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速成教程内容摘要:

冠以数词后浓缩为‚三大法宝‛;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冠以数词后浓缩为‚一国两制‛等等。 这种 被高度浓缩概括起来的句子,不论是读起来,还是写起来都会使人享受到用语上的一种精美之感。 其次,从原句中摘取一些成分,省略一些成分,把用语缩写到不可再精炼的地步,这显然也是公文用语的一种美。 例如把‚人民解放军‘拥护政府,拥护人民‛’的口号浓缩为‚拥政爱民‛;把‚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拥护军队,优待军人家属‛’的口号精简为‚拥军优属‛,最后再把上述两个压缩句的八个字高度浓缩为‚双拥‛二字。 再次,穿插使用一些语简、言奇、精切、意深的成语、警句等,使语言达到言简意赅,精粹有力。 例 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 )一文,由于作者巧妙地穿插使用了一些文言词语、成语和四字格的词组,使全文显得相当精粹: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 军长叶挺,领导抗敌,卓著勋劳;此次奉令北移,突被亲日派阴谋袭击,力竭负伤,陷身囹圄。 迭据该军第一支队长陈毅,参谋长张云逸等电陈皖南事变经过,愤慨之余,殊深轸念……‛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6月第 2版,第 771 页 )。 这份命令全文不超过三百字,在惜字如金、言简意赅方面堪称典范。 品读这样的公文,不亚于 欣赏一篇气势如虹、艺术高超的声讨阋。 委婉幽默之美 公文用语也是很讲究委婉的,即用语婉转、含蓄,外柔内刚,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幽默对公文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增强公文的生动性,做到 引 人 入 胜,耐人寻味,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委婉幽默都是讲究语言艺术的表现,显然也是一种美。 例如毛泽东同志于 1948年 12 月 17日以中原、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名义,写给国民党徐州剿共副总司令杜聿明等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堪称运用委婉写作艺术的典范。 这篇只有 800 多字的《敦促书》,从 里到外,从头至尾,从篇章布局到遣词用句都充满了外柔内刚的婉转特性,细细品读,其艺术魅力无不令人倾倒。 又如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一段话,讲得非常诙谐幽默: ‚不错,‘剿共十年‚剿’出了一个‘一党专政’,但这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政,而在‘剿共’四年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 )之后,就已经‘剿’出了一个‘满洲国’,再加上六年,至一九三七年,就把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又‘剿’进中国 本部来了。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6 月第 2 版,第 681至 682页 )。 这里,毛泽东同志把‚剿共十年 ‛中的‚剿‛字抽出来单独多处使用,从而使用语富于幽默风趣,十分生动。 抑扬结合之美 公文中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体现对事物评价的全面性,增强说服力,使人信服无疑,往往采用要批评而先表扬或要表扬而先批评的做法,一般称这种做法为‚抑扬‛结合。 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是正确的。 我们已经胜利地实现了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已经获得显著成就,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工作正在有效地取得进展,城乡人民的生活也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 党的纪律有 所加强,党的作风有所好转。 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政治生活中还存在 着 一些阴暗方面。 特别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近两三年来,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诈 骗 ,盗窃国家和集体财产等严重犯罪活动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少数地区、少数人员中还相当猖獗。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 )。 这段话就是采用了欲抑先扬的表达手法。 公文用语‚抑扬结合‛,不仅使用语具有逻辑严密,顺理成章,易于接受的效果,而且充分体现了全面周密的辩证观点, 有 利于全面地认识事物。 在指令性、周知性公 文中,如指示、决定、通知等等,通常采用 此种表达技法。 形象生动之美 形象具体,寓于生动,也是公文用语竭力追求的一种美。 公文写作中所讲的形象,固然不能与文学写作中的形象化相提并论,但在不失庄重的条件下,也很注重形象具体,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如在公文用语中,从外界 (医学、科技及日常生活用语等 )引进不少术语,通过借代、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所要表达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还要注意使用一些成语、歇后语、典故以及一些富于哲理的趣味性语言,以增强公文用语的生动性。 例如用‚红眼病‛比作‚追逐金钱,嫉妒别 人致富‛的人;用‚输血‛比作‚源源不断的救济‛;用‚首脑‛比喻‚国家、政府的领导人‛;用‚伯乐‛泛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领导干部。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文件中出现的 ‚摸着石头过河‛、‚上山摘桃子‛、‚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希望工程‛、‚借船出海‛、‚借鸡下蛋‛、‚放水养鱼‛、‚筑巢引凤‛等用语都是非常形象生动的。 在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大量公文中,作者是非常注意有关成语、典故、谚语及群众口头语引用的,以把深奥的革命道理浅显易懂地告诉给广大干部群众。 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例,其所引用的古语、成语 、典故等就有 20 多处。 歇后语也是增进公文用语形象生动美感的一个方面。 它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固定性语句。 其中前半部分是谜面,后半部分是谜底,例如‚泥菩萨过河 —— 自身难保‛、‚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小葱拌豆腐 —— 一清二白‛、‚十五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碌渎滚山 —— 石打石‛、‚隔窗吹喇叭 —— 名声在外‛、‚耗子拉木锨 —— 大头在后‛、‚电线杆上绑鸡毛 —— 胆子不小‛、‚绱鞋不使锥子 —— 真好‛、‚狗撵鸭子一呱呱叫‛、‚耗子掀门帘 —— 露一手‛、‚灶坑里烧王八 —— 连憋气带窝火‛、‚裤衩改背 心 —— 上去了‛,‚王八倒立 —— 上面有规定‛、‚王八翻跟头 —— 一 个规定接一个规定‛、‚王八背着小王八 —— 上面又有新规定‛,等等。 不过对歇后语的使用要慎重,以防用语有失郑重。 节奏鲜明之美 公文不是诗歌,当然不讲究 合 辙押韵。 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必要时也可运用对偶、排比等句式,把语言写得明快和谐而富有节奏,读来上口,听起悦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写给没有科学态度的人那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不仅形象地勾画出主观主义的嘴脸 ,而且左右对称,节奏明快,读起来十分上口。 