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xx-20xx学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内容摘要:

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 提醒:咏,用口吟诵, 学生认读生字。 学生识记字形。 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 是女字旁。 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贺知章( 659— 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 山)人。 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 公元 695 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 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 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 20 首。 写景的诗, 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 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 1130— 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 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 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 他的著作很多, 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第一单元 3 《荷花》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 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 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 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 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 “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 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 的情感。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 —— 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 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 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 ——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 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 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 ——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 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 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 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 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 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 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 色彩清丽,充分展示 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 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 ——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 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 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 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然而,这虽是儿童 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 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 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教师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 2 课时。 板书设计: 形状 看荷花 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揭示课题。 1. 同学们 , 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 —— 莲湖公园,每到夏 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 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 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 荷花又叫 “莲花 ”。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 (荷叶,又叫 “莲叶 ”。 ) (板书:莲叶) 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 —— 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 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 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然后再读读课文。 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 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 章。 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 学生观察图画。 学生自读课文。 么。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 “我 ”去看荷花。 2. “我 ”看荷花。 3. “我 ”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 “我 ”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 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 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 “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 ,这就把 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学生看图。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学习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 简单地说说 “我 ”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 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么样的花骨朵。 (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 如 “碧绿的 ……”“ 嫩黄的 ……”。 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 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 “ 自己仿佛 ”“自己觉得 ”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 什么叫 “仿佛 ”。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 ”“什么仿佛怎么样。 ”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 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 三、识字、写字 出示字卡“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蜻蜓” 学生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 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 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笔。 学生观察字形。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练写。 三.教补充教材。 《王冕看荷花》(略读) (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 “仿佛 ”说话,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 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在老 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外读物。 (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 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 “须臾”是什么意思。 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 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 (突出 “人在画图中 ”)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 《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 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 ( “真是人在画图中 ”)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 课外资料: 王冕看荷花(节选)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 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 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合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 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它几枝,也觉有趣。 ”又心里想道:“天 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 荷花简介 花的种球由圆球狀至圆锥状的球茎 ( 或称根茎 ),及著生于球茎基部的贮藏根 ( 或称营养球 ) 所組成,一个球茎可著生 16 个不等的贮藏根。 球茎上有二排对生的芽,但春季种植后一球茎通常仅萌一个第一代芽;新芽萌芽后,叶片展开 35 片时,开始抽出花序,随后花序发育,花梗抽长并开花。 在露天栽培下,切花长度约 4060 公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