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及作文素材内容摘要:

,他们在这之前 ,都是边缘的 ,他们的处境甚至有些艰难 —— 他们交不起房租、甚至养不活自己 ,比如王旭租住的是一间七八平方米的房子。 由这两个人让我想到了“蚁族” ,居住在地下室的“鼠族” ,那些万万千千的“蚁族”“鼠族”们 ,他们同样为生活所困 ,同样怀持着卑微的理想 ,在不停地熬;我还想到了农民工 ,旭刚组合都是农民工 ,唱歌是业余 ,比如王旭 ,他从河南商丘到北京打工 ,曾经烧过锅炉 ,现在在一家制药厂仓库当复核员 ,月入1000 多元。 可以说 ,旭刚组合的背后 ,站着密密麻麻的“蚁族”“鼠族” ,林立着难以尽数的农民工、弱势群体。 在受到关注之后 ,两人的命运也许能够有所改变 ,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呢 ?民工版《春天里》很给力 ,也很悲催。 读懂民工版《春天里》受追捧的社会表情 ,比仅仅感动更有必要。 特别是官员和相关部门 ,感动之后更应该行动 ,按照中央的部署 ,踏踏实实推进各方面的改革 ,让弱势群体分享发展成果 ,尽快走出逼仄的生存状态。 温总理曾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5 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 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 如此“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发展机会”的公平正义,显然是真正的“春天里” ——— 能够“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不再迷惘流泪的“春天里”。 高调慈善 日前,中国 “ 首善 ” 陈光标与北师大壹基金 “ 首期中国基金会领导人高级研修班 ” 学院谈话时称:目前不考虑与专业组织合作做慈善,希望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感染更多富人;中国目前的慈善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中国需要他这样的 “ 暴力慈善 ” ,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 【深度分析】从陈光标的回应来看,“首 善”认为“‘暴力慈善’定位非常好”、“中国需要我的‘暴力慈善’”,似乎这位中国“首善”认为,在中国慈善事业尚未成熟的前提下,无论怎么高调甚至引起公众心理的不适,这个社会都是欢迎这种“暴力慈善”的。 简言之,也就是只要有能力慈善,慈善的实施方式并不重要。 央视评论: ① 他与现代慈善理念不相符,“陈光标式慈善”是一种慈善的倒退。 现代慈善理念是以平等为基础,以自愿为前提,而尤其重要的,是维护受捐助者的尊严,甚至有人认为, 尊严是最大的慈善。 ② 在慈善效果上,除了满足撒钱者的某种心理需要,对于穷人没多少益处。 姑且不论好多 的钱其实落不到真正的穷人手里,就是落到他们手里,养成依赖,对他们以后的生计反而是毒药。 真正的济贫,一是帮助他们在教育上提升,包括办学和资助穷孩子上学,帮助失业的穷人接受培训,以期再就业。 二是定点定期帮助那些丧失劳动力的家庭,让他们能够活下去。 三是帮助穷人学会自救,学会自谋生计,摆脱贫困。 显然,这三种形式,都需要组织来做,专业的助贫 N G O 组织可以很好地从事这样的工作,至于陈光标这样有善心的企业家,只需做到定期出钱就可以了。 ③ 慈善最重要的前提是 内心的虔诚 ,以及 对贫弱人群的尊重 , 没有尊严的慈善叫“施舍”。 “ 暴力慈善” 显然是把这种虔诚和尊重剥离出来,只是纯粹的物质输血。 慈善不仅仅就是物质救济。 ④ 一个成熟的社会,救灾捐献是常规,不该是聚光灯下之事。 慈善不单是有钱人的事业,而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共同事业;慈善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权利与责任。 ⑤ 陈光标的善举还是值得肯定。 高调也好,炒作也罢,陈光标毕竟是在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做善事。 有网友说,“我们看不惯陈光标凌驾于别人尊严之上的行善,我们也不能忽视穷人拿到 200 元之后感动的泪水”。 这话说得好,也道出了陈光标式慈善最令人纠结之处。 我们一方面对陈光标式慈善颇有微词,希 望他能够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叹有那么多贫困人群急需救助,不管何种方式的慈善对他们而言都是雨露甘霖。 我们一方面笃定地认为尊重受助者人格尊严是慈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怀疑,这样的要求之于当下现实是否过于高调。 ⑥陈光标也许离现代公益的确还有十万八千里,留给公众的印象也只不过是在众人围捧中发红包,但我们的慈善效能离“现代公益”又有多远的路程呢。 