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全文内容摘要:
第一段( P3l1):从龙潭组含煤岩系底界至 B6 顶,厚 —,平均厚度为。 含标志层 B B8,含煤 11 层左右,其中 M2 M3 M33 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 本段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粘土岩组成,见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第二段( P3l2):从 B6 顶至 B5 底, — ,平均厚度为。 含煤 12 层左右,其中 M1 M20 煤层为 大部分可采煤层。 本段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组成,见腕足类动 物化石。 第三段( P3l3):从 B5 底至 B1 底, — ,平均厚度为。 含标志层 B B B B2 等,含煤 10 层左右,其中 MM M M M1 煤层为可采、大部分可采煤层; M M6 煤层为矿山的主采煤层。 本段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组成,见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 上二叠统长兴组( P3c):分布于矿区中部。 以灰色、深灰色薄— 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间夹数层灰岩。 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底部以 B1 灰岩底与龙潭组分界。 厚 — ,平均厚。 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上二叠统大隆组( P3d):分布于矿区中部。 以深灰色薄 — 中厚层粘土岩为主,夹蒙脱石粘土岩、灰岩,含硅质及黄铁矿结核。 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底部以灰岩顶与长兴组分界。 厚 —,平均厚。 与下伏长兴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T1f):分布于矿区南部。 由紫红色、灰绿色薄 — 中厚层粉砂岩、粘土岩、灰色中厚层灰岩组成。 厚 —,平 均厚。 底部以黄绿色蒙脱石粘土岩与大隆组分界,与下伏大隆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特征将本组分为五段,段间为连续沉积。 现由下向上分述如下: 第一段( T1f1):灰绿色、紫红色薄 — 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夹粉砂质粘土岩、灰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 —,平均厚。 第二段( T1f2):灰色薄 — 中厚层灰岩。 厚 — ,平均。 第三段( T1f3):暗紫、紫红、灰绿色薄 — 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夹薄层粘土质粉砂岩、泥灰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 —,平均。 第四段( T1f4):浅灰、灰色薄 — 中厚层灰岩,隐晶 — 微晶结构, 具水平及微波状层理。 夹紫红色薄 — 中厚层粉砂岩。 厚 —。 平均。 第五段( T1f5):暗紫、紫红色薄 — 中厚层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及斜交层理,夹紫红色薄层粘土质粉砂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 — ,平均。 下三叠统永宁镇组( T1yn):分布于矿区内南部。 由一套碳酸盐岩组成。 未见顶,出露厚度大于 350m,与下伏地层飞仙关组为整合接触。 根 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个段,段间为连续沉积,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第一段( T1yn1):浅灰、灰色中 — 厚层灰岩,微晶结构,具贝壳状断口,缝合线构造发育。 底部为浅灰色中厚层泥灰岩。 厚 —,平均。 第二段( T1yn2):灰色、黄色、黄绿色薄 — 中厚层泥灰岩、粘土岩,间夹薄层粉砂质粘土岩。 产头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 厚 —,平均。 第三段( T1yn3):浅灰、灰色薄 — 中厚层灰岩,微晶结构、缝合线构造较发育。 底部为浅灰色薄 — 中厚层泥质灰岩。 未见顶 ,出露厚度大于 100m。 第四系( Q):主要分布于矿区内地势较低的山麓较平坦地带。 主要由残坡积、老窑弃渣堆积及少量岩石塌积物(粘土、亚粘土、转石或岩块等)组成。 厚 0— 40m,平均 10m。 与下覆地层各组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 二 ) 、构造 矿区位于加戛背斜南西翼南段,为一单斜岩层。 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 24— 60176。 ,平均 30176。 地层总体倾角变化情况是:地表走向上,由矿区北西往南东逐渐变陡,(在马鞍山附近一带,倾角为50— 60176。 左右);倾向上地表及浅部较陡( 30— 45176。 ),深部较缓( 24 — 30176。 ),倾 角变化 5— 10176。 左右。 区内无明显的次一级褶曲构造,断裂构造较发育。 矿区总体构造属于中等复杂程度。 褶皱 区内出露的主要褶皱构造为呈北西向展布的加戛背斜。 加戛背斜轴部位于区内北东部,背斜轴向呈北西向展布,轴线长约 900m。 核部地层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两翼地层由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组成。 南西翼地层倾角为 21176。 — 35176。 ,局部地段达 60176。 ;北东翼地层出露不全,地层倾角为 15176。 左右。 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 其中:断层落差大于或等于 30m 断层 5条,编号 分别为 F F2 F0 F0 F04(各断层情况详见表 3— 1)。 根据本次工作及普查资料,区内小断层较多,一般落差在 — 5m 之间,延伸在 10— 50m 之间。 在矿井坑道中,发现断层较多,落差一般在 1— 2m 之间,为正断层,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对煤层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北东、北西及近南北向三组节理较为发育,一般规模均较小。 