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外国文学史讲义内容摘要:

朽名作《堂吉诃德》成为这一时期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硕果之一。 :  ⑽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在十四世纪已经露出曙光。 杰佛利乔叟就是英国第一个表现出这种新思想倾向的文学代表。 他的名著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大部分用诗体写成)。 ⑾十五世纪末,英国人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1516),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开端,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⑿十六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繁盛时期。 埃德曼斯宾塞,长诗《仙后》被认为是当时英国诗歌的代表作。 ⒀“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最为重要,他的三部悲剧《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第二节 塞万提斯  一、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西班牙的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堂吉诃德》。 二、《堂吉诃德》的创作目的、主题与情节、主要人物形象、艺术特征、文学地位。 (一)堂吉柯德的形象 :    、矛盾的人物。 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妖怪。 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 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他把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 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气馁,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 (二)桑丘潘沙的形象 :  桑丘潘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一个纯朴劳动农民的典型。 ,他具有劳动人民机智、善良的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在当“海岛总督”期间表现出惊人的才智。 ,他又有封建制度下小私有者眼光短浅、狭隘自私和贪图小利的弱点。 他当骑士侍从是为了摆脱贫困,求得温饱。 3. 桑丘潘沙的形象反映了农民的困苦处境和变革现实的民主要求。 第三节 莎士比亚  重点掌握: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期,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作品的内容    一、生平和创作  (一)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和喜剧时期。 这是莎士比亚从思想到艺术逐渐成熟,并且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等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取材有所依据,但并不拘泥于历史实际,主要是借历史题材来表现他的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也就是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的思想。 《理查三世》里的主人公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写得最突出的暴君形象。 《亨利四世》上、下篇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好的两部作品。 莎士比亚喜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描写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与各种封建偏见、封建意识,与自私欺骗的行为所进行的斗争。 《威尼斯商人》是重要的喜剧作品。 其中重要人物安东尼奥。 高利贷者夏洛克,他的未婚妻鲍西娅,他的朋友巴萨尼奥。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早期反封建的爱情悲剧。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诗体戏剧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 两首著名的长诗是《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斯受辱记》。 诗中成就最高的是十四行诗(sonnet)。 (二)第二时期(1601—1607):为“悲剧时期”。 四大悲剧为《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 1.《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2.《奥塞罗》主人公奥塞罗。 人物:凯西奥、旗官伊阿古,苔丝德梦娜。 3.《李尔王》人物:李尔王、长女高纳里尔、次女里根、三女考狄利亚(最突出的人物)。 .奥本尼(长女的丈夫);大臣葛罗特,他的私生子爱德蒙是剧中最突出的反面人物。 4.《麦克白》最阴暗的一部悲剧。 主题是谴责维治者个人野心的罪恶。 (三)第三时期(1608—1613)。 传奇剧时期。 《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莎士比亚创作分期表:年代名称代表作品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时期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三时期(1608—1613)传奇剧时期《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二、哈姆莱特(重点:从《哈姆莱特》看莎剧特征(艺术成就);哈姆莱特的形象,矛盾性。 )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1)他的创作基本上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的(真实性)。 (2)莎士比亚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丰富性)。 (3)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丰富,还与剧中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有关,同时,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外加的人为的,而是由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 (4)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也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 (5)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成就:  ①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 ②人物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③莎士比亚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④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也可以用来交代一些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6)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丰富多彩,总词汇量达到两万以上。 三、学习目标  考核知识点。   《堂吉诃德》  、戏剧创作与《哈姆莱特》。 考核要求。 (1)识记: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意大利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德国的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运动;法国的龙沙与“七星社”,拉伯雷的《巨人传》;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塞万提斯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亚的创作代表了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 (2)领会: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剧作家。 (3)简单应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4)综合应用:人文主义思想与堂吉诃德形象。 《哈姆莱特》。 (1)识记:莎士比亚一生创作叙事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戏剧37部。 重要剧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喜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一报还一报》等,历史剧《享利四世》上下篇、《享利五世》等,传奇剧《暴风雨》等。 (2)领会:高利贷者夏洛克。 早期喜剧的主题。 中期悲剧创作的社会背景与作家人文主义理想的矛盾。 (3)简单应用:“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 《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4)综合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622—1673年)的生平和创作。 《伪君子》中答丢夫的形象。 (重点和难点)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为什么说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拨。 1. 继承之思想上:古典主义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主题)   继承之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继承之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二、课程内容精讲  第一节 17世纪文学概述(巴洛克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意大利康帕内拉的乌托邦小说《太阳城》和伽利略的哲理著作,还保留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力量。 德国只有格里美尔豪森的小说《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奇遇记》(中译本《痴儿西木传》),还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激流的微波,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德国十七世纪文学高峰”。 17世纪意、德、西三国文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夸饰主义文学流派(即“巴洛克”文学)的兴起(知道即可)。 1. 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  术语解释   巴洛克文学:   ①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见下图)  ②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 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1)复辟时期,宫廷古典主义盛行一时,代表人物是桂冠诗人约翰德莱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   2)约翰班扬:(王政复辟时期带有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   弥尔顿(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革命诗人弥尔顿(双目失明)的创作。 其政治散文《为英国人民声辩》,以口授方式创作两部长诗《失乐园》和《复乐园》:  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 (见下图)    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 (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   3.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路易十三时期的朗布叶夫人组织“贵族沙龙文学”。 “古典主义”:17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文坛处于混乱状态。 有些作家主张消除文坛的这种状况,提倡文艺创作应该遵循统一的原则,服从王权的支配。 国王本欲控制文艺,于是在王权的扶植下,一种拥护专制政体,主张创作有法则、有规范,并以古代希腊文学为标准的文学流派迅速兴起。 因为它把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而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 术语解释   古典主义: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特点:  (1)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古典主义作家对待王权的态度也存在着矛盾。 (2)古典主义文学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唯理主义。 崇尚只有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 (3)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在艺术创作上提倡师法古人,模仿古典,遵循一定的规则。 他们制订出来许多创作规则,影响较大的一项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即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个统一。 就是说,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包含的时候只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 缺点:人物类型化。 古典主义文学创作:  古典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和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 高乃依悲剧《熙德》,被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作。 拉辛代表作《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 1)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当个人感情与封建家族义务发生冲突时,个人感情服从于封建义务;当封建家族义务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 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三一律”。 2)拉辛:(悲剧家)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古希腊悲剧。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的寡妻)、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3)文艺理论方面,代表是布瓦洛的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诗的艺术》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 作者由此而获得“古典主义立法者”的称号,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举。 4)让德拉封丹是以《寓言诗》出名的诗人。 《寓言诗》: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动物影射现实社会中各阶层的人。 第二节 莫里哀  一、莫里哀的生平和创作  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法国) 出生在巴黎一个经营宫廷陈设的富商家庭。 第一个作品:《可笑的女才子》 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     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 ,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剧本《冒失鬼》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又名《太太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写出一系列杰出的讽刺喜剧。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又译《悭吝人》)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取材于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又名《一罐黄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第四阶段:创作晚期,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