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费下载内容摘要:

规律在某些地方会出现突然脱离常规,但是也是现实的现象,所以这时候就出现了科学不科学的事。 但是整体来讲,世界自然规律的运作一般是不会出现脱离常规的问题。 阐述世界现实常规的文化 就是科学文化。 所以科学有时候是指实物,有时候是指文化。 如果一种文化连最起码的现实都不讲,那就纯粹的是谬论。 本原无穷无尽,没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产生一切法,这是永恒的状态。 所谓象 “ 帝 ” 之先,其实是间接否定了万物由神灵创造。 人因为自我主观意识强,所以才会按自我主观意识衬托出一个生命者的造物主,这就是所谓的“帝”。 因为这是出世间法,所以用言语辩论不清。 哲学家,科学家当然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自我主观意识很强的人是死不承认现实,还要进行无意义的辩解,而且辩解的是头头是道。 有道理未必是真理。 一切都是道,一切道都有理 ,歪理都是道理。 那何谓真理。 真理的基本是科学,根本是自然。 一种理一但连最起码的科学都不是,那就纯粹是绝对的谬论。 所以开悟的人都说:“世上没有帝,一切都是按自然进行的。 ”而对于不讲客观实际的人,道者也无言。 只能不承认也不否认。 否则就会招来无聊的抬杠。 就算“承认”那也得说:“道不知 是谁之子了,反正是先于帝 前 就存在了。 ” 第 5 章 述常态 本章是以自然反常来衬托自然常态的。 只有见证了自然反常,才能知道自然正常的珍贵。 自然反常了是非常可怕的,顷刻之间山崩地裂,土崩瓦解,使得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 通过知晓 反常的状态来衬托常态的珍贵,才能把握住大道,使得谷灵神盈,人杰地灵。 实现道常就得明明德,即觉悟。 知晓其止在于至善, 10 知止而后言。 天地不仁 ① ,以万物为刍狗 ②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 ③ 橐 ④ 籥 ⑤ 乎。 虚而不屈 ⑥ ,动而愈 ⑦ 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⑧。 ① 仁:仁义。 ② 刍狗:祭品。 ③ 犹:如同。 ④ 橐 ( tu243。 ) :一种口袋。 ⑤籥 ( yu232。 ) :古代管乐器名。 ⑥ 屈 ( ju233。 ):竭,尽。 ⑦ 愈 :叠用,跟‘越 ?? 越 ?? ’ 相同。 ⑧ 守中:守中道,恰当。 译文: 天地不仁义的时 候,把万物作为祭品来肆虐;圣人不仁义的时候,把百姓作为祭品来肆虐。 天地之间,难道不是如同一个管乐器吗。 里面空虚然而却不竭尽,运动不止而且还不断涌出。 话说的太多了,不如守中道,恰如其分。 解析:人道世界的运作状态常常是呈现正常的状态,向着完美的方向发展。 但是自然规律一但反常了,那真是灭绝人性,敢任意肆虐万物 ,使得天下苍生皆命存于危机。 道德是建立 在生存的基础上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圣人也会做不符合常规的事,如为了皇位而弑亲。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并非直观说圣人不仁义。 这是排比句式。 其目的也 是为了 表达 自然反常的状况。 哲学家的心神 是 常常在大道上驰骋的,所以大道泛兮,哲学家的心神也泛兮。 哲学家这一瞬间心神在 这一大道,下一瞬间又在其它大道,所以哲学家所阐述出来的大道内理是 变化莫测的。 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感觉:哲学文章的内容好似上文不接下文,但是又很有水平很有层次。 用比喻的方法把天地 比作管乐器,里面是空虚的,但又不竭尽,不断地运动并还产生出了美。 然后又复归于人生之道,人话说的太多了不如守持中道。 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简言精语,庄严神圣大道其中。 第 6 章 述心性 这一章还是阐述宇宙万物的本原心性。 重在于说心性的不生不灭,具足一切。 心性是一切的根源。 谷 ① 神 ② 不死,是谓“玄牝 ③ ”。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 ④ 若 ⑤ 存,用之不勤 ⑥。 ① 谷:山谷,这里是指大的意思。 ② 神:本命。 ③ 玄牝:玄是不可思议的意思。 牝是雌性的意思。 ④ 绵绵:连续不断地样子。 ⑤ 若:如,像。 ⑥ 勤:指道不断地运作,不会停止。 译文: 伟大的本原自然体不会死亡,所以称为“玄牝”。 玄牝这不可思议的生育门,称作是天地的根源。 好像是连续不断式的存在,自然使用它 是 永不会停止 的。 11 解析: 本原没有生灭,一直 存在。 本原是呈现永恒的状态。 而从本原产生出去的相就出现了时间。 所以在世界所为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然而 回归到 了本原就成了永恒的状态。 第 7 章 人生观 这一章阐明了人生观。 人生在世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从何处而来。 人向什么看齐。 那就是向自然完美的大道看齐。 自然在何处。 天地就是自然。 首先得明悟天长地久的道理,然后才能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故建言有之:人不为己,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①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 ②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 ③ ,故能成其私 ④。 ① 不自生:不为自己所生。 ② 身:自身,自己。 ③ 私: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 ④ 私:自己的事业。 