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原文译文和主要典故详解内容摘要:

日下‛与‚云间‛相对。 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 张令共语。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 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 ‛荀答曰:‚日下荀鸣鹤。 ‛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 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 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 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 ‛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 ‛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 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的对偶。 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 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 《辞源》:‚封建社会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 ‛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 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个雅称‚云间‛。 也因为这 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 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 ‛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 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 如果知道有关背景知识,就还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等句相呼应。 这样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 能更好地贯通上下文。 王勃原本年少气盛,再加上自己才华横溢,很容易产生心高气傲的心理。 后来,果然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还连累老父也被贬官受罚。 一时间,使王勃有一种从云端里跌落下来的感觉。 为怀才不遇而伤感,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遥望京都长安如在天边一样遥远,指看吴会也似乎远在飘渺的云海之间一般虚无。 这正是王勃当时对政治前途伤心失落情绪的真实表现。 如果只是‚西望长安,遥看吴会‛,怎能传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呢。 用典的好处之一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 想感情。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 ‛‚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天柱,极言其高。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 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此‚帝‛亦指天帝。 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 《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诗人在想象中上下求索,来到天界,他去叩帝阍,然而帝阍却拒绝为他通报,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表明诗人重新获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彻底阻塞。 前人常用‚叫帝阍‛‚叩帝阍‛等来表达忠于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将民情达于圣听之意。 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 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 ‛杜甫《塞芦子》:‚谁能叫帝阍,胡行速如鬼。 ‛袁崇焕《浣衣里》:‚精诚叩帝阍,愿化一寸铁。 ‛‚帝阍‛在王勃文中实际上是指称国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称天子一样。 因为前为‚怀‛而不是‚叫‛‚叩‛,后又接‚不见‛;且与下句‚宣室‛相对称,都是暗指当朝皇上。 教参译‚怀帝阍而不见‛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不如译作‚怀念朝廷却不得召见‛。 ‚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时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 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 贾谊贬谪长沙四年后,汉帝曾召他回长安,在宣室中问以鬼神之事。 事见《史记屈原 贾生列传》。 这两句是说,自己怀念朝廷,可是什么时候才能侍奉国君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 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汉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 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 了。 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文帝大怒,拂袖而去。 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帝,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 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 冯唐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 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 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 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经九十多了。 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 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 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 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 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 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 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其原因何在 ?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 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 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