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精品)内容摘要:

( 1 分)。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1— 4 题。 世界(节选) 铁凝 ( 1)这是一个梦。 ( 2)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 3)就这样,母亲抱着婴儿乘了一辆长途汽车,在她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摆着她们母子鼓绷绷的行囊。 ( 4)许久许久,城市已被抛在了身后,而乡村 却还远远地不曾出现。 铅似的天空锅似的闷住了大地和大地上这辆长途汽车,这长久的灰暗和憋闷终于使母亲心中轰地炸开一股惊惧。 她想呼喊,但随即母亲便觉出一阵山崩地裂似地摇撼。 她的头颅猛烈的撞在车窗上,玻璃无声地粉碎了,母亲和婴儿被抛出了车窗外。 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 9 页 共 34 页 ( 5)母亲在无边的黑暗里叫喊。 当一阵闪电凌空划过,母亲才看见脚下的大地正默默地开裂,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开裂。 这便是世界的末日吧。 母亲低下头,麻木地对她的婴儿说。 借着闪电,她看见婴儿对着自己微笑着。 ( 6)只有婴儿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微笑吧。 只有这样的婴儿的微笑能够使母亲生出超常 的勇气。 她知道她必须以沉默来一分一寸地节约她所剩余的力气。 她终于奇迹般地从大地的裂缝中攀登上来,她重新爬上了大地。 天空渐渐亮了,母亲的双脚已是鲜血淋漓。 她并不觉得疼痛,因为怀中的婴儿对她微笑着。 ( 7)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她的婴儿在破碎的大地上奔跑,旷野没有人烟,大地仍在微微地震颤。 天空忽明忽暗,这世界仿佛已不再拥有时间,母亲腕上的手表只剩下一张空白的表盘。 母亲抬眼四望,苍穹之下已是一无所有。 她把头埋在婴儿的身上,开始大声地嚎啕。 ( 8)婴儿依旧在母亲的怀中对着母亲微笑。 ( 9)婴儿那持久的微笑令嚎啕的母亲倍觉 诧异,这时她还感觉到他的一只小手正紧紧地无限信任地拽住她的衣襟,就好比正牢牢地抓住整个世界。 ( 10)婴儿的确抓住了整个世界,这世界便是他的母亲;婴儿的确可以对着母亲微笑,在他眼中,他的世界始终温暖而完好。 ( 11)婴儿的小手和婴儿的微笑再一次征服了嚎啕的母亲,她再一次收拾起她那依然崩溃的精神。 她初次明白有她存在的世界怎么会消亡。 她就是世界;她初次明白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有活生生的呼吸,她有无比坚强的双臂,她还有热的眼泪和甜的乳汁。 她必须让这个世界完整地生活下去,她必须把这一世界的美好和蓬勃献给她的婴儿。 ( 12)母亲怀抱着婴儿重新上了路。 冰雪顷刻间融入了土地,没有水,也没有食物。 母亲的乳房渐渐地瘪下去,她开始撕扯身上的棉袄,她开始咀嚼袄中的棉絮。 乳汁点点滴滴又涌了出来,婴儿在母亲的怀中对她微笑。 …… ( 13)年轻的母亲从睡梦中醒来,娇她爱她的丈夫为她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母亲喝过牛奶跃下床去问候她的婴儿,婴儿在淡蓝色的摇篮里对着母亲微笑,地板上,就放着她们那只鼓绷绷的行囊。 ( 14)母亲转过头对丈夫说,知道世界在哪儿吗。 ( 15)丈夫茫然地看着她。 ( 16)世界就在这儿。 母亲指着摇篮里的婴儿。 ( 17)丈夫更加茫然。 ( 18)母亲走到洒满阳光的窗前,对着窗外晶莹的新雪说,世界就是我。 ( 19)丈夫笑了,笑母亲为什么醒了还要找梦话说。 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 10 页 共 34 页 ( 20)年轻的母亲并不言语,内心充满了深深地感激。 因为她忽然发现,梦境本来就是现实之一种啊,没有这场恶梦,她和她的婴儿又怎能拥有那一夜悲壮坚韧的征程。 没有这场恶梦,她和她的婴儿又怎能有力量把世界紧紧地拥在彼此的怀中。 这篇小说写了一个年轻的母亲的梦,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母亲的梦中经历。 ( 4 分) 阅读( 16)( 18)节文字,回答问题:年轻的母亲为什么说?世界就在这儿 (指摇篮里的婴儿)?。 为什么又说?世界就是我?。 ( 4 分) ( 1)分析文章第( 12)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 4 分) ( 2)小说多次写婴儿的微笑,有何作用。 ( 4 分) 本文作者借梦境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请概括小说的主旨。 ( 4 分) 【参考答案】 回乡探亲时遭遇灾祸,( 1 分)母亲受到婴儿微笑的鼓舞,从裂缝中攀登上来,爬上了大地( 1 分)。 苍穹下一无所有,开始大声地嚎啕。 ( 1 分)婴儿的小手和婴儿的微笑再一次征服了母亲,母亲怀抱婴儿重新上路。 ( 1 分) 【参考答案】 ( 1)因为在梦中,婴儿以微笑给予了母亲超常的勇气和力量。 ( 2 分) ( 2)因为在梦中,母亲战胜了灾难,给婴儿一个温暖而完美的世界。 ( 2 分) 【参考答案】 ( 1)动作描写( 2 分)更好的突出了母亲在婴儿微笑的感召下战胜了困境,并表现了母亲对婴儿的爱,( 1 分)进而突出主旨。 ( 1 分)(要点应是塑造人物,突出主旨。 ) ( 2)为母亲的性格转化提供契机,( 2 分)推动情节发展。 ( 2 分) 【参考答案】 本文通过对梦境奇特经历的描写,表现了信任(或?微笑?)与爱(或?责任?)可以产生神奇的力量, 能激励人战胜灾难。 ( 4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8 分 ) 绝唱 严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 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 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 11 页 共 34 页 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 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 10 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 :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 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 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 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 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处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 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 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叶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 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 12 页 共 34 页 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 去 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 去听它的力量。 世间如此,人生如此。 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 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文章以?绝唱?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 ?(4 分 ) 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 ?(4分 ) 作者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6 分 ) 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关,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 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请联系全 文谈谈你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