译文: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不为自己所生,所以才能长久存在。 同理,圣人把自身置于众人之后,然而又受众人的 推 崇在于众人之先。 不以个人为中心并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外从而保全自己,因为没有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所以最终成就的还是自己的事业。 解析:人之道,必以是利人才能利己。 人之道,是共生的一体。 如果人人都损人利己,则天下就危矣。 所以觉悟的人们常常想着为大众求福报,而 不会以个人为中心,为利益而争斗。 仁人志士们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为给大众有所奉献,所以得到大众的认可,最终成就的其实还是自己。 第 8 章 处世 本章讲述的是处世方法。 人生在世必要经历很多事情。 如何处理好各种事情很重要。 会处理事的人可以功成身遂,名扬天下。 而不会处事的人则是茫茫从事,碌碌无为,不断受挫。 一个人会处世的大道之理是什么。 那就是在于这个人的本质,这个人 的 修为,还有这个人所处的环境。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 ① 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② ; 与善仁 ③ ,言善信 ④ ; 政善治, 事善能 ⑤ , 动善时 ⑥。 夫唯不争,故无尤 ⑦。 ① 几( jī):将近,接近。 ② 渊:指程度深。 ③ 仁:仁人志士。 ④ 信:诚信,信用。 ⑤ 能:允许的,可以的。 ⑥ 时:时机。 ⑦ 尤:过失。 12 译文: 上善的本质如同水一样。 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居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居住在人心善良的地方,心灵很善良;与仁人志士结交,言语就诚信; 治理国家善于以道莅天下,做可以做的事,行动时把握好时机。 只有不争夺 ,所以才没有过失。 解析:一个人与一个人 的 本质都不相同,本质是上善的人是最庄严神圣的。 上善之人的本质就是本性。 在本原里本质是上善的生命是无数,然而在 现实 的 人之道上,本质是上善的人,那真是全人类都没几个,甚至 都 没有。 上善的本质就是至净圆满的永恒。 上善 本质的人比圣人都高万倍不止。 上善之人天生就有慧根,与众不同,不会伤害众生,对于 名利 毫不动摇,完全 做到了见素抱朴,清净为天下正。 上善本质的人比明心悟性的哲学家都高 万万倍不止。 但是如此本质的人从古至今都没几个,所以向如此本质的人学习是 一般行不通的。 如此一来,那就只能是 一个感慨而已矣。 第 9 章 观自在 观心性,观天地,观人道,观自然,自然有所观。 所以观一切都很自在。 拿得起放得下,看得破 想得开。 常常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乐而不为。 天苍苍野茫茫,一切想要的欲望太渺茫。 妄想很久,原来都是一场空。 那什么是现实的。 修下的福是现实的,积下的功德是现实的 ; 造下的业是现实的, 犯下的罪而造下的罪孽是现实的。 功德是回归至净圆满永恒的中介物,罪孽是回归至恶浊劣永恒的中介物。 此大道 内理是出世间法。 只要心神复归于道即可悟出。 所以大道内理并非“玄理”,“玄理”不玄,皆为万物原理。 本 自不玄,只因未进入境。 身临其境,万物奥妙尽掌其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①。 揣 ② 而锐 ③ 之,不可长保。 金玉 ④ 满堂 ⑤ ,莫之能守。 富贵 ⑥ 而骄,自遗 ⑦ 其咎 ⑧。 功遂 ⑨ 身退,天之道也。 ① 已:停止。 ② 揣( chuǎ i):藏在衣服里。 ③ 锐:犀利。 ④ 金玉:泛指珍宝。 ⑤ 满堂:充满厅堂。 ⑥ 富贵:拥有了财富和地位。 ⑦ 遗( w232。 i): 赠与,送给。 这里指招来的意思。 ⑧ 咎:灾祸。 ⑨ 遂:成功,成就。 译文: 把持的满满的,不如趁早放弃。 把犀利的东西藏起来不可以长久的保存。 一大家子的珍宝也没有能够守得住的。 有了财富和地位就 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是故意给自己招来灾祸。 功业成就了自我退下,这是自然的 规律。 解析: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法喜充满,以功德心来处世。 所以能了悟大道 13 的真谛 ,明白人生的意义。 世道是短暂的。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致虚极,守静笃,大道无形,行者无疆,体悟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有慧根 的人可以通达世出世间法,所以放得下自我意志,做的事就能经得住时间 的检验。 人即使放不下也得放下,因为有一天你放得 下也得放下,放不下 也得放下。 第 10 章 自省 世 上哪些是真实存在的。 哪些只是短暂的存在。 看透了才能觉悟。 觉悟的人常常会自省,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 短暂的,什么是长久的,什么是永恒的。 载营魄 ① 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 ② 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 ③ 除玄鉴 ④ ,能无疵 ⑤ 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 ⑥ 乎。 天门 ⑦ 开阖 ⑧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① 魄:本命,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