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学院部、中心工作总结-福建肿瘤医院-合肥工业大学内容摘要:

加强学院党风廉政建设。 组织中心组学习《中国 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直属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要求大家对照《准则》和《“十不准”》的要求,同时执行每双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十二五”时期全国保密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加强保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 14 材料 科学与工程 学院 2020 年 度 工作总结 2020 年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指导支持下,学院党政班子紧紧围绕学院年度中心工作,认真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开展各项 工作,在全院教职工共同努力下, 学院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总结如下。 一、本科教学工作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完成 2020 版教学计划“三纲两书”的撰写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毕业 设计(论文)工作 从动员、选题到中期检查、答辩,严格把关每一环节,保证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020 年共有毕业生 513 人, 497 人顺利毕业, 495 人获学士学位,有 4 名老师评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9 篇。 积极组织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材料 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申请教育部的专业认证,等待批复。 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后,针对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全院教职工更新教学理念,规范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监督与控制,积极准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组织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的各项质量工程项目。 在“材料成形原理”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国家级“视频公开共享课”;校级精品课程“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荣获省级精品开放课程; 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 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计 划 2020 年我院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 6 项,校院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 68 项。 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 严格按照学校“青教赛”的要求,组织全院 35 岁以下所有符合条件的 23 位年青教师参加院 “青教赛”初赛,经过评委评选,获院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优秀奖 14名。 推荐黄俊老师参加学校“青教赛”复赛,获校第七名(三等奖排第一)。 学院获 “校青教赛”优秀组织奖。 通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不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同时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学院分别邀请了省级名师、校级 名师及校外名师、资深教授给学院青年教师作讲座。 招生宣传工作 15 学院组成了 7 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赴宁夏、陕西进行招生宣传,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走进各地中学和地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今年陕西、宁夏两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再创新高,进入全校前列。 我院招生宣传队荣获校招生优秀集体,刘宁老师荣获优秀个人。 宣城校区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的招生计划,学院组织各系制定宣城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 学院在暑期专门组织各系主任、教授及教师代表召开宣城校区专业建研讨会,优化教学资源,保证宣城校区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 研究生 培养 工作 扩大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 针对近年来本院研究生招生的情况,抓住本院应届毕业生的优质生源,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宣讲我校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及近几年学院的招生情况,解答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号召同学们积极报考本院各专业研究生,保证我院生源质量。 按照学校安排,对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认真做好各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命题工作和组织各类研究生的复试工作,圆满完成学院的各类研究生的招生任务。 2020 年 共录取学术型研究生 70 人 (其中 12 人硕博连读 ), 全日制专业 学位型研究生 41 人;博士生 9 人。 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 , 各学科一级课程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完善课程实验环节,规范课程考试制度。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科学修订培养方案,及时制定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审核等环节。 注重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环节,要求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鼓励实行双导师制。 加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 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拓宽研究生培养渠道,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学院 与安徽省司法厅等等多家企业共同建立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实习基地。 今年根据学校要求 ,我院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复合材料及材料工程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集中答辩。 2020 年, 学院共有 研究生 115 人参加答辩,授予学位人数 114 人,其中 学历硕士 85 人,全日制专业硕士 13 人,工程硕士 2 人;学历博士 14 人。 硕导及博导的遴选工作。 今年年末组织了两年一次的硕导及博导遴选工作,根据校学位办相关规章制度及在校老师的自主申报,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同意推荐了 3 名硕导、 3名博导及 4 名兼职硕导。 博士 /硕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院各级领导、学科带头人对我院博士 /硕博生的培养一直都高度重视,我院立足于培 养出具备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发展、能组织实施相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工程项目的行业领军人才,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制定 /修订博士、 16 硕博士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我院从去年年末开始就多次组织召开各学科带头人会议,对培养方案各培养环节及课程进行了细致讨论,对博士 /硕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新修订,现2020 级博士 /硕博研究生已经执行最新版培养方案。 三、科研工作 2020 年我院从科研工作上质量、上水平的目标出发,精心组织了教育部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才计划,博士点 基金,博士后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产学研项目等以及各类产学研等项目的申报,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有明显的进展。 学院国家基金数量、质量位列全校前五,连续两年获得了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优秀组织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重大突破,科研经费总量保持较高水平。 2020 年我院获准获得 1 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 项(其中优青 1 项,面上项目 6项、青年基金 5 项,其他 1 项)、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1 项、博士点基金 3 项,安徽省科技攻关 10 余项部级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 3 项。 