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已修改)(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 1. 5 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4. 1. 6 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 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 2 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 (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 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一、化学污染 1.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 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 在发生事件后的 48 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 ,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二、 针刺伤 、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48 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 72小时内作 HIV、 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HB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HCV感染的锐器刺伤 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 HCV抗体检查,并于 4- 6周后检测 HCV的 RNA; 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 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周、 12周、 6个月等)。 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 6- 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体液意外进入 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请专科医生诊治; 48 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标本污染 、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浸泡 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用 1000202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 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 1小时。 ,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5.支持性文件: 5. 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职业暴露登记表 5. 2 消毒技术规范 5. 3 职业暴露危害评估表 5. 5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 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 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 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因我检验科只进行空气菌落数检测,评估仅有一般危险性,能引起实验室感染的机会比较少,一般微生物实验室采用一般技术就能控制感染,或者存在对其有效免疫方法的菌种。 评估我检验科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 .吸烟 (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食物、饮料及其它 (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 “手-口 ”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 .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 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 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 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 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 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 4)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6 .鞋 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7 .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头发不 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8 .胡须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 7)的规定。 9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0 .用口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 11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 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 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 ,在完全装满之前或 48小时之内更换。 12 .隔离措施 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 13 .工作环境 ( 1) “清洁 ”区和 “非清洁 ”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 “清洁 ”和 “非清洁 ”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 “缓冲室 ”。 被指定为 “清洁 ”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 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 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 “非清洁 ”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 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