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义园艺设施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两栋温室透光保温性不同,因而后者产量高,上市时间早,获得了较高的价值。 2.种植种类与效益的关系 如河南荥阳市,日光温室种植黄瓜、番茄等大宗莱,每 667m2年纯收入平均 4000元,高的 8000~20xx0 元,种植盆、切花的,年纯收益 40000~50000元,种植油桃、樱桃、葡萄的年纯收益 20xx0~30000元。 在山东,日光温室黄瓜最高产值可达 4万元,日光温室种植香椿最高的年产值达 10 万元 (投入 5 万元 )。 3.茬口安排与效益的关系 茬口安排不合理,致使上市时间不对,效益就不高。 河南荥阳市王村镇一户农民,黄瓜 12 月中旬育苗, 3 月份才上市,每千克黄瓜仅 - 元,如在元旦、春节上市,每千克黄瓜均在 2 元以上。 4.地理位置与效益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位置对产品所售价格影响很大。 如城郊区与边远地区相比,价格大不一样,同在山东省,寿光地区的市场发育良好,其蔬菜设施生产的效益就比其他地区好得多。 在 寿光市场上,没有卖不出去的莱,也没有买不到的菜。 但在有些市场发育不成熟,栽培技术不过关的地区,盲目发展成片的日光温室及大棚,致使旺季时滞销,烂菜严重,很多棚的产出不能保本。 (二 )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已初步建成 为推动我国蔬菜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步伐,国家科委把工厂化农业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列入“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重点课题,在上海、北京、沈阳、浙江、广东等地建立了蔬菜和苗木工厂化高效生产示范区。 1.上海蔬菜高科技推广中心 占地约 公顷,其中包括从荷兰引进的智能型温室两栋,每栋占地 1000m2,每公顷费用 1200万元,智能温室主要可控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水、肥。 该中心的其余设施为大棚,每个大棚占地约 667m2,费用为 万元,大棚的用膜是从以色列引进的,架子为镀锌的,温室内使用的微型机械可用于翻地、开沟、施肥、打药、松土、覆膜、运输等。 这套系列机械是从欧美地区用得较多的设备引进后进行多次改进后形成的。 2.沈阳市蔬菜科技示范区 占地约 公顷,共建成 22 栋日光温室,每栋占地约400~467m2,温室结构采用的是鞍山型的二代,砖墙式结构,跨度 6米,高度 2米,原种蔬菜, 现改种花卉,并在温室内加有暖气片,内有无土栽培技术。 每栋造价约 万元。 现在正在新建 1 栋占地 667m2的新型智能温室,是由清华大学设计的,全铝合金半地下的玻璃型温室,后墙带操作间,总造价约为 150 万元,用于种植花卉,可自动调控的因素有湿度、温度,光照、水、肥等。 3.北京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按规划设计,每个示范区占地 ,建标准日光温室100 栋,大棚 50 栋,并设有试验区和加工区。 总投资 2700 万元 (每个区 675 万元 ),其中北京市无偿投入 l 600 万元,占 60%;贴息贷款 800 万元,占 30%;乡自筹 300 万元,占 10%。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0 每栋日光温室设计造价 万元,大棚设计造价 万元。 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体体现在 6 个方面:①保护地设施结构技术先进;②最新综合配套栽培技术;②科学布局、设施配套、环境良好;④集科技、试验、示范与产加销于一体;⑤周年生产供应,高产、优质、高效益;⑧科技示范交流,体现京郊蔬菜生产水平。 顺义县沿河乡“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占地 30 公顷,计划投资 1200万元,己投入 1000万元,其中市投入 480 万元,日光温室生产上采用 6 项新技术:①特种蔬菜品种 (四个系列100 个品种 );②温室生产农机配套设备 (20台套 );②工厂化育苗;③滴灌;④遮阳网;⑤立体裁培。 现已实现每 667m2日光温室年产值 万元,利润 万元,大棚年产值 1 万元,利润 万元。 示范园区经营管理采取以下 7 项措施:①园区由乡多种经营公司领导,建立园区管委会;②各温室、大棚集体经营,个人承包;③菜农来自本乡,用期 1~2年;④园区列为农业部绿色蔬菜特供基地;⑤蔬菜注册商标“沿特”、“京沿”;⑥产品直销饭店、超市;⑦园区每年投入生产保险金 5 万元。 最近,北京锦绣大地农业公司又投资 化农业示范园区,包括无土栽培、现代养殖、观光农业等内容,展示了 21 世纪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陕西省在杨凌投资 3000 万元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主要展示现代化温室生产技术和进行人才培训。 (三 )我国设施栽培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数量较大,质量较差 全国设施栽培面积已达 万公顷,如按城乡人均占有面积来看,现人均达到 ,比 80 年代中每人 增长了 倍,若以当前产量 20千克/ m2计算,则人均占有蔬菜 ,如加上露地蔬菜,人均年占有蔬菜 300 多千克,比80 年代人 均占有量仅 73 千克,增长了 倍,这样每人每日可吃到 千克蔬菜,已完全满足国人吃菜。 因此,设施面积较大,蔬菜产需总量已基本平衡,大宗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的相对过剩,价位下跌,效益下降。 所以要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优化生产布局与茬口种类布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效益。 