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全解内容摘要:

得出现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语言不得体等问题。 (二)启事格式要求:标题“启事”或“**启事”首行正中写。 正文在第二行空两格起写。 不用祝语。 署名(单位)正文下一行右下角写。 时间在署名(单位)正下一行写。 内容要求:遗失启事需交代清楚遗失的具体物品。 招领启事不需明确交代具体物品。 招聘启事需交代清楚缘由、条件。 需交代清楚具体的联系时间、地点、人员(署名已交代可免)。 (三)通知格式要求:标题“通知”或“**通知”首行正中写。 称呼(或免)第2行顶格写。 正文空两格起写。 不需写祝语。 署名(单位)正文下一行右下角写。 日期在署名正下一行写。 内容要求:简明扼要,不需描述性语言。 要交代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 三、常见应用文范例(一)书信(正文略写)亲爱的爷爷:您好,近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吗。 …… …… 此致敬礼 您的孙子 黎明 2003年6月15日(二)启事遗失启事 今日中午,我在学校食堂不慎遗失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纸币85元、钥匙3把及身份证、学生证各一张,恳望拾得的同学交还给本人。 谢谢。 三(2)班 黎明2003年6月15日招领启事1月15日中午,李红玫同学在学校食堂拾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自行车钥匙、身份证、学生证等钱财物品。 望失主速来学校办公室认领。 龙潭中学2003年6月16日招聘启事因工作需要,我校急需招聘业余编辑1名。 须本校学生,性别不限,懂电脑者优先。 有志者请与〈〈龙潭学韵〉〉编辑部联系。 〈〈龙潭学韵〉〉编辑部2003年6月16日(三)通知通知国庆节即将到来,现决定于今天下午5时正在学生会办公室召开会议,研究庆祝活动的安排。 请学生会干部准时参加。 校学生会2003年6月16日[突破训练] 书信下面是一位初三毕业生给她正在上大学的表姐写的一封短信,在格式、语言、内容方面共有六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表姐:近来可好。 我马上就初中毕业了,想报考中等师范学校,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 可爸爸妈妈不同意,偏要我上高中。 谁都知道,咱们是表姐妹,我想请你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希望你务必尽快给他们写封信谈一谈。 拜拖了。 顺祝学习进步表妹小英 2003年6月12日[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招聘启事下面一则应用文,有四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招聘启事因工作需要,我社急需招聘业余编辑一名,须本校学生,性别不限,男女均可,懂电脑操作者优先。 有意者请与《龙潭学韵》编辑部张春同学联系。 此致敬礼《龙潭学韵》编辑部2003年6月12 日[答]①。 ②。 ③。 ④。 通知下面是一则应用文,共有5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国庆节即将到来,学校决定召开会议,商议庆祝“十一”的准备工作。 请学生会干部准时到会参加。 此致敬礼2003年6月12日龙潭职业中学[答]①。 ②。 ③。 ④。 ⑤。 招领启事下面一则应用文,共有4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招领启事本周下午,三(2)班李明同学拾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元,自行车钥匙一把,身份证、学生证各一个。 望失主速来认领。 此致敬礼龙潭职业中学2003年6月12日[答]①。 ②。 ③。 ④。 遗失启事下面是一则应用文,在格式、内容方面有4处错误,请分别提出修改意见。 7月11日下午,我遗失钱包一个,内有钱物若干。 请拾得者交还,谢谢。 顺祝学习进步三(2)班 李明2003年6月12日[答] ①。 ②。 ③。 ④。 点击五 其它基础知识一、部分命题方向分析本部分知识点在〈〈积累与运用〉〉中出现的机率甚小,分比不大,粗略掌握即可。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掌握错别字、病句、语言得体问题等基础知识点的辨析、解题方法。 三、知识点辨析错别字 从形似字、同音字方面着手解决。 病句 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 (1)结构是否完整(成分残缺)缺乏主语 通过(删去)刻苦学习,使(或删去)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缺乏谓语 我们正在努力为(删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或加上“而奋斗”)。 缺乏宾语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加上“方法”)(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成分搭配不当)主谓不当 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 动宾不当 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主宾不当 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 定中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3)语序是否合理(语序不合理)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4)句式是否杂糅(句式杂糅)例:有没有(删去)健康的身体,是否(删去)做好工作的前提。 (5)前后文意是否矛盾(前后矛盾)例:一朵朵五彩缤纷(删去)白(或删去)云飘浮在高空。 (6)语意是否重复(语意重复)例: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删去其中一个)情,以后再告诉你。 (7)是否产生歧义(歧义)例;小王见到小李,他告诉他,他(改为“自己”)在厂里评上了生产标兵。 (8)用词是否得当(用词不当)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改为“尖锐”)句式变换①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例: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主动句)例: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战士们击退了。 (被动句)A、 主动句变换为被动句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加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后不变。 B、 被动句变换为主动句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删去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于主语后不变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例:我们的战士都是勇士。 (肯定句)例:我们的战士不是懦夫。 (否定句)A、 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否定词(加上“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B、 否定句变为肯定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词(删去“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转换例:他勤劳。 (肯定句)例:他并非不勤劳。 (双重否定句)方法:主语不变,原谓语(动词)前加上(或删去)双重否定词(“不是不”“非不”等),宾语不变。 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例1:这成什么话。 (反问句)这不成话。 (陈述句)例2: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反问句)西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 (陈述句)例3:难道我们不对吗。 (反问句)我们是对的。 (陈述句)A、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反问语气词删去,问号改为句号B、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加上反问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 标点符号(1)分号与顿号的区别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例: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2)问号的用法①表一般疑问例:你知道小玫为什么不来上课吗。 ②表设问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人民。 ③表反问例:难道你真的不明白这件事情的真相吗。 (3)双引号的用法①表引用例: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里说:“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 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②表特定称谓或强调例: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 ③表反语(讽刺)或否定例: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好。 (4)省略号的用法①表内容的省略例:这个校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②表思维的跳跃例:(孔乙己)说:“偷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③表被抢白而话没有说完例:(孔乙己)说:“不不要取笑”“取笑。 昨晚我亲自见到你被丁举人吊着打。 ”(酒客)④表说话吞吐例:“我我我坦白。 ”面对铁证,犯人只能老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5)破折号的用法①表解释说明例: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②表递进例: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③表转折例: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 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④表声音的延续例:周——总——理,你在哪里。 修辞手法解法:(1)准确认知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常用修辞。 (2)避免混淆。 ①比喻与比较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 (比喻)例:他比他爸爸还高。 (比较)②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③比喻与借代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比喻)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借代)④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⑤排比与反复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 (排比)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 (反复)⑥夸张有夸大和缩小之分例:北国风光,千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