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精编100例内容摘要:

奥运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有多伟大,理解了一种全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这位母亲没有豪言壮语,她只是想做一个好母亲,想用一个母亲能做到的一切来保护她的孩子。 素材品析: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位女选手的,她用自己的天性和真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感动;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信仰的博大而宽广的爱。 这也 是奥运史上将永远记录的感动世界的故事。 22。 有一种柔情比夺金还要感人 这一刻,我们的确不知道埃蒙斯怀着多么复杂的心情,我们也是五味杂陈,在为邱健惊喜的时候,也同样为这位悲情英雄感到惋惜。 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妻子的温情安慰足以消融埃蒙斯极大的失望,足以消融埃蒙斯多年以来累积的那一颗泪珠。 卡捷琳娜捧着丈夫的脸,轻轻地摩挲,真情的微笑,此时此刻,金牌算什么,名利算什么。 奥运的魅力正在于此,带给我们太多的意外和惊喜,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温情,正是因为这一对射击夫妻,给射击馆平添了太多的温情,给北京奥运 平添了太多的感动。 德国大力士马蒂亚斯 •施泰纳金牌献给亡妻场面同样感人至深。 “我的金牌首先要献给我的妻子。 虽然在比赛期间。 我没怎么想过妻子,但在赛前的一两个小时我一直在思念她,她是我战斗的动力。 ” 素材品析:这是伟大的爱情,这是真挚的情感,那一刻,有此足矣,那一刻让我们感动。 23。 有一次拥抱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在背后家乡的炮火隆隆声中,来自战争当事国俄格的两位选手同台对阵,各创佳绩,携手站上奥运会领奖台上,用灿烂的微笑,深情的一 “吻 ”,为世界留下了一个感动的瞬间,让奥林匹克和平友谊的精神在 这一瞬间光芒四射。 素材品析:这一名副其实的 “奥运之吻 ”,将成为一个永恒的定格,庄严地告诉世人:奥运是传递友谊和进步的,奥运要让政治走开,让战争走开。 24。 有一种圆梦经历让人感动又心酸 金牌诚可贵,友谊价更高。 阿富汗女选手来了,伊拉克运动员来了,一些小国的运动员也来了,他们中有老将,也有新手,虽然没有站到领奖台上,但留下的记忆是那么深刻美好,奥运的历史必定为他们书写一页。 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更高的超越。 正当索马里女子 200 米短跑参赛选手萨米娅 •优素福 •奥马尔在北京征战奥运时,住在索马里首 都摩加迪沙郊外的她母亲和 6 个兄弟姐妹正在四处托人帮忙,准备向朋友借一台电视机,来关注萨米娅的比赛,这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 萨米娅也想让父亲看到她的比赛,但她的父亲在 2020 年死于火箭弹袭击。 赛前,萨米娅全身心地投入训练,虽然瘦小,再苦的训练她也不觉得什么。 在家里时,她天亮前 3 个小时就起床了,跑步上山砍柴、割草,然后做饭,操持家务。 别人的技术是在跑道上练出来的,而萨米娅的跑道就是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素材品析: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在奥运这一平台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谐相处,这比拿金 牌更精彩。 让我们彻底放弃 “金牌情结 ”,轻松享受竞技带来的欢悦和快乐,去领悟美丽的奥林匹克真正的魅力,尽情享受世界的美好时刻。 25。 有一份赤子之情让我们热血沸腾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 1/ 32 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 13 比 9 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 •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 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 “祖国好 ”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 50 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 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 1984 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 子花剑个人冠军。 在她之后,中国击剑 24 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 退役 20 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 24 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 24 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 “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 素材品析:这些年我国体坛有不少人移居海外,为所在国体育事业服务。 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赤子之心依旧。 栾菊杰的这幅 “祖国好 ”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体育无国界,这些为所在国效力 的运动员所创造的成绩,依然是我们的骄傲。 26。 有一种执著激励和感动着我们 17 年的坚守,终于得到莫大的荣耀。 获胜后的张宁掩面而泣,领奖台上的张宁泪流满面,国人理解并感动,这是美丽张宁幸福的泪水。 张宁,这位 33 岁的老将重新走到巅峰,太不容易了。 素材品析: 17 年的风雨征程,有云展有云舒、有花落有花开,她用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和高超的球技,诠释了体育之美,诠释了 “更快、更高、更强 ”的奥林匹克精神。 27。 志愿者 ——奥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志愿者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哪怕不能看到 一眼奥运会赛况。 志愿者不仅是一个国家文明友爱的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我们更能感触到友爱、互助、理解和宽容的人性光芒。 让我真诚的感谢所有的志愿者。 素材品析:奥运会给了我们中国人不仅是像世界展示的绝妙机会,还给了我们如此美妙的回忆和机遇。 我们真是幸运的一代 ——我们生活在富强的中国,我们有幸遇到奥运。 有可能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我们不会再像 2020 年这样如此近距离接触奥运 ——中国可能在我们能活到的岁月里举办奥运 ——但是,在我的一生中有一次奥运就足够了。 年北京奥运会最坚强的瞬间 她 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 •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 “维纳斯 ”。 13 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 “出镜 ”,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 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 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 147 位的帕蒂卡,从 7 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 11 岁参加残奥会,15 岁赢得 2020 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 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 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 素材品析: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年北京奥运会最执着的瞬间 8 月 18 日,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米。 这是这位跳高女王第 24 次改写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无疑是田径第四个比赛日最完美的 “收官 ”。 