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土木工程类专业群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程,将建筑施工 技术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③毕业设计内容改革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监理企业的专业技术与管理岗位的主要工作,结合真实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聘请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毕业设计。 通过项目设计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 力。 (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通过影像资料和实物样本进行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情境源于职业工作过程,又要高于职业工作过程。 ①打破以课堂和教师为 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单纯在教室授课的教学方式,通过现场教学等真实的工程情境和仿真的实验实训教学,为学生营造在校学习期间即能体验工程氛围的教学环境,达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效果;打破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授课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实现一门课程融汇多本教材;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法,适当减少讲授学时,相应增加课程设计和大作业内容,以课程设计和大作业答辩作为认定学 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②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内容一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施 10 工技术内业与外业、施工组织进度管理与控制、工程测量放线、预算造价编制、计算机工程绘图等实用技能;根据黑龙江省地域气候特点,分阶段安排学生 26 周顶岗实习,落实每名学生的实习工号,配置企业和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结合学生预就业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以企业考核和毕业答辩综合评定成绩,使学院对学生毕业成绩的评价与企业对学生工作能力评 价的标准一致。 ( 4)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双证书率超过 90%。 ( 5) 探索按教学阶段考评积分的考核方法 破除期末考试评定学业成绩的考核方法,将建筑产品质量检验评价体系转化为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将建筑业技术与管理的岗位标准,分解为专业知识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考评与相应课程相关的职业能力,逐步建立按教学阶段分别考评,期末累计分数的考核方法。 建立适应新的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与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 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 1)至 2020 年,拥有省级名师 1 名、专业带头人 1 名、承担核心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 3 名、承担其他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 2 名。 ( 2)打造一支既胜任理论知识教学,又胜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掌握施工现场专业技能和实验检测技能的教师队伍。 每年安排 35 名教师到高校学习和到建筑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和调研,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工程实践能力,真正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 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到 2020 年,本专业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双师”资格。 ( 3)聘任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行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承担 11 施工现场教学、生产实习指导、专题讲座和校内授课,每年聘任 35 名技师与能工巧匠作为学生技能训练的兼职指导教师。 到 2020 年实现本专业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 1015名。 ( 4)至 2020 年,使全体教师具备熟练应用与本人承担教学任务相关的教学软件能力。 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要求设计实验与实习实训项目,建设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工程场景和工艺流程,覆盖建筑工程技术所属专业群,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习实训设施的利用效率。 学生到 施工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学习专业岗位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是参与社会实践、认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了解建筑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内部的团队与协作工作关系、组织与制度约束,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 1)校内实验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① 扩建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 1 个。 主要满足本专业建筑力学、建筑材料课程对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质试验、材料质量检测与检验的教学需求,并为所属专业群教学服务。 ② 扩建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 1 个。 主要满足本专业施工测量课程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试训练、建筑施工测量基本训练的教学需求,并为所属专业群教学服务。 ③ 建设建筑工程软件应用微机室 2 个。 主要满足本专业工程造价实务、施工组织与管理实务、建筑 CAD 绘图等课程相应软件的应用技能训练,并为所属专业群教学服务。 ④建设土工检测实训室 1 个。 主要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对岩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质试验、检测与检验的教学实训要求,并为所属专业群教学服务。 ⑤ 建筑施工工艺技能实训基地 1 个。 主要满足学生对砌筑工、抹灰工、模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操作流程、技 12 术要求的认识和施工质量检验的要求。 ⑥ 建设综合训练多媒体教室 2 个。 要求设备先进、软件配套齐备,每个教室的座位数为 80 个,主要为案例课程和训练项目授课服务。 ( 2)巩固原有院外实习基地并逐年开发新的院外实习基地,与建筑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至 2020年实现实习基地挂牌企业 6 家。 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土建类专业群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专业群建设的重点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其为龙头带动建筑工程监理、给排水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供热与空调工程技术等专业协调发展。 土建类专业群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房屋建筑要求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与之配套;房屋 建筑集中于城市,城市内部的交通、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交通需要道路与桥梁;为此,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既要突出本专业的教学,也要融入相关专业的知识。 建筑工程技术所属专业群建设的资金投入预算及项目进度安排详见附件 附件 2。 ( 1)开发与教学体系相配套的一体化课程教材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后,构建与之相适应的 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为此,要开发与课程 体系相配套的课程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入课堂。 为了适应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 改革,要尽快配置体现建筑业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的特色教材和讲义,以及与之配套的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实训指导书。 ①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出版社组织的教材研究及编写活动,与其它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联合编写共用教材,计划在 2020 年、 2020 年和 2020年每年正式出版不少于 1 本教材。 ②针对黑龙江省的地域气候特点,结合省地方技术标准编写体现季节 13 性冻土和冬期施工特点、符合省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的校本教材或讲义,与建筑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校本实训教材,计划在 2020 年、 2020年和 2020年每年完成不少于 1 本。 ③打破课程界限,编写力学与结构合一、设计与施工合一的校本教材或讲义,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融合,计划在 2020 年完成 2 本。 ( 2)开发与教学体系相配套的网络资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优 化 教学资源利用,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 将教师的视频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和影像资料等传入学院校园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互相学习、借鉴,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拓展专业知识。 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 服务实现的,在校企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应主动地为企业服务。 ( 1)发挥本专业的师资优势,为建筑企业人员或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提供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每年培训不少于 2 次。 ( 2)发挥本专业的人才优势,推广建筑新技术,为建筑业提供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招投标及合同等方面的咨询,每年不少于 1 项。 ( 3)与建筑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制定企业施工技术规程等,每年不少于 1 项。 ( 4)每年。20xx2土木工程类专业群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 B)。 ,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 C)。 、无期徒刑的罪犯 经济犯罪的罪犯 18 ( C)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周岁 周岁 周岁 周岁 ,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 ( B)。 , 3年以下不得少于 1个月 上, 1年以下不得少于 2个月 , 1年以下不 得少于 2个月 上, 1年以下不得少于 6个月 ( C)。 ,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 CD)。 16岁不满 18岁的人 的妇女
是美誉度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我推崇什么。 ”这一阶段,以 感性诉求赢得消费者感情上的认可与 9 偏爱。 (3)品牌成熟期以巩固品牌的影响力,成为行业的代表为主要任务,告诉受众“品牌代表什么文化观念”。 另外,品牌传播中的还要注意几点: (1)传播过程要始于消费者 (2)使用各种方式与消费者接触 (3)发挥各种传媒之间相互协调与整合( 4)不断培育与消费者的关系( 5)最终影响消费者行动。
准却不同 ,存货周转次数是个正指标,因此,周转次数越多越好。 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如果存货周转率的过高的可能也说明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 影响营运能力分析的主要因素就是影响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因素。 主要是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流动资产额、应收账款余额 、销售成本和平均存货等因素。 本文笔者将对这些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计算,从而得出
五、默写关于黄河的古诗( 4分) ( 1) ( 2) 六、仿句( 6 分) 如果你是一朵云彩,就点缀蔚蓝的天空; , ; ,。 七、下面是春田小学全体学生体育优秀率与达标率的统计表,用一句话概括( ≤ 22 字)。 ( 7 分 ) 时间 优秀率 达标率 2020 23% 85% 2020 31% 88% 2020 45% 99% 广州历年真题 10 – 八、阅读理解( 18 分 )
r 模型 (BM) .............................................................................. 41 Fatemi和 Socie 模型 (FS).................................................................................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