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819信号考研各个大神复习经验汇总内容摘要:

希望我的情况对有些同学会有参考价值。 初试篇 先说说我的时间安排。 七月底辞职回武汉,找房子安顿下来后就开始去西十二看书。 陆续 有外地工作和读书的同学会武汉聚会,再加上搬了一次住处。 整 个暑假把数学全书看了 20 0 页,英语把星火的核心词汇背了一小半。 按照我要求自己每天学习九个小时的标准换算, 我暑假应该看了十到十二天的量。 九月的第一周回家了,来了之后对时间的掌握有所提高,这一个月大概两天能保证一天的 量。 我自制力很差,熬了三四天不玩就很难受,而且有一帮同学陪着打 DOTA,所以时间的 利用率很低。 接下来的一百天我对自己的时间利用率有用表格记录,平均每四天浪费一整 天。 对于自制力的问题我很苦恼,但是确实很难管住自己。 其实也有一点好处就是,每次 玩了之后的两天,可能是 因为自责和放松后的效果,我会学习得非常投入。 总的时间比例数学:专业课:英语:政治 =3: 3: 2: 1 关于数学: 《复习全书》 3 遍,动笔演算过所有例题 《四百题》四套,做的很差,大概只能得 100 分左右 《真题》 98 年之后的都做了 2 遍 《超越 135》 50 页的样子 经验总结:全书很基础但是很关键,例题一定要动笔算,我有个朋友就在这个点上吃了大 亏。 考前最好能模拟几套试卷,我考试前没有做这一点,于是考试觉得时间很紧,每道题 都不敢多想。 大概有十几分空着。 结果能有 130,实在很出乎我的意料。 关于英语: 《星火核心词汇》 将核心词汇背了 3 遍左右 《张剑阅读一百五十篇上册》做了大概三十篇 《张剑真题》我几乎没有看厚的那本,只是把薄的那本真题集看了好多遍。 阅读大概做了 七八遍的样子,粗略背过其中十来篇。 完型一遍。 翻译做了一半。 《新东方作文范文一百篇》《新东方写作高分突破》两本都看过,用 A 的时候觉得 B 好,用 B 的时候觉得 A 好。 其实两本都用词晦涩,比较推荐 B 书中的历届高分作文,用词亲切,不像 作文书中的范文那样做作。 大作文写过十来篇,有自己的几句模板。 小作文从来没写过。 《新东方阅读真题讲解 mp3》在网上下的,范猛讲的。 个人感觉讲的很好,就是没什么时间 听,听了一大半的样子 总结:考前一定要找试卷全真模考,这个很关键。 我本科的时候基础很烂,四级勉强过。 工作的时候有过一些英语的积累,估计也是刚刚能考过六级的水平。 复习了之后感觉英语 提高蛮快, 06, 07, 08年的卷子感觉可以得 75 分的样子,所以还挺有信心。 真正考试的时 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作文我提笔就蒙了,满脑子都是大作文的框架,思考了好 久才动笔,才写了一半就没地方写了,结果小作文花了 50分钟。 大作文才 30分钟,感觉写 走题了,字迹也惨不忍睹。 完形填空我留到最后,只有 5 分钟做,基本都是蒙的。 后来英语 63,和我估计的差不多。 关于政治: 书单:《序列一》看了一遍,感觉没有突出什么重点,条理也不算太清晰。 但是据说比大 纲解析好 《 2k题》马哲选择题做了一遍,后面的选择题太多了,实在看不下去 《序列二》选择题做了一遍 《序列三》一遍《序列四》一遍 《核心考案》看过一遍,条理比较清晰 《领航最后三套题》选择题做了一遍 《 20 天 20 题》基本背完了 我没有报班,但是听过若干考研班录音。 推荐导航张俊芳的马哲。 不推荐李海洋的马哲。 感觉李讲的很一般,春季班纯忽悠,暑期班也没啥内容。 我居然全套听完了,汗。 听过徐之明的马经,还凑合。 总结: a,所谓猜题透题点题都是比较搞笑的,还是老老实实搞清楚书上的基本概念比较靠 谱。 b, 20 天 20 题不是传说中的圣经,考试的时候也没碰到雷同的知识点,但是背了之后,答大 题比较有话扯。 c,考完出来对答案,不同网站的答案天差地别。 上 SINA 核对的选择题只能拿 30分 ,上 TENCENT 对 了才 24 分。 结果我的成绩是 68,我估计这两家都不是很准,呵呵。 老实说, 让我再考一次我也不清楚能考多少,说不定 50,说不定 60。 关于专业课 书单:《胡光瑞信号与系统》两遍 《白皮书》 3 遍,但是只做了 70%的题 《 DSP 及课后习题》 3 遍,做了基础题和少量深入题 《真题》看了 3 遍左右 总结:专业课我考的一般,我的感觉是真题一定要搞懂搞透。 其中有个题往年考过,但是 我觉得我手上那份答案是错的,最后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做的,也不知道对了没有。 友情提醒:武汉现在治安很差,特别是学校附近针对考 研学生的小偷好多。 身边好多人都 损失惨重,我自己也未能幸免,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 复试篇 我预估的初试分数很不理想,过完年就决定先去深圳找份工作。 三月初分数出来,我感觉 应该可以压线进复试,马上停止找工作,买书开始准备复试。 这段时间心情很糟糕,些许的风吹草动就让心情大起大落。 今年复试分数线超低,虽然是 扩招了工程硕士,但是进复试的人数远远超出了 1:。 复试将会特别残酷,后来的结果 也证实确实如此。 电子系 170 人复试, 63个工学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