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技巧内容摘要:
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 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线索:: (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 ( 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为线( 6)以某物为线 ( 7)以题目为线 ( 8)明暗两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 “……” 线索,中间串写了 “……” 、 “……” 几件事,组成一种 “冰糖 葫芦 ”的 “串 ”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十二)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吗。 动词:不能, 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 …… 对象 …… 所以 ……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对象 …… 所以 ……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 …… 对象 …… 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 …… 与事实不符。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描写和记叙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 表达方式及作用 (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 1)肖像描写 ( 2)外貌描写 ( 3)神态描写 ( 4)动作描写 ( 5)语言(对话)描写 ( 6)心理描写 (7)景物描写 (8)场景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揭示社会现实。 ( 2)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 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 4)记叙 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 作用: 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 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 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 )等作用。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 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 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 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 “我认为 ……。 比如 ……” 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先用 “我认为 ……。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再用 “比如 ”、 “例如 ”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 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七、文章的结构 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 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八、 语言上 题型: ( 1)词语选用: 方法: 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方法: 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 ; B、一般是往前找; 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 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 …… ,这里指 …… ,起到了 …… 的作用。 (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 XX的修辞手法,如 “…… (某一段话) ”;运用了 “XX”的修辞手法,使 (能 )“……” (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 1 ) ( 5)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 “…… (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 ”。 (见附 2 语言特色) 九、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 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 (有时在括号内 )。 十、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 )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 “XX”的手法,作者通过 “…… (文章相关内容) ”使文章写得 “……” 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 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 …… 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 (侧面烘托 )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 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一、给文段拟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 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 3、 ( 1)第一 人称:以 “我 ”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 “我 ”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 “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4、 (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5、 (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 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6、 十四、概括层意、段意、层意、中心。 7、 方法: ① 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 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 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③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 …… ,描写了 ……。语文阅读答题公式技巧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最新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xx)
两跨以上架体同时升降应采用电动或液压动力装置,不得采用手动装置;2)升降工况时附着支座处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升降工况时架体上不得有施工荷载,禁止操作人员停留在架体上。 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查验收1)动力装置、主要结构配件进场应按规定进行验收;2)架体分段安装、分段使用应办理分段验收。 3)架体安装完毕,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验收表应有责任人签字确认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的二级减速器设计
载荷系数 1 1. 03 1 1. 33A V F FK K K K K = 5)取齿形系数,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 105查得 11222 .6 5 , 1 .5 82 .1 9 2 , 1 .7 8 6FSYY 6)较大小齿轮 Fa Sa FYY的大小 11 1 2 .6 5 1 .5 8 0 .0 1 1 73 5 5 .7F a S a
最新公司安全检查表(综合、车间、专业、班组等)
时间: 年 月 日 目的 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以确定隐患或有害、危险因素或缺陷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 故的条件,以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安全。 要求 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的要求认真检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 对查出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