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内容摘要:

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接成九曲连环;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东。 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20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4.“啊。 黄河。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分为三个层次。 由实到虚、环环紧扣、逐步深入。 5.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6.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最苦与最乐》课堂达标题 一、 积累 纵 . 然( ) 契 . 约( ) 循 . 环( ) 悲天 悯 . 人( ) 达观: 契约: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悲天悯人: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不是。 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 21 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 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_______,老、死而不苦的原因是 _______。 2.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 你认为, 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 1) “卸却”责任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字以内) ( 2) “解除”责任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字以内)。 ( 10 字以内) ,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 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22 《最苦与最乐》课堂达标题答案 一、 积累 q236。 xn mǐn :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契约: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 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心安理得:得:适合。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 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二、阅读理解 安分 达观 ,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 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 2) 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 (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 ,而不能逃避责任) 23 (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 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最后一课》达标检测题 ( 2 分) 都 德是 著名小说家,该文以 为背景。 ( ) ( 2 分) A. 赫叟 ( hǎo sǒu) 诧 异( ch224。 ) 哽 住( gěng) B. 祈 祷( q237。 ) 懊 悔(224。 o) 挟 ( ji225。 ) C. 惩 罚( chěng) 板 凳 ( d226。 ng) 捂 ( wǔ) D.紫 藤 ( t227。 ng) 钥匙 ( y224。 o shi) 赚 ( zhu224。 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2 分)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4.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6 分) (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 喧闹 偷偷地 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答:( ) ( 2分) 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沸腾 D. 喧哗热闹 ( 2)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 诧异。 答:( ) ( 2 分) 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24 ( 3)“我也不 责备 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 答:( )( 2 分) 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5.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 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 6 分) (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装进、送进 )我们的脑子里去。 (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 (敬意、敬佩、敬仰)。 6.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 ( 2分)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 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16 分)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 12 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 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 25 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 —— 我 —— ”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 —— 你们走吧。 ” 7.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 2 分) 8.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 2 分) 9.“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这句话是 描写。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 4 分) [来源 :] 10.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 2 分) 11.“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 2 分) 1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2 分)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D、表现时间短。 26 13. 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 2 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 — 时无从说起。 B.他要 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参考答案】 1.法国;普法战争 2. A 3. B 4. 1) D 2.) B 3) A 5. 1) 喧闹 2) 塞进 3) 敬意 6. B 阅读 7.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8.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9.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 的崇敬。 10.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11.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来源 :] 27 12.B 13. D 《土地的誓言》当堂达标题 一. 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 嗥 . 鸣( ) 斑 斓 . ( ) 亘 . 古( ) 默 契 . ( ) 田 垄 . ( ) 污 秽 . ( ) 镐 . 头( ) 谰 . 语( ) 碾 . 着( ) : (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 ( 2)在 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 )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激情。 “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着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4.《土地的誓言》体裁是 _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___,原名 ___________,现代作家。 二 .阅读 28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 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 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 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为什么说“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文中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 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 “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对此,你能写出与此有关的诗句吗。 29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 或者我的坟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哪些话是作者发出的“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参考答案 一.积累 h225。 ol225。 n g226。 n q236。 lǒng hu236。 gǎo l225。 n niǎn 2.( 1)拟人( 2)比喻( 3)反复 30 ,端木蕻良,曹汉文。 二. 积累 “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写的。 ,望家乡的天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土地无比怀念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感情,突出了抗日必胜的信念。 你必须站立。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 —— 或者我的坟前。 (能写到后一句即可) 《木兰诗》当堂达标检测题 一 .积累 鞍 鞯 . ( ) 辔 . 头( ) 燕 . 山( ) 戎 . 机( ) 朔 . 气 ( ) 金 柝 . ( ) 2. 辨析字形 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戎( ) 榜( ) 折( ) 戍( ) 磅( ) 柝( ) 戊( ) 傍( ) 析(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