助跑、撑杆、跃身、过杆 …… 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气呵 成,5 米 04 的前世界纪录顿时成为过眼云烟,全场呼声震天。 “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我想我很快会向 5 米 10 发起冲击的。 ” 素材品析: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 5 米 10,无忧无虑地在属于她的高度自由飞翔。 年北京奥运会最百感交集的瞬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女子 50 米步枪三姿的决赛中,杜丽终于完美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她以 环、破奥运会纪录的总成绩勇夺金牌。 北京奥运会,杜丽两次出战,两次落泪。 短短五天,她尝尽了人间的痛苦与快乐,悲凉与温暖。 素材品析:在重压下憾 失首金的杜丽,当天首枪失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用一块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领奖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泪,场面感人至深。 年北京奥运会最突破的瞬间 17 日 22 时 30 分 “鸟巢 ”上演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的第一场 “好戏 ”——男子 100 米决赛。 世界纪录保持者、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 9 秒 69 破世界纪录夺得冠军,轻松加冕 “飞人 ”宝座。 此前的世界纪录也是由博尔特创造,他在纽约跑出了 秒。 素材品析:这看似微小的进步却宣告人类向所谓的 “极限速度 ”又靠近了一些,作为人类的 “代言人 ”,这突破足以让全世 界为之感动不已。 撞线前的刹那,他捶胸甩手的轻松与自信比开幕式上的烟花更灿烂。 年北京奥运会最传奇的瞬间 百年奥运第一人, 17 日在水立方中诞生。 美国 “飞鱼 ”菲尔普斯在男子四乘一百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上,完美地完成了他的 “八金之旅 ”,其中更在比赛中勇破七项世界纪录和一项奥运会纪录。 同时,他还创下了从第一个项目游到最后一个项目的纪录。 “唯一 ”的菲尔普斯,三十六年后刷新了奥运会个人最高纪录,同时也书写了北京奥运会上最动人的传奇。 现年二十三岁的他极可能三度出征,挑战伦敦奥运会,下一个目标也许是超越拉 提尼娜保持的奥运十八面奖牌纪录。 素材品析:无论将来的奥运征程如何, “神童 ”已经在北京的 “水立方 ”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一路走来所经历训练艰辛此时看来都是值得的,在他举起第八金的那一刻,世界为之感动、欢呼。 年北京奥运会最动容瞬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主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 8 月 8 日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使得全场观众欢声雷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 “小英雄 ”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 表团。 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 素材品析: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 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们正是中国人最好的代表。 他们的同时出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年北京奥运会最具风度瞬间 在 8 月 18 日进行的男 子体操吊环决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中国选手陈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现场观众, 的高分足以让陈一冰提前庆祝胜利。 但是他在赛场上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贵。 就在观众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声为“吊环王 ”祝贺的时候,陈一冰却颇有大将风度的将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观众安静下来,因为后面还有一位选手即将登场比赛。 此时的陈一冰,没有因激动而忘记运动员的职业素养,他的心里想着对手,这也许就是一位冠军的大度与坦然。 素材品析:陈一冰在尊重对手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荣誉有归属,运动无 国界。 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有 “我和你 ”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增进友谊、促进和谐,才能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 因此,陈一冰的 “陈氏风度 ”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35。 让残奥会成为一堂生命教育课 北京残奥会上,许多镜头让人感动: 11 岁女孩李月,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 开幕式上,她右脚穿着红舞鞋,在夜空中曼妙起舞。 盲人柔道运动员郭华平在决赛中获胜,当裁判给出判定她获胜的手势时,全盲的她还没有意识到,直到听见教练欢呼,她才开心得跳起来;短跑比赛中,盲人选手在领跑员协助下狂奔;泳池里,运动员独臂 划水,奋力向前;双腿截肢的自行车选手用运动假肢拼命踩着踏板,挥汗如雨 …… 赛场上,运动员们每一次入水、每一次出发、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救球、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球桌上的汗水,都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素材品析:我们的孩子常会为学习压力大、与父母沟通不畅、人际交往受阻等原因,整天闷闷不乐,抱怨生活,严重的甚至轻视生命。 残奥会上运动员的乐观、坚强和拼搏精神,让人体味到生命的尊严与壮美,或许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精神是我们最好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生命如此美丽,应加倍珍惜与热爱。 奥运会的圣火已经熄灭,但我们的生活还 在继续,地球仍在旋转;奥运比赛终止的那刻,生活的比赛又重新开始。 让这一切美好的记忆和感动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动力,让我们为感动而活。 36。 范跑跑:那一刻地动山摇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十八岁的人了。 ”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 “我也 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 ”话虽这么说,下次危险来临的时候,我现在也无法估计自己会怎么做。 我只知道自己在面对极权的时候也不是冲在最前面并因而进监狱的人。 素材品析:在灾难到来的瞬间,有人选择了独自逃生,也有人选择了牺牲自己拯救他人——我们对后者给予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缅怀,但对于前者,也没必要上纲上线。 作为一个教师,没有体现师德闪光;作为生命个体,没有展现生命之美 ——或许不能苛求 “先跑教师 ”去抛弃生命自私,但至今不去直面自己的人性之劣、生命意识之缺失,却让人反感和警思 ——将之钉上道德的耻辱柱,远远不如以此 为契机推动公共性的生命意识教育更有价值。 37。 “范跑跑 ”PK“郭跳跳 ” 2020 年 6 月 7 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 “先跑事件 ”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用 “无耻 ”、 “畜牲 ”、 “杂种 ”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事后被网友冠以 “郭跳跳 ”、 “郭道德 ”之类的绰号。 但是问及愿意选 “范跑跑 ”还是 “郭跳跳 ”作为自己儿子的老师时,好多人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