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内容摘要:

吨级、 1 万吨级码头各 1 座,拥有总容量 158 万立方米储油罐,年油品吞吐能力在 2500 万吨以上, 2020 年油品吞吐量达 2460 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转运基地。 宝钢马迹山矿砂中转基地建有 25 万吨级(兼靠 30 万吨级)、 万吨级码头各 1座,年矿 砂吞吐能力 2020 万吨。 ( 3)水产品加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具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比较扎实的行业,目前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 700 多家,拥有各类冷库 400 余座,冷藏能力 万吨,各类现代化加工生产线 200 余条,年加工能力约 60 余万吨。 2020 年全市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值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37.2%;出口水产品 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 %。 (三)海洋旅游业 舟山现有普陀山和嵊泗列岛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岱山岛和桃花岛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唯一位于海岛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定 海。 舟山海岛旅游业开发方兴未艾,在巩固和培育以普陀山为依托的佛教文化、以沙雕节为依托的滨海休闲度假、以沈家门滨港夜排档为依托的海洋饮食文化的同时,多方集资兴建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通过举办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以及开发海岛探险游、休闲度假游、垂钓游、渔家乐、海岛游艇业等旅游项目,不断提高海洋旅游文化品位,提升旅游档次,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到 2020 年底,全市有国际旅行社 1 家,国际旅行社分公司3 家,国内旅行社 77 家,旅游星级饭店 56 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6 个,“渔家乐”从业人员 近 800 人,“渔家乐”休闲游艇 180 多艘。 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达 ,其中境外游客 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 亿元,创汇 5974.4 万美元。 舟山群岛已成为浙江省海岛核心旅游区,我国长三角旅游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是舟山传统的支柱产业,舟山海洋渔业的重点为海洋捕捞。 针对近海经济鱼类资源衰退及捕捞渔场不断缩小的现实,舟山渔业实施了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实施渔民转产转业的相关举措及积极稳妥地发 展远洋渔业、主攻海水养殖、拓展休闲渔业、建设渔港经济区等,舟山的海洋渔业稳步增长,正在成为全国远洋渔业和国内捕捞的一流基地、海水养殖的特色基地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海洋渔业的增长还带动了渔业服务、水产品加工与贸易、渔具制造以及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020 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 亿元,其中地方渔业产量 万吨。 全市共有远洋渔船 273 艘,远洋渔业产量 万吨,产值 亿元。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 13040 公顷,海水养殖产量 万吨。 同时,为 了修复海洋生态环境,防止优良渔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和生物资源进一步衰退,在全市范围内有选择地开展了人工鱼礁建设、人工增殖放流及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工作。 (五)海涂围垦及水利工程建设 全市结合重大涉海基础工程建设,在海涂围垦开发及标准海塘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从舟山解放至 2020 年底,全市已围垦滩涂 339 处,围海造地面积约 12639 公顷,为舟山人均增加用地 120 平方米(合 亩),使 64 个小岛(礁)与毗邻大岛相连。 围垦的滩涂主要用作耕地、园地、水产养殖、工业及房地产等用地。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 2020 年止,全市已兴建了各级标准海塘 274 千米,完成土方 253 万立方米,石方 612 万立方米,砼 78 万立方米,总投资达 11 亿元。 这些标准海塘的建成,大大提高了海岛的防台御潮能力。 (六)海砂开采 舟山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矿砂资源,是理想的建筑用料。 开采区主要集中在定海的大猫岛与普陀的桃花岛之间海域。 目前,经有关部门批准,已在桃花岛的西面和穿山半岛的东面进行采砂活动,现批准采砂区面积约为 200 公顷。 (七)海水利用 舟山四面环海,岛屿淡水资源贫乏,而海水资源丰富。 因此,海水淡化对舟山特别是面积较小的偏远小岛具有重要 意义。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有海水淡化厂(站) 5 个。 其中一个建于嵊泗县嵊山镇大玉湾的海水淡化站,是我国第一套 500 吨级反渗透式海水淡化站;第二个建于嵊泗县马迹山宝钢矿砂中转基地,日产淡水 350 吨;第三个建于嵊泗县菜园镇,共分三期建设,日产淡水 2600 吨;第四个建于虾峙石棚港,规划日产淡水 600 吨,目前日产淡水 300 吨;第五个建于岱山浪激嘴电厂附近,日产淡水 2020 吨。 另外,嵊泗洋山小水埠日产 1000 吨并最后完成日产 4000 吨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通过了专家论证,第一阶段日产 1000 吨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装置建设工程已全 面启动;六横石门大葛藤日产 1 万吨,今后将扩建至日产 5 万吨海水淡化工程也已破土动工。 盐业是舟山利用海水的主要行业,舟山盐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在全省是最为优越的,岛屿周围滩涂平坦开阔,海水盐度高,海风强盛,日照充足,蒸发量大。 2020 年底止,全市拥有盐田总面积 公顷,其中生产面积 公顷,有大小盐场 39 个,年生产能力在 20 万吨以上,年销售量 17 万吨左右,现有从业人员 3203 人,是省定点食盐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食盐定点产区之一。 目前,全市主要盐场有岱山县的双峰盐场、岱北盐场、海丰盐场、火箭盐场、摇星盐场、桂花盐场等,普陀区的普陀盐场、峧头盐场、泗苏盐场、双塘盐场、红卫盐场、平峧盐场等,定海区的山潭盐场、岑港盐场等。 (八)自然能源 舟山拥有丰富的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及风能、太阳能等气象能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是风能资源。 在嵊泗的泗礁山已建成我国中型发电机组风力田,总装机容量 300 千瓦,年均发电能力 40 万千瓦,于 1991 年 6 月安装启用,同年 7 月与嵊泗发电厂并网,对补充当地的火电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岱山县分别与浙江省水利水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加拿大温德科电力有限公司、浙江绿能投资有限公 司签订了风电开发的合作协议,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之中。 另外,潮流能资源的开发已有实质性进展,岱山县龟山水道“ 70 千瓦潮流能实验电站”,进入了电站制造阶段。 在此基础上,中欧“舟山潮流能发电技术开发研究”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第十条 面临的形势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舟山是陆域资源小市,海洋资源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建港自然环境条件,可谓国内难得,世界罕见,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最为丰富、优越、集中,港口发展最具潜力,建设大型深水港最为理想的地区,具备建设世界一流超大型枢纽港的条件,发展海洋经济 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条件,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鉴于全市海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海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优势以及陆地资源短缺、急需拓展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省委、省政府已把发展舟山海洋经济放到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并在政策、资金、产业布局等各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提出了“六六决策”,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和“海上花园城市”的战略目标。 