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策划书(完成)_图文内容摘要:

更好地建立湿地保护政策。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湿地的 “ 传统 ” 特性,即地表水的净化和调节之上。 同时,也要使湿地环境能够兼具野生的和园林的自然特征。 它应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为目标,以其充满野趣的领土景观为特色,吸引公众的到来,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达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宣传作用。 据兰州市园林局介绍 ,银滩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是“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科普教育、休闲游览”。 以现有的银滩湿地资源为基础 ,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 ,将公园规划为能够分别展现黄河湿地的不同景观的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恢复区、科普教育区和休闲游览区四个功能区 ,使整个公园成为集生态环境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质湿地公园。 本次我们的规划是在现有的开发基础上,通过自然景观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12 文景观的改造创新以及娱乐设施的增加,使景区整体规划更合理、内容更丰富,使其生态价值、旅游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充分发挥,在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场 所。 努力 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营造新的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二、规划思想原则及拟采取方法 图 规划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旅游环境综合分析 市场需求导向 旅游资源基础 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定位) 与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战略的协调 与兰州市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的协调 规划目标(产业定位 ) 制定发展战略 系统要素规划方案 保障措施 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13 三、规划范围及定位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14 第五章:功能区规划 一、基础规划 (一)植物(植被)规划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湿地公园生境创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它直接 影响湿地景观的质量。 湿地植物是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具有适应于半水半陆生境的特征 [5]。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湿地公园现有植被类型和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湿地植被种植,既考虑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又追求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兰州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应利用或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构造原有植被系统,尽量避免外来种。 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比如:水生植物对重 金属的忍受能力、考虑水质净化的功能等。 湿地公园可采用去污效果比较好的挺水植物:茭白、芦苇、菖蒲、香蒲、水葱、灯芯草、石菖蒲、慈菇、美人蕉等;漂浮植物主要:满江红、菱、水鳖、浮萍、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主要有金鱼藻、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森林沼泽主要树种:水杉、杞柳、枫香、青冈、冬青、石楠、黄连木、黄檀、山合欢、化香、栓皮栎等地带性植被种类;草本沼泽类较多,如莎草群系、芦苇群系、莲群系、菱群系、浮萍群系、凤眼莲群系等湿地景观植物。 公园内的植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水上丛林、人工湿地植物观赏 区、休闲森林植被区。 水上丛林区主要采用缓坡护岸的方式,植物在种植形式上形成“乔木 +湿地植物”的水路结合配置方式。 此外,大型乔木的种植不但可以净化水源,还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15 在水生植物观赏区,主要采用观赏效果好的菖蒲、鸢尾、玉簪等耐水湿的植物和芦苇、荷花等净化功能强的植物一起搭配。 在湖心小岛上主要种植水杉和鸡爪槭,地被主要种植八角金盘、鸢尾、睡莲等观赏植物。 休闲森林植被区除了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体外,林下可增加玉簪、蝴蝶花、紫萼等耐阴湿的植物;路边或草地中间可 布置一些观花的地被植物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波斯菊、蛇目菊等;滨水低湿地带可以种植水生鸢尾、美人蕉等,并配以成片的开花地被植物,形成突出季相色彩和林面倒影水面的景观效果。 整体景观营造的要点 首先,植被景观营造应突出规模与季相变化:春天,狗牙根、荻等呈现满目嫩绿的颜色,毛茛、碎米荠、堇菜等植物镶嵌期间形成五颜六色的小斑块,成片的紫云英更是展现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春夏是大多数湿地植物开花的季节,芦苇和荻花白茫茫的一片显得格外壮观,水蓼的花朵开起来则更像一座座花坛,荷花、凤眼莲的花朵大而美丽,空心莲 子草、菱等植物的花朵与水交相辉映显得别具一格;秋天,水杉叶开始变黄变红,漂浮植物满江红、槐叶萍等又给水面添上一片五彩斑斓的外衣,若草等在清澈的秋水下形成的“水下森林”若隐若现;冬天,禾草呈现出红褐色景观。 营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时,应突出植物群体美,强调远观,成带状或大片栽植,形成一定规模,展现群落整体美。 比如在营造水港沿岸的植物景观时,可以采用早园竹和旱柳大面积片植,充分展现其群体美,形成优良的景观;如果过分强调植物种类的丰富,则会使景观显得杂乱且没有重点。 应注意远、中、近景的协调搭配,避免过多主体,有时只需一种或几种植物,便可形成优美的天际线,构成宜人的景色。 要利用远山、水面、地被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我们可以想像,以市外若隐若现的远山为背景,堤岸的柳树为中景, 错落栽植勾勒出丰富的天际线;近处水面中形成柳树的倒影,恰如一副优美的水彩画,给人虚实结合的美;游人所到之处都可以欣赏到地被和路边植物带来的美景。 局部景观营造的要点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休闲场所,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能引起游客的强烈关注和兴趣。 因此,研究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16 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游客欣赏的景观也是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任务之一。 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游线,并在适宜的赏景点安排引导游客眺望的设施显得颇为重要。 在设计湿地边缘植 物时,可考虑栽植如蔷薇、枸骨等人不易靠近、枝繁叶茂的灌木丛,作为动物栖息场所;或在湿地周围种植可供鸟类等动物食用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梨、山楂及杏等;在生态驳岸上配置生长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能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进入水中的柳枝、根系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等提供了场所。 园路两侧可采用部分留空或适当疏植旱柳、木槿等,以留出透景线,不宜密植灌木绿篱,以遮挡游人视线,从而导致原本优美的景色无法充分展现。 据笔者在一个景区持续一小时观察发现,许多游客对于此类景色都会错过,只有细心的游客才会绕 过障碍进行观赏和拍照。 人们在湿地游览时,往往是按照游步道进行游览,但事实上许多景色都无法在游步道上直接欣赏到,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延长游步道,对游客进行适当的引导。 例如设置一些木平台和座椅,既可供游客驻足休憩,又可让其有机会远眺美景。 地被植物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地被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 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除用以覆盖地 面、保持水土外,又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有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野生地被植物应该满足植株低矮、覆盖力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无公害、便于管理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二)水源规划 目前景区内无专门的排水系统,生活污水,雨水及植被落叶均由自然环境消化吸收,对自然景观在短时间内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 各区的污水实行分片就近处理。 污水量较大的景点,规划配置小型地埋式二级污水处理装置或生物氧化塘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废水排污标准后用于灌溉或直接排放,共规划建立污水处理 装置或生物氧化塘共 4处。 ( 三)照明规划 结合游路布设不同类型庭院灯,以散光为主。 主要景点采用各色射灯,场地及兰州银滩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17 景观廊道路面采用地灯,避免光污染。 使不同灯光达到梦幻柔和、丰富叶色的效果。 结合景区各景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 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植物景色。 ( 四)园路规划 园路建设以尽量少动土石方为原则,采用自然式布置,依据景区、景点的位置和游客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