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无机推断知识精讲内容摘要:

2CO3或 NH4HCO3。 在 ( NH4) 2CO3中, NH?4 和 CO?2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在 NH4HCO3中, NH?4 和 ?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该固体中, NH+ 4和 CO?23 ( 或 ?3HCO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mol∶ mol= ∶ 1,所以该白色固体是 ( NH4) 2CO3和 NH4HCO3的混合物。 答案: ( 1) 阴离子: 10 - 3 mol 阳离子: 10 - 3 mol ( 2) 该白色固体是 ( NH4) 2CO3和 NH4HCO3的混合物。 判断依据略。 六 . 开放型 [例 11] 有一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 CO、 H2O( g) 、 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 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 ) : ( 1) 通过碱石灰时 ,气体体积变小; ( 2) 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 ( 3) 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 ( 4) 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解析: ( 1)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从该无色气体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说明该气体可能会有 H2O、 CO2,因 H2O、 CO2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CaO+ H2O=Ca( OH) 2, 2NaOH+ CO2=Na2CO3+ H2O。 ( 2) 从该气体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 红色,说明该气体可能含有 CO、 H2,因CO、 H2都能与 CuO反应,生成红色的 Cu以及 CO2或 H2O: CO+ CuO=Cu+ CO2, H2+ CuO=Cu+ H2O。 ( 3) 从该气体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H2O: CuSO4+ 5H2O=CuSO45H 2O ( 白色 ) ( 蓝色 ) 但这 H2O不应是原无色气体中所含有的,因如果原气体中含有 H2O 的话,早在第一步处理时已被全部吸收了,这只能是 H2与 CuO反应后生成的 H2O。 由此可肯定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H2。 ( 4) 从该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 CO2+ Ca( OH) 2=CaCO3↓ + H2O 但这 CO2同样不应是原无色气体中所含有的 CO2,因如果原气体中含有 CO2的话,早在第一步处理时已被全部吸收了,这只能是 CO与 CuO反应后生成的 CO2。 由此可肯定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 CO。 答案 : H CO; H2O、 CO2 用心 爱心 专心 点评: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一定要注意题意中 “ 依次进行如下处理 ( 假定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 )” 这句话。 如果不注意处理顺序,单从 ( 3) 、 ( 4) 两步骤中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和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事实出发,就会得出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H2O 和 CO2的错误结论。 七 . 综合型 [例 12] ( 05 广东第 22 题)钛 ( Ti) 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 ( 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 制备 TiO2和 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含有 Fe2O3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制取 TiO2的流程如下: T i O2+ 、 SO 42 H 2 T i O 3 T i O 2 F eSO 4 7H 2 O 水浸 煅烧 浓 H 2 SO 4 353K 钛铁矿 Fe3+ 、 Fe2+ T i O2 + 、 SO 42 热过滤 滤渣(弃) 滤液 过滤 ① F e ② 冷却 ( 1) Ti的原子序数为 22, 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________周期,第 ______族。 ( 2)步骤 ① 加 Fe的 目的是 _______ _;步骤 ② 冷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 3)上述制备 TiO2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 _____________;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 4)由金红石 ( TiO2) 制取单质 Ti,涉及到的步骤为: 己知: ① C( s) +O2( g) = CO2( g) ; △H = - kJ mol- 1 ② 2CO( g) + O2( g) = 2CO2( g) ; △H = - 566 kJ mol- 1 ③TiO 2( s) +2Cl2( g) = TiCl4( s) +O2( g) ; △H = +141 kJ mol- 1 则 TiO2( g) +2Cl2( g) +2C( s) = TiCl4( s) + 2CO( g) 的 △H= _____ _。 反应TiCl4 +2Mg = 2MgCl2 + Ti在 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 答案: ( 1) 4; ⅣB ( 2) 将 Fe3+ 还原为 Fe2+; 析出(或分离、或得到) FeSO4 7H2O。 ( 3) FeSO4 7H2O; 石灰(或碳酸钙、废碱)。 ( 4) 80? kJ mol- 1; 防止高温下 Mg( Ti) 与空气中的 O2( 或 CO N2) 作用。 解析 : 本题考查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金属铁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基本的分析过程是:紧扣试题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化学实验和化学理论,推理得结论。 此类试题的发展趋势是与基本理论结合,成为学科内综合的一类试题。 ( 1) 21号元素进入副族,第一个副族是 ⅢB ,所以 22号为 第 __4__周期,第 ⅣB 族。 ( 2) 根据框图,加铁后与 Fe3+ 反应, 故加 Fe的目的 是 将 Fe3+ 还原为 Fe2+。 ( 3) 废液是含有 Fe2+的酸性溶液,直接排放造成水污染,选择廉价的碱性物质既可除铁又中和酸。 ( 4) 总方程式可以看成从 ①②③ 进行代数运算导出,总能量 =- 2 + 566+ 用心 爱心 专心 141= 80? ( kJ mol- 1) ,高温下 Mg( Ti) 容易被空气中的 O2氧化。 【模拟试题一】 (答题时间: 60分钟) 1.( 2020年海南理综 9)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 1)逐滴加入 6mol L- 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 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 3)逐滴加入 6molL - 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 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 A. NaHCO AgNO3 B. BaCl MgCO3 C. NH4HCO MgCl2 D. CaCl26H 2O、 Na2CO3 2. A、 B、 C、 D、 E、 F是中学化学常见 的 6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 B、D在通常情况下是气体物质, F溶液呈碱性, C是白色沉淀。 试回答: ( 1) C的化学式为 , D的电子式为。 ( 2) 写出 D+ E ? F的离子方程式:。 3.( 2020全国理综 27) X、 Y、 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 在一定条件下 : 如下反 应: Y+X→A ( 气 ) , Y+Z→B ( 气 )。 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 1)若常温下 X、 Y、 Z均为气体,且 A和 B化合生成固体 C时有白烟产生,则: ① Y的化学式是 ; ② 生成固体 C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常温下 Y为固体, X、 Z为气体, 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 B,则: ① B的化学式是 ; ② 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 将 Y与( 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甲、乙、丙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 A、 B、 C、 D、 E、 F、 G、 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 B、 X的式量 ( 相对分子质量 ) 相同, E的式量比 D大 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X的化学式是 , G的化学式是。 ( 2) 上述物质中能与水发生反应 ( 不考虑单纯的盐的水解 ) 且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物质的代号是。 ( 3) 反应 “ D+丙 ” 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写出 X与 D在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2020年广东 21)周期表前 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 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 1∶2。 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6.( 05天津 26) A和 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 A呈中性, B 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 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请回答: ( 1) 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