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下册教案全集内容摘要: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新课标人教版 四 年级 语文上下册教案 14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 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2. 教育学生多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环境 教学重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 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 (美)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 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 (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 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 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 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 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新课标人教版 四 年级 语文上下册教案 15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 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 谁正确。 (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 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 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冬瓜、牵牛花 „„)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4. 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多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环境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新课标人教版 四 年级 语文上下册教案 16 1.学会本课 13 个生字,认识 7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 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 叫什么。 蟋蟀。 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蛐蛐) 师: “ 蟋蟀 ” 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 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读课文,用 “ — ”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 (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 100 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 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 “ 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 ”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 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 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 有什么特点。 请各评委了解一下。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 “ 随遇而安 ”。 (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 2)课文中谁喜欢 “ 随遇而安 ” ,从哪儿看出来的。 谁不喜欢 “ 随遇而安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 新课标人教版 四 年级 语文上下册教案 17 1.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育学生要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 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一、投影出示,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 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蟪蚌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小动物。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 (附歌词 )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 (有关蟋蚌的声音 )。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新课标人教版 四 年级 语文上下册教案 18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 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 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 “ 假想 ” 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 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选作) 新课标人教版 四 年级 语文上下册教案 19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并默写学过的词语,达到积累词语和学以至用的目的。 2.能背诵“日积 月累”部分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运用学过的词语说话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 提出 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 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 a、。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下册教案全集
相关推荐
组织协调各镇分别开展示范点选定工作,安排各示范点村居因地制宜做好前期工作方案,组织开展 xx 区中小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术摄影大赛并以参赛优秀作品为原材料,下一步联系广告公司设计制作并开展示范点村居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主题公园建设。 (二)着力渲染“文明 xx”公益宣传。 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在机场东路沿线和各镇主干道立柱广告牌、辖区建筑工地围档
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⑤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海子这样的优秀事迹。 说给大家听听。 积累与运用五 教学目标 1.了解省略号 的多种作用。 2.积累有特色的对联,感受其中的趣味。 3.学习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4.能互助、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能采用书信的正确格式和得体的表达方式,并能在书信中抒发真情实感。 6.自主阅读短文
职责 否决 (建议书 ),因其不可行 基建管理手 册轨道交通集团( CPC/ TM/NU/风电 /新誉物流) 基 建 管 理 手 册 文件编号: CPMM 2020版 号: A修订状态: A/ 0页 码: 第 11 页 共 43 页第 11 页 共 43 页目 录章节号标题页码 1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及各部工作职责 将 (建议书 )搁置,有待具备资金时再行批准 基建管理手册轨道交通集团( CPC/
应( yīng y236。 ng)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 dōu dū)临淄住满了人。 我最不中( zhōng zh238。 ng)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 分) A、冷笑 为难 招待 安居乐业 B、出息 取笑 笑嘻嘻 鸟如指掌 C、囚犯 解释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D、负责 大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四
乙双方现场确定原地面标高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断面; 甲方根据实际原地面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断面作施工技术交底,并根据交底的实际施工断面图计算实际工程量(扣除桥涵构造物及过渡段的体积)。 结算工程量须经过甲方验收合格,以 乙方实际完成并经双方 签认的数量为准(不含由于施工工艺引起的路基加宽)。 第二条 合同工期 (一)开工日期年月日。 (二)竣工日期年月日。 第三条 工程量清单单价及合同总价款 (一)
就放你走了,算你走运。 然而,情况并不都是这样,交通警有时也很客气。 有一次在瑞典度假,我发现我的车上有这样一个字条: “先生,欢迎您光临我们的城市。 此处是 „禁止停车 ‟区。 如果您对我们街上的标牌稍加注意,您在此会过得很愉快的。 谨此提请注意。 ”如果你收到这样的恳求,你是不会不遵照执行的。 Lesson 17 Always young 青年常驻 My aunt Jennifer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