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内容精选内容摘要:

一理欲,一脉相承。 这里讲的“统一理欲”,指不把理和欲对立起来,而是力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统一;“一脉相承”,则是指从胡宏开始,许多湖湘哲人都是坚持这一观点。 最早提出理欲统一思想的是胡宏。 他说:“天理人欲,同体 而异用,同行而异情。 ”这里讲的“同体”、“同行”,是指天理和人欲双方共同存在于一个人身体之内及其一切活动之中;“异用”、“异情”则是说天理和人欲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天理是立足于道义的要求,人欲则服务于人的生存需要。 王夫之对于胡宏的观点充分肯定。 他说,有的人希望人欲消灭干净天理就可以单独存在,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 他说胡宏讲的天理人欲“同行”,说明它们都统一在人的形体之内,所谓天理人欲“异情”,则是天理人欲的变化契机不同。 湘军将领罗泽南不赞成将人欲说成是“气 9 之污浊者为之”的观点。 他认为,人欲的最具体的表现 ,就是饮食、男女、宫室、土地、货财、爵位等,而这些东西者是天理所固有的,即使是圣人也不能缺少的。 谭嗣同对王夫之的理欲观十分赞赏,认为它比朱熹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高明得多。 王夫之: “ 饮食男女皆性也;理皆行乎其中矣。 ” 谭嗣同的《仁学》:“世俗小儒,以天理为善,以人欲为恶,不知无人欲,尚安得有天理。 „ „天理,善也;人欲,亦善也。 ”(四)“废虚返实,实是求是。 ”历代湖南的哲学家,都极力反对空谈义理,不务实践。 这种务实的学风发展到近代,就是将汉代古文经学家关于“实是求是”的考据学命题,改造成为一个哲 学认识论的命题,从而为实是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提出,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其一,反对空谈,注重务实。 张栻讲过一句“行贵精进,言贵简约”的话,就是说,要重实践,少空谈。 胡宏十分赞赏这句话,认为它“真有益”,人们要在这方面“痛下功夫”。 朱熹也肯定张栻“见处高,践履又实。 ”王夫之特别反对理学末流的空谈,“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 他一生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不仅对于军事、商业、制度等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而且在读古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既从书本上进行考证,更要用亲身调查的事实来证明。 他一生治学突出地强调一个“实”字。 他 不仅认为“太虚”(宇宙)是“一实也”,而且认为阴阳(即矛盾)也是“太极之实体”;不仅强调“言必征实”,“名从实起”,而且更加强调行动和实践,主张“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 ”郭嵩焘对于清代末年朝廷的空谈气息多所批评,他说:“朝野多名贤,大半崇清谈”,认为这“决非天下之福”。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倾向,郭氏特别强调尊实有,务实行,讲实效。 他力主“求实效而不为虚语,务力行而不责近功。 ”曾国藩也特别主张务实,认为所谓“实”就是“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杨昌济十分重视曾国藩的这些话,他在为学生毛泽东 等人讲课时,曾引用并加以解发挥。 他认为,所谓“不谈过高之理”,就是说“心知不能行,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尔为愈。 ”曾国藩和杨昌济的这些话,都被青年毛泽东详细地记录在《讲堂录》中。 这说明,杨氏师生对于曾国藩的务实思想是十分推崇的。 郭嵩焘: “ 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 ” 其二,实事求是,创立新风。 “实事求是”这个命题,最初是汉代历史学家班固在写《汉书河间献王传》时,形容刘德治学风格的一句话。 因为刘德是西汉古文经学者,也就是一个考据学家;加之在汉代时“实事求是”的“是”字也不具有“理”或“规律 ”的含义,所以班固讲的“实事求是”的原意,是指刘德在研究古代历史文献、文物时,十分注意分清它们的是非、真假、对错,这说明它本是一个考据学命题,而不是哲学认识论的命题。 到了南宋时期,朱熹提出了一个哲学认识论的命题“即物穷理”,这里讲的“理”却具有了规律的意义。 可是,朱熹并没有将“实事求是”与“即物穷理”两个命题统一起来。 这就为清代的汉学与宋学的两派对立留下了隐患。 清代汉学正继承以刘德为代表的西汉古文学派的治学风格,所以他们打出的旗号就是“实事求是”。 清代的宋学则是推崇以宋代形成的义理之学,所以他们的旗号就是“ 即物穷理”。 这两派在乾隆、嘉庆年间斗争十分尖锐。 到了道光年间,出现了调和两派的倾向,但这种调和开始时是形式的,只有曾国藩抓住了根本,即抓住两派提出的口号进行调和。 他指出,汉学家提出的“实事求是”的“事”,不就是宋学家“即物穷理”所讲的“物”吗。 汉学家“实事求是”的“是”,不就是宋学家“即物穷理”中讲的“理”吗。 “实事求是”不就是“即物穷理”吗。 这样,曾国藩就不仅从根本上调和了汉宋两派的矛盾,而且将“实事求是”从考据学命题变成了哲学认识论的命题。 继曾国藩之后,郭嵩焘又将“实事求是”与西方人的科学精神统一起来, 认为“实事求是,西洋之本也”。 这样,就是为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命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作了必要的历史铺垫。 第四部分:湖湘文学 诞生和流传在湖湘大地的文学,包括书面文学(作家文学)和口头文学(民间文学)两大类。 它们宛如三湘四水的岸芷汀兰,多姿多彩,是湖湘文化的瑰宝。 两千多年来,湖南文 10 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四个时期。 一、古代文学 (诗歌 、散文 ) 诗歌。 古代的湖南诗歌中,诗最多,词次之,曲最少。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创作了长篇抒情诗《离骚》, 他还创作了《九歌》、《九章》、《天问》等许多优秀作品。 《九歌》为祭神的歌,凡11篇;《天问》为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文,可以说是与《旧约 .创世纪》具有同等价值和魅力的瑰宝。 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名篇。 唐宋时期产生在湖湘这片热土上的诗词杰作,按照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 1)写景咏物、吊古抒怀之作。 ( 2)怀友惜别、酬酢唱和之作。 ( 3)关怀民瘼、讴歌劳动之作。 ( 4)其他诗作,包括哲理诗、讽刺诗、咏史诗等。 例 1:杜甫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明代诗歌史上,“茶陵诗派”和“公安派”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茶陵诗派”的领袖是湖湘诗人李东阳,开了法盛唐、宗杜甫的诗歌复古运动的先河。 “公安派”的主将是湖北公安人袁宏道和湖南桃源人江盈科。 散文 东晋末杰出诗人陶渊明(江西人)写过一篇千秋传诵的美文《桃花源记》。 元结撰有《大唐中兴颂》,函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后,摩刻在浯溪的临江绝壁上,世称浯溪“摩崖三绝”,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柳宗元《永州八记》,是中国散文史上有口皆 碑的名篇。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应谪守巴陵郡的友人滕子京的请求,为重修岳阳楼而写作的,堪称我国散文史上的千古奇文。 