从设施水平上看,温室和大棚 80%以上是结构简易类型,以竹木、水泥杆为骨架,厚厚的土墙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仅 40% ~50%;作业空间小,立柱多,不便于机械操作,只能靠手工作业,更谈不上自动化管理;保温、采光性能差,强度弱 ,难以抵御雨雪冲击,年年维修,年年冲垮。 对于农户而言,一家一户还能随时补修,只不过增加维修费。 对于企业来说,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年年维修是很不协调的。 所以要搞设施农业产业化就必须从设施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提高。 具体来说,改造普通型温室,逐步升为提高型温室。 要改土墙为砖墙,改竹木水泥为钢架骨架,改草帘为保温被覆盖,改手工操作为小型农机操作,改单纯温室骨架为内部装备调节环境功能的设备,逐步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设施种类齐全,内部功能较差 设施农业也被称为控制环境农业,即人工控制环境因素来满足蔬菜 最佳生长条件,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空气、根系温度、光照、水、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和植物营养等因素,都可以实行人工控制。 从我国设施农业来看,虽然有温室、大棚、中小棚、遮阳棚、阳畦等种类齐全的设施,但内部控制环境的设备较少。 比如调节室内温度高低仍靠人工打开窗户,拉开薄膜进行自然通风散热;灌溉仍然照露地那样大水漫灌,而不是喷滴灌;施肥仍是盲目追化肥,而不是定量定时施用。 因此,可以说我国的设施水平还是比较落后,耗费的能源、材料、人工是较大的,必须逐步改善,才能提高设施水平。 3. 种植种类较多,栽培技术不规范 我国蔬菜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常年栽培最多的也有四五十种,但普遍存在产量低,产值差的现象。 例如,我国温室番茄生产水平为每平方米 6~8千克,高产水平可达 16 千克,而荷兰产量可达 30~35千克,相差甚远。 其原因一是品种不同,二是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 比如荷兰的温室面积中的 70%以上已采用无土栽培,微电脑控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1 制温室的生产达 90%以上,使作物栽培向自动化、工厂化发展。 而我国大多数农户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去种植,难以提高单产。 因此,必须选择耐低温弱光的优质高产良种,加以推广;研究推广日光温室深冬栽培配套技术标准;增 施有机肥和二氧化碳气肥,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变温管理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稳产高效。 4.生产面积较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市场发育不健全 据统计, 1996 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为 l ,其中反季节,超时令蔬菜的总产量达 2700多万吨。 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与销售基地山东省, 1995 年蔬菜产量 3695 万吨,有 20xx 万吨销往省外或国外,年产值 200 多亿元。 如此庞大的销售量,要靠市场良性循环才行。 而我国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突出,分散性的经营格局,随意性的种植制度,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小生产很 难与蔬菜大市场、大流通对接。 因此,在发展设施生产的同时,就必须建立市场流通场所,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跟上。 要宏观管理,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计划,减少盲目性,以稳定农民的收入。 同时抓好市场管理,寻找销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产品市场,产品采后处理、运销等,提高整体生产效益。 (四 )设施栽培的发展趋势 针对我国设施栽培发展的大好形势,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应该是,大力发展以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为龙头的设施栽培,要制定各种类型的设施标准,建立低成本、低能耗的设施设备 成套技术体系,高效设施栽培管理体系和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从机械化、电气化、专业化着手,提高设施结构与设备档次,进一步发展为工厂化高效农业。 要集成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效益,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并与世界先进农业生产方式接轨的农业新兴模式。 1.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 我国今后设施结构发展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设施结构类型,以塑料棚为主;二是高效节能。 虽然玻璃温室在西欧等国家较普遍,但是有两个原因不适合我国发展,一是气候条件不同,像荷兰、西 班牙等西欧国家,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凉爽,气温多在 25℃左右,超过 30℃的天气极少,冬季温和,多雨雾,所以设施以建设玻璃温室为主。 而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寒冷风大,所以,温室要具备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性能,以建设塑料温室为主。 