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发展浅析论文内容摘要:

间的交流与沟通,城市居民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及时地了解和接受现代化意识和生活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 同时,偶那个过城市居民进村消费,农民出售自己的产品,过敏收入在城乡的分配得以实现,有助于缩小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 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生态文化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休闲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了土地、生态、人文、劳力、资金等资源,使这些要素在休闲农业这一新兴产业上得到有效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许多休闲农业多为高科技农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庄等模式,这些休闲农业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了土地规模效应。 4 保定市发展 休闲 农业的优势 保定市现辖 25 个县 (市、区 ), 2 个开发区,面积 2. 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1070. 13万。 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 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在京津冀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保定市近年来观光旅游农业近期发展态势良好,以易县为例,据保定市旅游局不完全统计,易县“农家乐”乡村旅游规模由 2020 年 3 个村几十户,发展到现在的 11 个乡镇, 48 个村, 1200 多户,日接待能力 1 万多人,新增就业岗位 4000 多个。 其中,狼牙山脚下的“东西水”、清西陵景区内的“忠义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专业村,仅开展农家乐一项,就使这些村人均收入增加 2020 元以上 [7]。 4. 1 交通便捷 保定市北距北京 140 公里,东距天津 145 公里,南距省会石家庄 125 公里。 全国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京深、京昆高速和 107 国道纵贯市区,保津、保沧、廊涿高速、京原铁路、 112 国道横穿境内,张石、保阜、荣乌、大广四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届时将以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路网为龙头,以“五纵四横”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依托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保定中心城市到所辖各县 (市 )60 分钟经济圈,与京、津、石 100 分钟经济圈,成为华北地区高速交通枢纽港。 4. 2 旅游资源丰富 休闲农业景观丰富、门类齐全。 可分为 5 大系列 :①村落乡镇 ,如顺平腰山王氏 庄园。 ②田园景观、自然山水 ,如顺平万顷桃园、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白洋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野三坡、省级风景名胜区涞源凉城风景区。 ③民风民俗、社会风情 ,如安国药文化系列。 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如保定市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 ⑤休闲度假村、农家乐 ,如雄县温泉城度假村 ,涞水野三坡农家乐 [8]。 保定市的休闲农业资源主要还表现在个县区的农业资源(如表 12)。 表 11 保定市县区旅游资源及发展项目 [9] 特色县区 地貌类型 资源特产 发展项目 涞水 浅山区 核桃 打造中国著名的“核休闲农业发展浅析 图 12 桃之乡” 易县 浅山区 磨盘柿 河北省最大磨盘柿产区“磨盘柿之乡” 安国 平原区 中草药 中草药材科普教育基地 曲阳 浅山区 石雕 曲阳雕刻历史悠久,打造“雕刻之乡”。 清苑 平原区 多品种梨 研究梨园文化,弘扬梨园文化 安新 淀区 水源与鱼类 白洋淀旅游文化 定州 平原区 无公害葡萄 葡萄文化长廊、葡萄观光采摘、葡萄酿酒作坊、酒吧 涿州 平原区 花卉 “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满城 浅山区 草莓 满城县草莓深加工,观赏、采摘等 顺平 浅山区 桃花,桃 “中国桃乡”、顺平桃花节 阜平 深山区 大枣 养生枣文化、枣园 定 兴 平原区 蔬菜 “河北省菜篮子工程示范县” 政府高度重视 保发 (2020)1 号文件强调 ,要加快休闲产业发展 ,鼓励各县 (市、区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京津“后花园”。 形成以大北京商贸旅游文化圈为核心的环京津休闲产业带。 政府成立专门机构 ,加大支持力度 ,改善投资环境 ,确保快速发展。 客源市场范围广 保定市观光旅游农业的客源市场以河北省大中城市人口为主,总人口达到 1500 万以上。 2020 年,河北省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达到1236. 65, 2020 年- 2020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 9%。 “保定驴友 之家” 调查显示 ,有 90%的保定市民希望春季到郊区农村旅游、观光、度假 ,近 1/3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 ,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 [10]。 保定紧邻北京、天津等大城市 ,处于京津一小时经济圈之内, 客源量较大 (如图 12)。 京津地区作为国内旅游最大客源产出地之一 ,合计人口 2 383万 ,2020 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7 653 元 ,天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 13 000 元 [11],较强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都市人口群 ,休闲农业发展浅析 使保定市休闲农业具备广阔的客源市场。 5 保定市休闲农业开发 模式选择 休闲农业的模式 按照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来看,从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直接主体模式和间接主体模式(如表 11)。 表 12 我国休闲农业的两种主要模式 [7] 模式 特点 主要表现形式 优点 缺点 直接主体模式 指农户自己作为开发主体,依据农业资源、区位和区域特点,直接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活动 休闲农庄;民俗文化休闲 农民采用“直接主体模式”参与到休闲农业开发之中,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比较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农民增收见效快 这种方式的开发会囿于农民主体特性的先天局限性而普遍表现为开发模式因陋就简、开发 规模小而分散 间接主体模式 指农民通过出让 (租 )土地或农业资源的间接方式参与到休闲农业中,由某一组织从整体上统一经营休闲农业项目,农民成为休闲农业的协作者和利益相关者 “企业 +农户”模式;“政府+农户”模式 依托了其他实力雄厚的主体共同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散的个体农户只注重眼 前 利益 的 短视 缺陷,可以带动 农业整体产业联动效应 农民增收存在产业内部转化过程,短期直接效益不明显 无论是怎么看待 休闲农业的模式,休闲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农民、旅游者三大主体,以及农村资源、农业科技、农村文化等客体。 保定市休闲农业模式选择 田园农业、自然景观旅游模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