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报告文学内容摘要:
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合理相关句子,再加以提炼。 【解析】 文中“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是一过渡句,由此句即可得出答案。 ⒛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 12 怎样的贡献。 (用自己的话回答)( 5 分) 【答案】 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局部文意的能力。 【解析】 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 找出相关的句子:中国学问的特点: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五曰不窃;贡献:四曰为后世负责。 ?( 6 分) 【答案】 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 ②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 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 【考点】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选材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 作者的选材和表达特点都是为了表现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 3.( 2020 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5~ 17 题。 画家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 1928 年。 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 命大 ,父母寄予厚望。 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 “ 牺牲 ” 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 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 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 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 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 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 1954 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 命运多舛, l959 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 直到 1980 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 13 的绘画风格。 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 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 他说: “ 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 !” 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 一次范曾对他说: “ 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 别扯远了。 ” 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 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 “ 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 ?” 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 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 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 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 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 “ 大丈夫不从流俗 ”。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⒖ 下列对文章有 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舌舔文庙祭品,与他日后成为画家没有直接联系,但这些记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所以最终没有接受范曾让他前往日本办画展的建议。 ,但他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画家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做法 ,也不作批评。 ,不论是魏晋还是唐代,均独具一格,不从流俗,不求形似,重在表达自己的情怀。 ⒗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6 分 ) ⒘ 从全文看,黄永厚的 “冰炭同炉 ”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6 分 ) 【答案】 ⒖ B ⒗ . (6 分 )① 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 ② 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 ③ 涉猎广泛的阅读, ④ 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 ⑤ 独特的生活态度。 ⒘ ① 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 ② 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 ③ 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4.( 2020 山东高考)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 1922 题。 14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 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 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 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 “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 :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 21 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 21 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 些了。 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 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 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 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 可是,听说、流行歌的跟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 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15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 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 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 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 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 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 4 分) 【答案】 19. 民族感情、写作动机、诗歌前景、中文现状 20.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 4 分) ⑴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 2 分) ⑵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 2 分) 【答案】 ( 1)余光中所说的乡愁乡愁超出了地理的某一点,融入了历史的、文化的内容,升华或者普遍化为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 2)诗歌贵在含蓄,“就要差这两个字”,省略号所包含的内涵就更丰富,更耐人寻味,余味无穷,更有诗意。 【答案】 ( 1) 人的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 不能只从从表面上看,离开大陆是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 2)诗言志,心中有复杂的情感才有创作的强烈动机,才能写出好的诗歌作品。 22.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 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 6 分) 【答案】 可以谈要保持中文的纯粹性,为汉语的纯粹性而奋斗,规范网络语言,保持中文特色;也可以谈网络语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包容。 言之有理即可。 5. ( 2020 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14 题。 寂静钱钟书 16 周劼人 12 月 19 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 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 10 周年。 ” 10 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 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 20 分钟。 “如此寂静。 ”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 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 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 《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 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 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 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 “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 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 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 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 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 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 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 10 年后的清华, 10 年后的 12 月 19 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 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 17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 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 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 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 10 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 ”是的, 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 2020年 12月 24 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⒓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 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 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 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 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 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 如,写清华师生 10 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答案】 AD 【考点】 筛选并整 合 文中的信息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 ,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报告文学
相关推荐
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引诗用典是用诗句、典故直接表现话题的多重内涵,展示话题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显示作者广博的阅读层面和开阔的视野,进一步展现作者的才情所引诗句不仅形象诠释了幸福的多重含义,展示了学生的阅读宽度,还使句子有书卷气。 )
非法代理报关或超范围报关,改正、5万内罚款,6个月内暂停执业 ;情节严重,撤销注册登记。 行贿,撤销注册登记, 10万内罚款。 3、 未经注册登记擅自报关,取缔,没收非法所得, 10 万内罚款。 4、 骗取注册登记,撤销注册, 30 万内罚款 5、下列情形, 警告、责令改正、暂停6个月内报关 * 拖欠税款或不履行纳税义务 * 出让其报关名义 6、下列情形, 警告、责令改正,处 10005000
道 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有黄道、赤道。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 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阳天(东南)、赤天(南)、朱天(西南)、成天(西)、幽天(西北)、玄天(北)、鸾天(东北)、钧天(中间向上),一共是九个 坐标位置。 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
序,以免混乱,一旦乱了,那个麻烦大了,很痛苦的。 并且在引用他人的地方一定要注明,这 个是最起码的诚信问题了,引用他人多少东西不要紧,不要以为这个是抄袭,只要注明了就不 是抄袭,当然不能整篇引用了,那样的话就真的是抄袭了,呵呵。 在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注意能用图表的地方尽量用图表来表示,图表比用文字阐述要来的清 楚直接。 一张图表往往能代替一大段干巴巴文字。 并且图文并茂多爽啊,要知道教授们大都年
off 发出(烟,气味) give oneself out as/to be 自称为 give oneself up to 专心于;向 ~~自首 give out ,公布 ,发出 ,使筋疲力尽 give place to 让位于,被 ~~所替代 give rise to 引起,导致;使 ~~发生 give sb. to understand 通知某人 ,使明白 give up 放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