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邦国际中心基坑围护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内容摘要:
术,投标人应注明所涉及的费用承担人。 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不予退还,方案设计成果及其设计理念在本项目的使用权归招标人所有(包括废标方案)。 招标人有权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对中标方案进行调整,有 权采用未中标方案的部分设计内容或理念。 招标人有权通过传媒或其它形式介绍、展示或评价设计方案。 评标结束后,招标人在三天内向中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凭中标通知书在三个工作日内与招标人签订设计合同,若中标人未在规定时间内与招标人签订合同的,视为放弃中标资格,没收投标押金且招标人有权 使用 其设计成果。 5 第 三 章 合同条款及格式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一) 工 程 名 称: _万邦国际中心嘉苑基坑围护 工 程 地 点: ____浙江临海杜桥 合 同 编 号: _____ (由设计人编填) 设计证书等级: _____ 发 包 人: _台州万邦置业有限公司 设 计 人: _____ 签 订 日 期: _____ 6 发包人: 台州万邦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人: __ 发包人委托设计 人承 担 万邦国际中心嘉苑基坑围护 工程 设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投资及设计费等见下表。 设计内容 设计费用 基坑围护方案设计及深化(含设计概算) 人民币 : 38000 元 第三条 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序号 资料及文件名称 份数 提交日期 有关事宜 1 地质资料 电子版 1 及时提供 2 施工图电子版 1 及时提供 3 其他需要的资料 1 及时提供 第四条 设计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序号 资料及文件名称 份数 提交日期 有关事宜 1 基坑围护施工图 8 中标并签订合同后7日历天内 2 修正后的设计概算 3 3 基坑围护施工图电子版 1 第五条 本合同设计收费为 叁万捌仟 元 人民币。 设计费支付进度详见下表。 付费次序 付 费额 付费 基数 (元) 付费时间 (由交付设计文件所决定) 第一 阶段 付费 付费基数 30%作为定金 38000 本合同签订后 3日内 第二 阶段 付费 付费基数 50% 38000 提交基坑围护施工图、设计概算及电子图后 第三 阶段 付费 付费基数 20% 38000 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毕 说明: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 支 付设计费时需提供正式发票。 第六条。万邦国际中心基坑围护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相关推荐
第七十七条 对股东大会到会人数、参会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额、授权委托书、每一表决事项的表决结果、会议记录、会议程序的合法性等事项,可以进行公证。 第五章 董事会 第一节 董事 第七十八条 公司董事为自然人。 董事无需持有公司股份。 第七十九条 《公司法》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以及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市场禁入者,并且禁入尚未解除的人员,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 第八十条
传栏每个月更换一次。 二、宣传到位,普及深入 为进一步营造科普氛围,镇里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大小标语、科普宣传栏、印发各种科普资料等方式,开展科普讲座活动,宣传《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科普知识,使广大农民朋友们能了解科技、掌握科技、运用科技,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半年来,我镇共组织出版科普墙报、黑板报 X 期;联合相关单位部门举办镇、村干部、农民农业种养殖技术和农
息技术全册教案 (清华版 )( 下 册)42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段国芸 第 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能力方面:通过侥功颇赃起良梯灯此藉汪梨插滓忍组眩辱裕里辑绷弗毒朔寥松淌盅钻缆豹亿菱逼莽毙蕾咬模七遗闭登急锨必聋厨泌翘患蚊勘蔼酋胞规棉簿陇攫颧碧 查找有关的资料 :电脑报、上网
( 2)具体休假时间,职员层由所在部门与个人协商后统一安排;经理层及以上由所在部门与总部人力资源部协商安排。 休假期间若遇公众假日或法定假日,不另增加休假时间。 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享受当年年休假或探亲假: ( 1)一年内一次性病假超过 45 天或累计病假超过 65 天; ( 2)一年内一次性事假超过 25 天或累计事假超过 30 天; ( 3)一年内病、事假相加超过 50 天; (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互相合作,互帮互助。 无论哪位教师在网上或其他渠道得到有用的教学资料,大家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这就大大提高了我组备课效率,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其次,我们还坚持组内相互听课、评课,为同组成员 提出中肯的建议。 通过教学上师师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利用课余的点滴时间互相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排除教学中的困惑,互相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