圆明园罹难纪念 150 周年 2020 年 10 月 18日,圆明园迎来了罹难 150 周年纪念日,系列纪念活动于 2020 年 9 月 27日正式拉开帷幕,历时一个多月。 活动的高潮是 10 月 18 日的纪念大会,将邀请世界多国嘉宾,其中包括当年洗劫圆明园的英法等国的政要和名人,不过,筹委会副主任爱新觉罗宝 珣 表示,纪念活动不是要记仇,而是要记住过去,展望未来,倡导和谐世界,记住圆明园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深度分析】 圆明园自康熙 46 年始建,到 1860 年秋被焚,梦幻般存在 150 年。 而今,以残骸、废墟遗世又 150 年 !其兴败存废,写照着中国近现代史。 —— 作为“康乾盛世”象征的圆明园,随着“财散民聚,财聚民散”治国理念杳渺荡然,其豪奢极致与“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凋敝民生日益形成极 致反差,清王朝陷入内忧外患,蓬岛瑶台风雨飘摇。 —— 作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乏海宴堂、远瀛观、大水法等西洋景,不乏外国使节、传教士、洋画家的助兴应和的身影,但享受其中的封建帝王以天朝自居,对外界懵然不清,不知西方 6 世界正在进行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全然不知大大落后于人,圆明园览尽世界风光,却如遗世独立“孤岛”,最后落至落后挨打的命运。 圆明园的命运, 浓缩了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的命运,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与精神。 面对旷世罹难与屈辱,中华儿女哀伤而不颓丧,悲怆而不悲沉,催生出深沉浩瀚的强国梦,并将自立自强融入自己 的血液,以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和气概,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执着追求民族复兴的悲壮历程,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东方。 150 年前的那个秋天的一场劫掠和那把大火,将一个王朝 300 年积攒的宝物裹挟而去,涤荡的不仅是那些王公贵族的颜面,还有东方古老民族数亿蚁民的尊严。 150 年来,我们总是将“圆明园浩劫”归结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国门的轰打;我们又总是归结于资本主义的血腥,对生产资料的疯狂占有。 150 年来,“圆明园浩劫”一直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不仅是西方列强的凶恶,更是东方古国的文化和科技的落后、 对通行世界的市场规则寡淡无知。 它告诉 150 年后的后人,固守国门、回避世界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 —— 150 年后“圆明园浩劫”仍然在拷问着我们。 为了忘却的纪念 —— 150 年前的今日,圆明园在劫掠一空后被付之一炬。 因为大清朝的溃败和京畿的陷落,“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 , 150 年来,无数的中国人为了不再被外族肆意掠夺和践踏奋起抗争,抛头颅撒热血。 而今,我们再不复当年的羸弱,我们陶醉于今日的繁华,那个残破不堪的废墟正在从我们的生活和心灵中淡去,再旧事从提便有些不合时宜了。 但也正是在今时今日,我们还不 能完全对所有宣布拥有主权的领土行使主权,还不能对所有来自外部的不合理要求进行有力回击,还不能完全回复祖先的辉煌与骄傲。 所以,特别是在我们依然还不够强大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还是有必要再唤醒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牢记一个屈辱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韩寒“炮轰”大师 不久前,韩寒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就阅读与小说进行讨论时语出惊人,“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引起一片哗然。 9 月 27 日消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就读于北大的儿子李戡一句“韩寒算老几,大学 都考不上”曾引发了规模不小的口水战。 两人之间的争斗刚刚平息不久,近日,不甘寂寞的李敖又登上《杨澜访谈录》,向韩寒“开炮”,称韩寒的书是“臭鸡蛋”。 【深度分析】 评论家浩歌撰文回应称,“茅盾、巴金、老舍、冰心是我们这个民族杰出的文学大师,是 民族心灵史的书写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