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仅 119字);南宋张栻著有《重修岳麓书院记》。 江盈科:《雪涛小说》。 二、现代文学 诗歌 毛泽东词作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代表作有《沁园春 .长沙》等。 毛泽东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 散文报告文学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党八股》、《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谢冰莹: “ 从军 ” 继而 “ 从文 ” ,写下了轰动文坛的《从军日记》。 丁玲:《彭德怀速写》等。 小说 陈衡哲:《一日》,描述了美国女子大学一天的生活,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直率而又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经受过 “ 五四 ” 精神洗礼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不满和抗争,追求和幻灭,震动了当时的文坛。 丁玲简介 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 一生富于传奇色彩。 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走向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 其文学创作也由最初的单纯抒写个人苦闷逐步转向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 成名作是发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心理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参加革命队伍后,创作了一系列歌颂抗日将士的小说和散文。 延安时期,因发表《三八节有感》等作品而在1942年 的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 四十年代末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 1955年,作为 “ 丁玲反党集团 ” 的主要人物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之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 5年后出狱,被送到山西乡村改造。 1979年平反。 随后任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中国》的主编。 1986年3月4日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 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 新文学后,他于 1923 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 “ 休芸芸 ” 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 “ 湘西世界 ” ,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 “ 乡下人 ” 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 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 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 “ 和谐共存 ” 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 湘西 ” 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 “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爱”与“美”的世界 沈从文《边城》简介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发表于 1934 年。 小说叙述了一个情节极简单而又极唯美的故事:在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小孙女。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 保和傩送都那么好,都爱上了翠翠。 大老天保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傩送动了情。 大老为了成全弟弟,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因此也离家出走,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依旧守在如诗如画的古渡头,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益阳 “ 三周 ” :周谷城、周扬、周立波,是我国现代三位杰出的文化名人,也是湖南现代人才群中的三位杰出人才。 周谷城:历史学家 周扬:文艺评论家。 周立波:著名作家。 12 第 五 部分 :湖湘艺术 一、 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主要有: 湘剧:民间称为大戏班子、汉戏班子 、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主要代表作品有《琵琶上路》、《打猎回家》、《五台会兄》、《拜月记》、《百花公主》等。 祁剧:旧称祁阳班子,逐渐形成 “ 永河 ” 和 “ 保河 ” 两大流派,代表作有《精忠戏》、《观音戏》、《西游记》和《夫子戏》等。 辰河戏:辰河班、高腔班。 衡阳湘剧:《青梅会》、《红梅阁》、《白兔记》、《黄金印》等。 武陵戏:《思凡》、《祭头巾》等。 荆河戏。 巴陵戏:《打严嵩》、《九子鞭》、《夜梦冠带》等。 湘昆:又称桂阳昆班。 2020年,包括湘昆在内的中国昆曲艺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 ” ,并居榜首。 二、 民间小戏剧种主要有: 花鼓戏:一小旦、一小丑两人表演的称为“单花鼓”,也叫“对子花鼓”。 长时间以来保持着民间小戏的规模,以“两小戏”(小旦、小丑)和“三小戏”(加小生)为主。 湖南花鼓戏大致可以分为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种。 阳戏:《春哥与锦鸡》等。 花灯戏:流行湖南各地,主要包括湘西花灯戏,以平江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和以嘉禾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 傩堂戏:“傩”被湘西一带居民视为先祖,“傩戏”最初用于敬“傩神”,表演者本为男性,头 戴面具,着红袍,边跳边唱。 “傩戏”演出一般在堂屋进行,因而称为“傩堂戏”。 例:花鼓戏代表作品 《刘海砍樵》歌词 李谷一、叶茅 (女)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男)胡大姐,我的妻,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 (女)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 (男)那我就比不上罗。 (女)你比他还有多哇, (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 (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男)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 (女)刘海哥你带路往前行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