并且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舟山海洋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20 年全 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超过 400 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为 143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 68%,已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 今后,市委、市府将继续紧紧依托区位优势,牢固树立“以港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港、景、渔等特色产业,重点在打造“一个花园、四大基地”上下功夫,把舟山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物资储运基地,现代海洋旅游基地和现代渔农业基地,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海洋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明显提高和改善近岸海域生 态环境质量。 舟山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最为丰富、优越、集中,港口发展最具潜力,建设大型深水港最为理想的地区,具备建设世界一流超大型枢纽港的条件。 同时,舟山地处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的最新沿,也是世界六大经济区域之一,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通过海运可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是全国最具发展前景的海岛港口城市,可以使舟山成为在全国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深水枢纽港。 因此,开发舟山海洋资源,大力发展舟山海洋经济,不仅是舟山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海域管理和资源 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海洋开发和海域使用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全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但资源开发利用大多以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组织进行,随意性、片面性较大,缺乏全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没有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合理使用海洋资源。 各种海洋资源没有严格按照有序、适度、合理的要求得到开发利用,使区位整体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海洋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有待优化 全市临港工业、港口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发展较好,海洋服务业、海洋生态渔业、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高新技 术开发产业相对滞后,海洋渔业重点是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转产转业,积极引导渔民从事二、三产业,积极稳妥地发展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港口、临港工业、滩涂围垦等海洋产业的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海洋生态环境有下降趋势 舟山海域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的入海交汇处,通过江河入海的大陆污染源是控制舟山海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这一区域处在长三角和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排出的污染物不断加重,使舟山海域海水水质呈下降趋势,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同时,舟山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严重,其主要来源为海上航船和船舶含油污 水的排放。 入海污染物的增多及海水养殖超容量发展引起的自身污染等,造成舟山海域富营养化日益加剧,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海洋自然灾害较多 舟山海域位于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是海洋自然灾害最为频发、严重的区域之一,因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抗拒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各种海洋性自然灾害中风暴潮、赤潮是对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灾害,海洋环境预报监测体系和海洋信息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附加工作总结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2020 年度工 商局工作总结 6 篇 工商局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结 按照《县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 2020 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导考核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县 2020 年艾滋病防治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和工商工作实际,我局对 2020 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工作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在县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工商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 职责和任务,切实抓好落实。 同时,加强与宣传、卫生等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 结合“世界艾滋病日”,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现场引导、发放宣传资料、发放安全套、健康咨询、义诊及政策讲解等多种形式为我县广大群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群众主动领取防艾健康知识资料,积极咨询各类防艾相关问题,宣传人员与群众相互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促成了政府、部门及单位与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良好局面,向过往群众发 放宣传资料 1000 余份。 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旅宿服务场所和桑拿按摩、洗脚室、美容美发厅、酒吧、茶艺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 深入开展广告市场专项整治。 加大对广告市场的执法检查,依法加强对涉及艾滋病防治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服务广告、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广告中违法行为;支持和鼓励防治艾滋病公益广告,推广安全套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宣传。 积极配合卫生和计生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加强对公共服务场所摆 放安全套和设置安全套自动发售机的管理,对不按要求摆放安全套的场所,积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强制其摆放安全套。 工商局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我局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纪检组长同志为副组长,各股、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回头看”活动领导小组实行一级抓一级,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广泛宣传,加强安全教育 在安全生产检查“回头看”活动中,一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从思想 上引导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干部群众主动管安全的大好局面。 二是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完善台帐,开展“回头看” (一)针对辖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以往关注的安全生产高危行业主体按重点、分行业、分责任区建立巡查台帐,并在此台帐中注明基本信息、许可证是否有效等明细信息,进一步清查盲点和死角,整改问题、巩固成效,更快更全面有重点的开展“回头看”工作,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一是消防安全方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