眼镜和面罩两类。 焊接防护眼镜 从结构上分为普通型(可带有侧向防护罩)和前封式(可装在一般眼镜架上、或安全帽前沿上 )。 焊接防护面罩和镜片:焊接面罩分手持式、头号戴式、面罩连安全帽式、头盔面罩连肩四种。 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的性能要求 a 质量要求:滤光片质量外观:平滑、着色均匀,无明显划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22 气泡等,跟随镜片边缘 5 ㎜到中心部位无上述缺陷。 b 保护片质量 透过率:可见光透过率大于 89%。 平等度和外观:同滤光片。 c 镜架:应有防腐蚀和耐燃性; d 面罩:应选用不导电材料生产,具有耐燃性、耐腐蚀性。 防冲击眼护具:主要用以防止异物对眼部的冲击伤害。 5 手、足部的防护用品 手的防护是指劳动者根据作业 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戴用特制手套,以防止各种手伤事故;足部防护用品指劳动者根据作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为防止可能发生的足部伤害或其它事故,所穿用特制的靴(鞋)。 电焊工手套:多采用猪(牛)绒面革制成,配以防火布长袖,用以防止弧光贴身和飞溅金属溶渣对手的伤害。 绝缘鞋(靴):用于电气作业人员的保护,防止在一定电压范围内的触事故;绝缘鞋只能作为辅助安全防护用品,机械性能要求良好; 防砸鞋:主要功能是防坠落物砸伤脚部,鞋的前包头有抗冲击材料; 6 防坠落物品 安全带:是高处作业人员用以防止坠落的 护具。 由带、绳、金属配件三部分组成。 安全绳:指安全带上保护人体不坠落的系绳。 人从高处往低处坠落,冲击距离越大,冲击力越大,冲击力为体重的 5 倍左右时不会危及生命,如在体重的 10 倍以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23 可能使人致死。 安全带就是以此为基本依据设计制造,起到防止坠落冲击伤害的。 使用 a 水平拴挂:系好腰带后,把绳的挂钩挂在和安全喧同一水平处,人与挂钩保持差不多等于绳长的距离。 如水平距离远,可接绳拴挂,这样当发生坠落时,人体受摆动冲击负荷较垂直情况小,位在摆动过程中要防止与其他物件相撞; b 高挂低用:安全绳挂高 处,人在下面工作,可减少冲距,这是较安全的挂绳法; c 拴、挂安全带要牢固,以防脱落,绳不能打结,挂钩必须挂在金属圆环上,经受过冲击的绳应更换,不能继续使用。 养护:经常检查安全喧缝制件是否受潮或开线;检查金属配件是否生锈,要保证处于完好状态;保持安全带的清洁,应存放的干燥无腐蚀的库房中。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24 消防灭火救援 1 物质的燃烧条件和相应的灭火方法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现象发生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燃烧三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