区内各断层情况一览表 表31 断层序号 位 置 性 质 产 状 要 素 落差( m) 延伸长度( m) 备 注 走向(176。 ) 倾向 倾角(176。 ) F10 湾寨~ ZK10 钻孔附近 正断层 118298 SW 65~ 71 70100 1100 ZK10 见 F12 拦马墙东平距约300m 正断层 15195 NW 80~ 85 20 810 F25 桃煤垭口 简槽口一线 逆断层 25205 SE 64~ 84 50 4600 F01 ZK10 钻孔北 100m 正断层 110290 SW 55~ 60 15 430 F51 刘家寨附近 逆断层 15195 SE 65 20 330 F02 ZK9 正断层 71 30 隐伏断层 F03 ZK9 正断层 71 3035 隐伏断层 F04 马鞍山附近 正断层 115295 SW 71 3080 700 ZK9 见 F05 ZK81 正断层 48 512 隐伏断层 (三) 、含煤地层 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 P3l),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灰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组成,厚 — ,平均厚。 与下伏峨嵋山玄武岩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长兴组呈渐变过渡关系。 煤系地层中 有 7层灰岩、粘土岩标志层,层位较为稳定,厚度变化不大,是煤层的主要对比标志。 产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蜓类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主要为蕨类。 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常为煤层的直接顶板,含植物根茎化石的粘土岩为煤层的底板,炭质粘土岩、粘土岩、粉砂岩常为煤层的夹矸。 矿区内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 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灰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组成,厚 — ,平均厚 ,含煤 43— 68 层,一般为 33 层。 煤层总厚 — ,平均总厚 ,含煤系数 %。 其中,含全区可采、大部分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8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M M MM M M M2 M32,累计平均总厚 (含夹矸),可采系数%。 根据含煤岩系特征及含煤性,将其自上而下分为上、中、下三个煤组,与龙潭组三个段相对应。 现由下向上分述如下: 下煤组( P3l1):从龙潭组含煤岩系底界至 B6 顶,厚 —,平均厚度为。 含标志层 B B8,含煤 11 层左右,其中 M2 M3 M33 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 本段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 、粘土质粉砂岩、粘土岩组成,见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中煤组( P3l2):从 B6 顶至 B5 底, — ,平均厚度为。 含煤 12 层左右,其中 M1 M20 煤层为大部分可采煤层。 本段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组成,见腕足类动物化石。 上煤组( P3l3):从 B5 底至 B1 底, — ,平均厚度为。 含标志层 B B B B2 等,含煤 10 层左右,其中M M M M M1 煤层为可采、大部分可采煤层; M M6 煤层为矿山的 主采煤层。 本段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组成,见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 上煤组亦是本次勘探工作的主要对象。 现将各煤层叙述如下: 根据工程揭露,矿区内达全区可采、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并能在井田内进行对比的煤层有 8层(可采厚度下限 ,下同),自上而下分别编号为 M M M M M M M2 M32 煤层。 M MM M M7 煤层为全区可采及大部分可采煤层, M M2 M32 煤层为大部分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M M M M M M32 煤层为较稳定煤层, M M27 煤层 为不稳定煤层。 其余各煤层仅见少数可采点,并呈零星分布,均为不可采煤层。 各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 41。 现就其稳定程度划分概述如下: M1 煤层:产于上煤组上部。 除在 152 探槽揭露煤层变薄未达可采厚度外,其余工程揭露均达可采厚度,可采率为 91%。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 — ,平均。 局部含 0— 3层夹矸,一般含 1层夹矸,夹矸厚度 0— ,夹矸岩性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结构较简单。 煤层顶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底板为粘土岩。 矿区内大部分可采,为较稳定煤层类型。 M4 煤层:产于上煤 组中上部。 除在 4号勘探线深部、 ZK8— 1钻孔附近变薄未达可采厚度外,其余地段均达可采厚度,可采率为 89%。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 — ,平均。 局部含 0— 2层夹矸,一般含 1层夹矸,夹矸厚度 0— ,夹矸岩性为炭质粘土岩、粘土岩、砂岩,结构较简单。 煤层顶板为灰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 泥质灰岩,底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 矿区内大部分可采,为较稳定煤层类型。 M5 煤层:产于上煤组中部,为矿山的主采煤层。 经工程揭露均达可采厚度,可采率为 100%。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 — ,平均。 