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院级教学团队推荐表内容摘要:

程施工能力 《工程制图》、《 CAD》、《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施工》 掌握设备、设施维护知识,具备设施运行试验、运行管理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电工基础》、《环境工程系统 调试、运行实训》 4 废渣处理(废渣鉴别与产生量统计、废渣监测、处理工艺设计、工程施工、设施运营管理) 掌握废渣分类与鉴别知识,具备废渣鉴别与产生量统计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掌握废渣监测知识,具备废渣性质监测能力 《环境监测技能》、《固体废 物处理与处置》 掌握废渣处理技术知识,具备处理工艺设计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制图》、《 CAD》、《污染治理工艺设计》、《基础化学》、《化工原理》 掌握废渣处理技术知识,具备工程施工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施工》、《工程制图》、《 CAD》 掌握废渣处理技术知识,具备设施运营管理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电工基础》、《环境工程系统 调试、运行实训》、《环境工程微生物》 5 环境影响评价 掌握环境因子知识,具备环境监测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技能》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具备做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报告表的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实训》、《废水处理技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法规》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初步具备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实训》、《废水处理技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法规》 6 环境管理 掌握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具备协助环境执法能力 《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废水处理 技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掌握环境管理知识,具备环境管理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废水处理技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法规》 ( 2)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通过学院聘请环保行业的有关企事业单位符合学院要求的中高级技术职务的人才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年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 3) 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起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环保产业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根据高职教育的新特点,探讨修订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确定的职业技能,制定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探索“ 2+ 1”人才培养模式。 ( 4) 逐步实行“ 2+ 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 2 年在校学习, 1 年进行顶岗实习;从教学模式上看,技能训练实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 式,达到做中学,做学结合,突出技能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不断增加环境监测技能、废水处理技能的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安排顶岗实习或模拟真实环境的模拟实训,使顶岗实习和模拟实训时间合起来达到 1 年。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根据学院和化学工程系对实践教学有关规定,化学工程系能严格按阶段、分步骤、 循序渐进地安排参观实习、水质监测综合实训、大气(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训、污染治理工艺设计、环境工程系统调试运行实训、三废处理工综合实训、环境监测工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实训等环节,从教学时数上和训练项目上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 %。 ( 5) 确立模块化课程 体系和四大 能力模块 , 根据培养“零距离”就业人才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创建技能模块课程体系,逐步确立基础课、专业必修技能、专业选修技能、校选课的课程体系。 结合 新的岗位要求,开设环境工程施工 运营 、环境管理两 个方向的选修课程。 为适应宽基础、活模块改革的需要,适应职业岗位技能提高需要,整合各学科课程,设立综合化课程、项目课程,如整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为《基础化学》,以适应化学检验工技能培养需要,环境监测技能、废水处理技能的训练进行分模块分阶段训练,使各技能细化,使技能培养富有成效。 以培养学生娴熟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主要的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四个模 块为基础,形成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 6)注重核心技能课程建设, 根据环保产业市场的变化和本院专业实际,确定环境监测技能、废水处理技能为本专业的核心技能,为更富有成效的培养这些核心技能,分阶段分模块的分别设立《环境监测认知实训》、《水质监测综合实训》、《大气(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训》、《环境监测工综合实训》及《污染治理工艺设计》、《环境工程系统 调试、 运行实训》、《三废处理工 综合 实训》,每个模块的训练都带着真实的任务来进行,如水质监测技能的实训,结合逢单月进行的全省各地市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监测这个任务,于每年下半年参与到龙岩市环境监测站的实际任务进行训练;对大气(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能的训练,安排两个星期时间,一个星期做校园空气质量监测,一个星期做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从试剂配制、建立工作曲线、采样制样、实验室分析到数据处理与评价,在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全过程参与其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今后将扩大推行这行之有效的任务驱动式课程与教学方法。 ( 7)改变有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使得做 学能有机结合。 为了使得做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进行,设想该做学结合课程必须在实训基地进行开课教学,为此,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按 1: 1进行设置。 例如《基础化学一》、《环境监测技能》、《 CAD》等课程,理论课时与课内实践课时各占50%,这样就能让这些课程全部在各实训室进行上课,可以做到做学有机结合,便于分别训练化学检验技能、环境监测单项技能、计算机绘图技能。 2. 专业(群) 人才培养方案 的实施 教学计划总学时 2591 顶岗实习时间 630 学校专任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 1961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 时及比例 630 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 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内外实训基地与各行业合作开发教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引进案例实际项目专业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做学结合校内实训室校内专职教师高职高专教材基本能力基础能力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知识校外兼职教师讲座校内外教师言传身教辅导员组织引导课外活动素质 能力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多年来我们已经选派本专业多位专业教师到污水处理企业及环境工程公司挂职锻炼,今后将继续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增强环境工程施工、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技能。 扩大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检测中心的业务量及业务范围,使得更多教师获得更多有关室内检测实践的机会,从而增强室内检测的技能。 并且争取每隔五年轮换一次,形成定期到各岗位挂职锻炼的制度,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进行校企合作, 不断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些年来我们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每年的水期监测和环保局组织的摩托车尾气检测,都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 以院环境检测中心为平台,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家庭室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际检测工作,让学生真正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际参与, 由合作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实际指导,使学生得到实在的技术指导和 训练;另一方面,也为实习单位解决部分人力,达到双赢。 根据学院和化学工程系对实践教学有关规定,化学工程系能 严格按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安排参观实习、水质监测综合实训、大气(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训、污染治理工艺设计、环境工程系统调试运行实训、三废处理工综合实训、环境监测工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实训等环节,从教学时数上和训练项目上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继续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模式 现有福建力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龙岩新东阳环保净化有限公司 (即龙岩 黄竹 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市环境监测站、龙津净水有限公司与我院签有订单式培养协议,订单式培养学生数量已 达到 50%,化工系已按协议单位要求,把相应内容穿插到相关课程中或进行集中培训再提高,使得各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应聘学生能满足协议单位要求。 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与社会联系,力争更多用人单位与我们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从而使得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 引进企业实际案例和实际任务进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 为适应环境监测岗位和废水处理岗位要求,改革环境监测技能和废水处理技能两大核心技能的训练,把环境监测技能的训练分为课内单项训练、水质监测综合训练、大气(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综合训练、环境监测工综合训练几大模块,把废 水处理技能训练分为污染治理工艺设计、环境工程系统 调试 运行实训、废水处理工综合实训等几大模块,在各大模块的技能训练中,引入案例,让学生把实际案例或模拟案例作为项目或任务来完成,让学生在校内外指导老师指导下全程参与完成整个任务或项目的工作。 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对实践环节进行指导。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兼职教师及环保部门、三废治理企业的一线中高级技术人员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各实践环节的实操技能,取得了明显效果。 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发新 课程与新教材 根 据环保产业市场与就业地环保产业变化,适时调整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环保行业共同开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