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a矿热电炉技术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上有过热的白斑点或孔里冒出的火焰比 200 mm长,输入功率应适当减少。 (7)电极焙烧时,从孔里冒出的火焰小于 50mm,应适当增加输入功率。 (8)焙烧电极期间,经常检查电极糊柱,电极焙烧的头 三天不能抬电极。 加料 (1) 电极焙烧好后,开始向炉内加料,首先加木材在炉内厚约 米,然后再加炉料,开始加炉料理论上固定碳 85~90%。 (2)开始加料料面控制在炉子满三分之一处,经 3~ 4天后逐渐加到正常料面。 (3)开始加料后炉子功率应是 6~ 7MW,电流约 35KA, 3~ 4天后逐渐达到满负荷 80KA。 (4)从加料到出第一炉铁应该是炉子耗电量为 500MWh 进行。 (三 )加料和捣炉操作 附加料和捣炉都由捣炉机完成。 合上电源闸,踏下启动板,捣炉机开动。 液压操作杆控制捣炉杆伸缩和升降。 加料时先合上操作室控制屏上的电源开关 , 加料顺序: (1)下闸门打开原料加到炉子里。 (2)下闸门关闭。 (3)上闸门打开定量料仓装满。 (4)上闸门关闭。 原料经过料管加到炉子里,捣炉机前后开动,捣炉杆上下活动和前后运动把料推向所需位置,在靠打捣炉机方向,捣炉杆左右摆动把料推平。 一个大面完成后,捣炉机开向另外两个大面,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加料和捣炉。 需要附加料时,捣炉机可卸掉捣炉杆换上加料斗,到补给 料仓下接料,将料推向炉内。 附加料要严加控制,冶炼工无权决定必须经专职冶炼技术员同意方可附加。 加料捣炉时,捣炉杆严禁碰撞电极。 (四 )二次电压调压和变压器 △ — Y形互换 正常操作下,变压器为 △接法,如新开炉或停炉后重新开炉需改变接法,互相操作为: 二次电压为有载调压,调压操作为: (1)升压时先将控制屏上转换开关接通,再将转换开关扳到升压位置。 (2)降压时将转换开关扳到降压位置。 (3)显示三台变压器的抽头位置。 (五 )过程控制 从冶炼过程的机理出发, SiO2+2C=Si+2CO 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炉况,以保证炉况正常及生产顺利进行。 1 由于焦碳质量发生变化,造成加入炉内碳过剩。 产生还原剂过剩的原因 (1)加入炉内的焦碳过多 , 还原剂过剩即碳大 由于选择配比不合适,造成加入的焦碳过多。 称量系统出现故障,致使过多的焦碳加入炉内。 (2) 加入炉内的焦碳粒度变大造成电炉出现碳大。 (3)炉用硅石粒度变小,也会引起碳大。 还原剂过剩的特征: (1)电极插入深度较浅。 (2)相电压较低。 (3)电极周围易塌料,坩埚区缩小。 (4) 料面火焰呈蓝色的,并微弱无力。 (5)出铁时炉眼不畅,出铁少,速度快,排渣不好,并会出现喷火现象。 (6)产品中杂质含量升高, 硅的回收率降低,热损增大。 还原剂过剩如何处理 在还原剂过剩的情况下,要根据原因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关键进行处理,如果配比不合适,调整配比;如果焦碳质量或粒度问题,可以适当调整配比;如果称量系统问题要及时维修。 不管那种情况造成的还原剂过剩,都必须先对炉内及炉子料仓已有的料进行处理: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加硬料或附加硅石。 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 采取 附加硅石和低电压一起使用 的措施。 2 炉内还原剂不足即炉子发粘 炉内还原剂不足的特征 (1)电极工作不稳定,负荷波动大。 (2)炉料导电性 能减弱,促使电极下插过深。 (3)电压级升得较高。 (4)料面的透气性不好,逸出的炉气不均匀,并且微弱无力,料层较硬,刺火现象严重,局部刺出白色的强烈的火焰。 (5)电极工作端的根部沾结的料较多,很难清除。 (6)由于缺碳使炉子料面烧结成硬壳。 (7) 出铁时,出铁口不易打开,铁水流速慢,出铁口不畅,炉渣粘,不易排出,出铁量少,温度低,炉渣多。 造成还原剂不足的原因 (1)配料时配比选择不合适。 (2)由于称量系统问题,而使加入炉内的焦碳量相对减少。 (3) 焦碳质量发生变化时, 没有及时调整配比 (4)加入炉内的硅石变大,引起炉内发粘。 (六 ) 电极软断及处理 1 电极软断主要 原因 (1)压放速度快; (2)电极烧结速度慢; (3)电极糊质量差; (4)电极壳焊接不好; (5)电极工作端太长。 2 处理方法 (1)软断后立即停炉检查; (2)不能抬电极,如仍流糊电极吓压; (3)石棉布盖住电极壳顶部以防着火; (4)清理出炉内电极糊。 3 软断后焙烧。 在电极下面铺 米的焦碳层,放入钢圈装满焦碳,电极静止在焦碳层上,前 36 小时开 5分钟,停 30 分钟,电流10~ 15KA 后,每小时以 增长到 60KA, 60KA 以上每小时以 1KA至满负荷 80KA。 (七 )电极硬断及处理 1 电极硬断主要原因 (1)电极太长; (2)受热量冲击; (3)糊柱控制不好; (4)电极糊质量差; (5) 电极壳焊接不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