邓小平同志在 《党 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在列举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时,一口气连用了二十四个四字格的成语和熟语,读起来十分悦耳 [详见《邓小平文选》(1975 至 1982 年 )第 287 页 ]。 (三) 讲究修辞 要使公文的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就必须讲究修辞。 公文用语讲究修辞是指根据公文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去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 修 辞格有二十多种,这些对公文都不是陌生的。 公文用语常用的修辞类别与方式一般有以 下四种: 气势 性 的修辞 气势是一篇公文的精神支柱,是论势和文势的统一。 论势,即立论的雄辩性,在情理上使人感到无可辩驳,在发展方向上使人感到是历史趋势;文势,即论述方法,要从理直引出气壮,势如破竹,一气呵成。 一篇写作十分成功的动员令、宣言、声明、公开信以及重大问题的指示、通知、决定、讲话稿等等,往往都伴随着斩钉截铁、令行禁止、排山倒海的气势。 这种气势主要来自对排比、顶真、层递、综说等 修 辞格的恰当运用。 如‚判断姓‘社’姓‘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里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方式,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排比运用,构成一个强大而又肯定性的语势,令人不容置疑。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6 月第 2 版,第 179页 )。 这段话从‚决心 ‛ 追溯到‚判断‛,又从‚判断‛追溯到‚侦察‛与‚思索‛,首尾相接,使用的是‚顶真‛的修辞手法,亦即‚蝉联‛,其势如江河直泻, 川 流直奔。 完整性的修辞 在我国,公文是社会政治集团,即党和国家机关在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施政方面,表达意志、传递策令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 这一特殊性的地位决定了公文的用语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完整性,即在阐述正确观点、正确思想、成功做法、规范行为的同时,伴随着要指出什么是反面观点、错误思想、失败做法与不应当有的行为。 不仅法规性文件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就是一般地制发通知、指示、决定、决议等也往往需要这样。 把正反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对比交代,也是党和国家公务活动的客观需要。 因为公务活动的内容本身就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对比 交代就是把这样一对矛盾突出在人们面前,有利于公文用语的准确和严整,防止出现偏颇和疏漏,大大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完整性的修辞,主要表现于对回文、对比、反复、对偶、进解等辞格的运用。 例如‚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历史最后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这是‚对比‛,用‚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加坦克‛来对称,说明正义的力量必然战胜邪恶势力。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我们的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决不能匆忙行事,急于求成‛,这是‚对偶‛。 再以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一文为例:‚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 ‛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6 月第 2 版,第 1239 页 )。 ‚执行‛与‚一致‛在这段话中反复使用,故称‚反复‛的修辞方法;此外,像‚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等语句,又是采用‚回文‛的修辞方法,即利用语言形式的回环往复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辩证统一关系。 生动性的修辞 公文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同样是需要讲求形象生动。 只有写得生动,才有利于增强公文的可读性,加深阅者的具体理解,以利于贯彻执行。 我国古代公文浩如烟海,但流传今世的寥若星辰。 像李斯的《谏逐客书》、汉高祖刘邦的《人关告谕》,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三国蜀汉诸葛亮的《出师表》;晋代李密的《陈情表》;南北朝时期南朝陈中书舍人傅滓的《狱中上书》,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书》,韩愈的《论佛骨表》,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欧阳修的《朋党论》,明代解缙的《万言 书》,清代薛福成的《出使奏疏》、《出使公牍》等等,之所以经久流传,至今不衰,这与它的生动性有着直接关系。 翻开《毛泽东选集》,那一篇篇公文,写得是那么生动,无不闪烁着理性的思辨和艺术的光辉。 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一文中特别强调文章和文件都要具有生动性:‚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 ‛ 公文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形象化,即对比喻、讽喻、借代、反语 、 析词、换字、歇后语等辞格的运用。 ‚反语‛是指使用 与本义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义,包括用褒词表达贬义,以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为例:‚我们为什么又叫它做党八股呢 ?这是因为它除了洋气之外,还有一点土气,也算一个创作吧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月第 2版,第 830 页 )。 这里的‚创作‛是取其反意而用之;还有的用贬义词表达褒义,例如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动不动捉人戴高帽子游乡…‛为所欲为,一切反常,竞在乡村造成一个恐怖现象。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6 月第 2 版,第 16 页 )。 这段话中的‚动不动‛、‚为所欲为‛、‚恐怖现象‛本是贬义词,而毛泽东同志却运用这些词语称赞农民革命运动。 由此可见,‚反语‛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及生动性。 ‚比喻‛可使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阅者获得深刻、生动的感觉。 例如《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毛泽东同志运用了‚‘蘑菇’战术‛的比喻, 即‚ 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从而生动而又具体地表明了西北野战军指战员应当坚持的正确作战方针。 ‚借代‛可以使抽象的用语完全形象化。 例如用‚小金库‛指代‚公款私存,收人不进账‛;用‚ 清茶一杯‛指代‚不搞大吃大喝‛;用‚骨头与肉‛指代‚生产建设投入与人民生活投入‛;用‚伯乐‛泛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领导干部等等。 ‚换字‛可使语言形象、明快,即将比较固定的一个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 例如以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国民党是不承认我们的。 我们参加国民参政会,按照参政条例的规定,是以‘文化团体’的资格。 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有军队,是‘武化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