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内容摘要:

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 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 —— 节选自 2020 年 08 月 20 日 15: 00 深圳晚报 这四段文字是围绕哪个意思去写的,请将相关文字用“ ”画出来。 文中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此段文字从几方面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四、相关链接: 青藏高原 位于中国西南偏北部,包括青海、西藏全部和四 川、云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部分县市。 青藏高原总面积约 250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8. 4%,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巨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 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上高峰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海拔达6000 米以上,拥有海拔 7000 米以上的高峰 50 多座,其中 10 座山峰的海拔超过8000 米。 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 43 米,是世界上的最高峰。 九个垂直自然带 马蹄形大拐弯 雅鲁藏布大峡谷围绕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的顶端──扎曲大拐弯 - 17- - 18-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学习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法提示: 本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同学们依然可以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体会。 另外,作者 是 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的 ,找一找本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找到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体会一下,看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学习准备: 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及作者的资料。 课 时: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 预习 达标 按照预习要求,运用合适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完成下列各题,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我会写 c224。 n l224。 n guī lǜ f226。 ng x236。 zh224。 o y224。 o j236。 ng j236。 sh249。 shāo ( ) ( ) ( ) ( ) ( ) ( ) chu225。 n jiǎng zh gān y236。 ng jiē b249。 xi225。 b225。 i m225。 ng m225。 ng ( ) ( ) ( ) ( ) 多读几遍课文,根据内容填空。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光顾鸟的天堂。 第一次去的时间是 ,他 们 所 见 到 的 景 象是: ;第二次去的时间是 ,他们看到了 的热闹景象。 两次所见的景象不一样,是因为 挑战自我 ○ 1 、边 读课文边想象,看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并在文中批注出你的感受。 ○ 2 、试着积累你喜欢的段落。 自学后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二、学习探究 (一)、研读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美丽动人,体会作者抓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 抓重点语句,看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的什么特点,然后再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动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此段话写了大榕树的特点是 ,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段话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练习找到 其它自然段中 你认为重点的语句,按照上面的方法感受一下,你会更加深刻地 感受到表达上的特点以及鸟的天堂的美丽动人。 (二)回读课文,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动人,试着把你喜欢的段落留在你的记忆中。 学法提示: 边读边想象画面,多读几遍,背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点,相信你会背 得很快。 三、课外拓展 : - 19- - 20- 五色茶花 小时候就听说,我们峡江的桂林村有棵奇异的古树,长在一户人家的庭院里。 乡亲们也时常谈论它的美丽、醉人:一棵树能开几色花。 它的名字──五色茶花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有一年冬天,我终于亲眼目睹了五色茶花的风采。 寒冬腊月,许多花木正在休眠,而这株五色茶花,却开得如火如荼,格外招人。 这株树高五米左右,树蔸出土分为两枝,成对称状。 树干饱经风吹日晒,斑痕累累,连树心也空了,只靠约五分之三的树体表层支撑着如磐的树冠,主人在树下绑了不少撑架。 树很古老,树身印满岁月的痕迹,花也开得迷人。 你看,花儿满枝头,远处看去就像是繁星当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走近细看,花瓣一重叠一重,富丽堂皇,情态各异。 最为奇妙的是,同为一株树,两个树杈上的花,颜色却不相同。 右边树杈上的花为纯白色,左边树杈上的花为红、白、黄、蓝、粉红五色,故名五色茶花。 相传这株花树是明朝嘉靖年间种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它几经劫难,最严重的一次是 1985 年,几个陌生人想高价买下它。 守护它的主人认为,这是祖宗所传之物,不可变卖。 不料,一天夜里,树上的枝丫被人锯了个精光。 一株名贵茶花只剩下两根树杈。 树的主人一家痛惜不已, 一边包扎护芽,一边培土施肥。 日日看,夜夜望,本以为难以成活了,可近几年它又满树新芽,重开异花,真是奇迹。 用“ ”画出文中描写茶花很美的句子,选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本文作者写出了茶花的 特点,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的。 文章中的四字词语很多,用得也很恰当,找一找抄写在下面。 四、相关链接: 一棵树的树林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 ‛但是在自然界确实有一棵树就形成一片树林的奇景。 在广东新会市,有一棵 屹立在湖心的巨大的榕树。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一口报出它的名字 —— 鸟的天堂。 你们知道吗。 这棵榕树已经有 300 多岁了,树身周围,许多粗细不等的树干纵横交错,共同支撑着巨大的树冠,占地面积达十几亩之多。 一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枝叶,浓阴蔽日,谁也分不清哪是主干,哪是分支,确确实实称得上是一片树林。 白鹭、灰鹭等各式各样的鸟儿,都喜欢聚集在这里,筑巢建窝,繁衍生息。 天长日久,这里竟成了最热闹的鸟类聚居处。 所以,著名文学家巴金爷爷到这里游览之后,就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鸟的天堂‛。 榕树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是一种常绿乔木。 它的枝干常常会长出许多不定根、像绳子一样垂挂着。 开始这些不定根悬挂在空中,能吸收水分,帮助植物生长,人们叫它气 根。 气根在生长过程中渐渐伸向地面,插入泥土,成为支持树冠生长的一根根支柱,这时人们又为它取了一个更确切的名字:‚支持根。 ‛ 随着岁月的推移,支持根会越长越粗,到后来就和真正的树干很难区别开了。 这样的几十根甚至上百根支持根连成一体,你能说它不是一片树林吗。 告诉你们 吧 在热带地区,这种硕大的榕树并不罕见。 在孟加拉国杰索尔地区,有一株更大的榕树,比起‚鸟的天堂‛来,还要大得多呢。 这棵 大榕树,已历时900 余年,树高 40 米, 600 多根树干亭亭玉立,支撑着巨大无比的树冠和郁郁葱葱的枝叶,覆盖面积竟达 3 公顷。 据说历史上曾有一支六七千人的军队,在这棵大树下乘过凉,歇过脚哩。 【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 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等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了《家》的续集《春》和《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还首倡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的散文文字清丽流畅,善于将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的情节中回荡,虚实相间 ,挥洒自如。 他的散文不追求外在的精雕细作,而能在娓娓道来的朴实的语言中,传达出强烈的激情,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和艺术上的享受,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和光彩。 本文是 1933 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 21- - 22- 4*火烧云 学习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学习重点: 通过想象,感受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抓住火烧云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前面的学 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本篇课文很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体会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写的,再通过想象,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相信这样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