纵向课题合同总经费 2460 余万元,横向合同总经费 1900 余万元,到账经费完成学校的年度计划任务。 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了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国际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做 30 余场学术报告。 学院多名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 学院一批教师参加国内多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这些为扩大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国际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院师生共发表 EI 收录论文 50 余篇, SCI 收录 60 余篇,其中有些论文分别发表在 Nature Mater. , Adv. Mater., Appl. Phys. Lett., J. Am. Cera. Soc., J. Power Source 等国际重要刊物上,论文水平明显提高。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0 项,授权 10 项。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建设。 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我校各个驻外机构的科技合作,组织教师参加了省科技厅、教育厅、以及安徽省相关地市的产学研活动,以及教育部与广东省产学研项目。 组织教师参与安徽多个地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中航集团、中电集团、国机集团等产学研合作,实质性参与运作铜陵研究院、仪 征研究院、昆明有色研究院、滁州研究院等驻外研究院,全院参与产学院活动 50 余次,超过 100 人次。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学院发展动力和办学水平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坚持 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2020 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共引进或已考核并达成引进意向的教师共 16 人,其中 教育部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1 人, “ 黄山学者特聘教授 ”2名( 1 人为非全职), “ 黄山青年学者 ”5 名,教授 1 人,副教授 2 名 ,引进正常师资补充的 17 博士毕业生 5 名,前往国外、境外研修、访问人员有 8 人,去企业、乡镇挂职 2 人。 新进教师参加 “ 四助 ” 和 35 岁以下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率 100%,学 院 有 1 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有 20 多位教师被选派担任本科学生的班主任、班导师。 目前学院专任教师 77 人,其中 具有 博士学位的教师 64 人。 五、学科学位 组织申报材料积极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在第三次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 33 位,位列全国前 33%。 获准“有色金属材料与成形加工技术”安徽省协同创新平台,年度运行、建设经费 200 万元,共 800 万。 申请获得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安徽省重大建设项目,获得建设经费 200 万元。 六、实验室工作 配合实验室达标行动,组建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制定 10 余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实施,制定达标行动方案和实验室建设规划。 完成“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工程认证设备安装,“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个学专业实验室的 250 万设备的购买、安装,改造实验室 10 余个, 500 平方米。 参与初步规划材料成型新实验室建设方案。 圆满完成本学年本科生实验教学。 共承担 40 余门课程, 500 余名材料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以及机械学院 1000 余名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完成教学 5 万余人时数实验工作量。 完成 400 余名 2020 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以及全院 300 余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实验室开放工作。 为学院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初步完成宣城校区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七、行政管理工作 学院院务管理工作注重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强化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决定,积极落实、督办各项行政工作任务,保证政 令畅通;建立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及时向学校报送各类信息;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重要会议、活动以及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任务;按时报送各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做好各类档案和文件的归档、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做好各项保密工作,无泄密等事件发生。 建立财务公开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和校内财务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院财务管理, 18 合理使用各类资金,杜绝违规使用和浪费,重要及大额资金均经过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并定期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进行通报。 严格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管理规范。 根据学校资产管理 条例,学院制定了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由行政副院长负责,有专职的资产保管员,认真做好资产登记、检查、核对工作。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经常开展安全大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防火、防盗等日常安全防范教育。 完成学院办公用房及实验用房规划调整工作。 八、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 政治 理论学习 和思想政治工作 重点 组织 学习十八大 和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精神 ,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院党委细致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沟通协调,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坚持将工作做细做实,真诚关心教职工,积 极应对和解决矛盾,做到坚持改革、细心操作、公平透明,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 , 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统一了思想认识, 提高了驾驭工作的能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 认真执行《 “ 三重一大 ” 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述廉,推进院务公开,增强学院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领导班子的监督。 召开了学院二届二次教代会,对学院年度考核细则、校内绩效津贴评定办法等进行表决,提高教职工对学院重大事项的参与权、决策权。 3. 学院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 顺利完成了学院党委换届;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本科生、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 全年共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 211 人 ; 全年发展新党员 138 人, 选拨 3 名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校培训。 积极开展党支部特色活动。 本年度 3 项学生支部特色活动项目被学校批准立项。 围绕中国梦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三爱三节教育等,学生党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制定了学院实施办法,分别召开了 5 个座谈会,征集教职工和学生对学院“四风”方面的意见 10 条, 班子成员相互谈心,召开了学院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班子成员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进一步树立了 管理就 19 是服务的思想,工作作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