二是国情不同。 西欧诸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条件好,人们购买能力强,对产品要求质量越高越好,所以,设施栽培可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 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不强大,人们生活水平较低,购买能力与观念还赶不上,所以,要考虑低成本 低消耗高效益的问题。 在“六五”至“九五”期间,我国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的结构优化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 但是,目前只有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结构有国家标准,而节能型日光温室及配套设备仍无统一标准,需要进一步制定。 另外,面对 21 世纪农业,需要开发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和骨架材料,要设计出大跨度、高空间、透光保温好和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新型温室结构,以提高结构性能与档次。 2.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 21 世纪农业明显的特征是高科技的工厂化高效农业。 工厂化农业是指在 相对可控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针对我国设施可控水平低、机械不配套的现状,应尽快提高环境控制能力,促进改变靠天吃饭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因此,重点研究温室环境指标 (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加温、降温、灌溉、通风、排湿、补光、二氧化碳施肥等环境调节技术实行优化组合,便于应用。 对以上各种环境调节设备进行开发应用。 要注重信息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 3.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优良的温室品种与成熟的管理技术是获得高产高效优质产 品的根本保证,所以,要开展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要采用抗病、高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2 产、优质的良种,立体栽培及营养液栽培新技术,植物生长调节技术,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产品产后处理技术,建立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技术体系。 4.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 主要是开发研制一系列温室小型农机具,并能够进行温室内耕翻、定植、铺膜、消毒、嫁接、作埂、开沟、施肥、打药、清洗、包装等机械作业,使人们从简单繁重的劳动作业中解放出来,走机械化道路。 可以把引进和开发研制结合起来,吸 收国外先进的小型农机具和园艺资料,开发适合我国实用的小型机械与农具。 5.开展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及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作为产业化体系应该包括设备设施与环境工程、种子工程、产后处理工程、蔬菜工厂化种植工艺工程等部分,是设计、制造、生产、销售一条龙,农科贸一体化系统。 所以,要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走公司加农户道路,形成求实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 为顺利运转整体系统,还需要建立社会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信息收集与分析体系等,这样庞大的系统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集成优势,统一协调,顺利发展,最后形成 强大的产业集团,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6.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 设施栽培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连作障害,是土壤连茬栽培后积累了大量盐类物质和病虫害。 大量农药和有害物质积累严重污染蔬菜,人们食用后造成中毒,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另外,也由于连作障害影响温室生产,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因此,防止连作障害,减少农药化肥污染,生产无公害蔬菜已是今后设施栽培中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特别是加入 WTO 后,创汇农业也要求生产无污染产品。 7.培养设施农业管理的专门人才 我国设施农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其本质上是人才的差距。 所以,政府应重视人才工程,大力培养专门人才,提高管理者和生产者素质,才能尽快赶上世界水平。 第三节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变革 一、技术革新 其突出表现为: (一 )开发和改良设施构造和覆盖材料 从结构上,由简易到复杂,由土木到钢铁骨架,变化较大。 例如我国保护地生产上就是从阳畦到土暖房,从小拱棚到节能日光温室、大棚、温室、从鞍山式日光温室、。培训讲义园艺设施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