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内容摘要: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 管理松驰 由于财会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大部份财会人员工作量都比较大,所以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记帐、算帐和报帐上,而对新的财经理论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和应用较少,往往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以后,很多财经法规与国际接轨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财会部门、审计部门工作不到位,对所属单位、审计管辖单位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及时,对基础管理工作方面和健全管理制度方面监督检查力 度不够,财会部对下属单位的会计业务的指导由于工作量太大一般只能年终进行,这种事后一次性辅导、监督的指导,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效果不太明显。 审计干部由于人少事多,对审计所管辖的单位,审计到了就辅导、监督和指导一下,未审计到的就无法开展会计业务的监督和指导,客观上形成了既成事实,缺乏事前、事中监督。 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成因。 4. 利益驱动 单位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借以获取经济利益,骗取荣誉,捞 取政治资本。 最常见的就是偷逃税收。 很多税收是根据会计报表确定纳税额的,因此,为了偷税、漏税、减税、缓税的目的,有的单位和企业就对会计报表进行人为的调整,甚至完全造假。 5.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判定与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评估、判定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熟悉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得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 失真。 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有上千万,而大多数并未接受过正式的会计教育。 造成会计部门人员素质低、业务不精、技能水平不高。 从而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技术上出错。 还有一些单位会计只管拿钱报账、记账编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投融资等活动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帮助造假,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完全丧失。 同时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形式单一,也造成一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敢坚持原则,严格执法。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 “产品 ”的 “生产者 ”,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然而 ,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 一方面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 ,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 ,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 ,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 ,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 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坚持原则 ,严格执法 ,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 ,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 ,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第三章 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会计法制建 设是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非无序经济,《会计法》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为规范会计秩序,打击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明确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完善会计记帐规则和会计监督机制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关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贯彻、执文案服务 论文代写 625880526 行《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熟悉,单位领导清楚,全社会知晓,从而自觉地依照《会计法》办理会计业务,管理会计事务,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会计行为,防治会计信息失真,促使法律行为主体自觉遵纪守法。 《会 计法》出台以后,为了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全国人大及时对《公司法》、《刊法》作了修订,国务院也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章,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还要系统地学习、宣传、贯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