局部含 0— 2层夹矸,一般不含或只含 1层夹矸,夹矸厚度0— ,夹矸岩性为炭质粘土岩、砂岩,结构较简单。 煤层顶板为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岩。 矿区内大部分可采,为较稳定煤层类型。 M6 煤层:产于上煤组下部,为矿山主采煤层。 经工程揭露均达可采厚度,可采率为 100%。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 — ,平均。 局部含 0— 2层夹矸,一般含 1层夹矸,夹矸厚度 0— ,夹矸岩性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岩,结构较简单。 煤层顶板为粘土 岩、粉砂岩、炭质粘土岩,底板为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 矿区内全区可采,为较稳定煤层类型。 M7 煤层:产于上煤组下部。 除在 ZK9 钻孔揭露煤层变薄未达可采厚度外,其余工程揭露均达可采厚度,可采率为 82%。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 — ,平均。 只在 ZK000 ZK8 钻孔处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 0— ,夹矸岩性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结构较简单。 煤层顶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等,底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细砂岩、粉砂岩。 矿区内大部分可采,为较稳定煤层类型。 M20 煤层:产于中煤组下部。 经工程揭露,煤层厚度薄、不可采点较多,可采率为 80%。 煤层厚 — ,平均。 含 0— 4层夹矸,夹矸厚度 0— ,夹矸岩性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结构复杂。 煤层顶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 矿区内局部可采,为不稳定煤层类型。 M27煤层:产于下煤组上部。 经工程揭露,煤层厚度薄、 2— 4号 勘探线深部不可采,可采率为 82%。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 —,平均。 含 0— 5层夹矸,一般含 1— 2层夹 矸,厚度 0—,夹矸岩性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结构较复杂。 煤层顶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 矿区内局部可采,为不稳定煤层类型。 M32 煤层:产于下煤组中部。 经工程揭露均达可采厚度,可采率为 100%。 煤层厚 — ,平均。 含 0— 3层夹矸,厚度 0— ,一般含 2层夹矸,浅部含夹矸较多,夹矸岩性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结构复杂。 煤层顶板为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 粉砂岩。 矿区内全区可采,为稳定煤层类型。 矿区各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4— 1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 结构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稳定程度评定 极值 / 平均值(m) 变化规律 夹矸层数 夹矸厚度(m) 变化规律 复杂程度 可采率 变异系数 可采程度 稳定程度 M1 ,在 152探槽附近不可采。 03 大部分只含一层夹 矸。 较简 单 粘土岩 粘土 岩 92 27 大部分 可采 稳定 M4 ,其 它均可采。 02 大部分只含一层夹 矸。 较简 单 灰岩 粘土 岩 89 42 大部分 可采。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全文
相关推荐
off 发出(烟,气味) give oneself out as/to be 自称为 give oneself up to 专心于;向 ~~自首 give out ,公布 ,发出 ,使筋疲力尽 give place to 让位于,被 ~~所替代 give rise to 引起,导致;使 ~~发生 give sb. to understand 通知某人 ,使明白 give up 放弃;停止
序,以免混乱,一旦乱了,那个麻烦大了,很痛苦的。 并且在引用他人的地方一定要注明,这 个是最起码的诚信问题了,引用他人多少东西不要紧,不要以为这个是抄袭,只要注明了就不 是抄袭,当然不能整篇引用了,那样的话就真的是抄袭了,呵呵。 在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注意能用图表的地方尽量用图表来表示,图表比用文字阐述要来的清 楚直接。 一张图表往往能代替一大段干巴巴文字。 并且图文并茂多爽啊,要知道教授们大都年
例如: Compared with cars, bicycle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besides being affordable. Firstly, they do not consume natural resources of petroleum. Secondly, they do not cause the pollution problem. Last
清理、收集回弹料,并将当班拌料用净或用作砌水沟。 喷射的过程中如出 现异常,立即停机,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处理输料管填塞(或喷浆)时,喷粉口严禁对人。 29 砌碹支护工操作规程 一、打眼前准备 备齐砌碹施工工具以及相关的支护材料。 检查并处理工作地点的不安全隐患。 检查施工所需的风、水,施工前要掩护好风水电等管线设施。 二、正常操作 基础符合要求后,砌基础前,应先填入 30~ 50
户要根据切割板材的厚度选择相应档次的切割机。 下表列出了常用申流档次的推荐切 割厚度。 生产厂家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也给出切割厚度的参考值,有的数据可能比推荐数据大。 用户应注意的是:同一台切割机切 割厚度赹大,切割速度赹慢。 如 70A 切割机,切割厚度为 35mm中碳钢时,切割速度仅为 100mm/min。 切割速度慢丌仅降低生产效率而丏也降低切割质量,如出现割缝宽,背面挂渣等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