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承重架施工专项方案(修)内容摘要:

)的固定,防止浇筑砼时模板移动。 后浇带模板 基础顶板 结构梁板的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应连续的支撑, 梁底支撑采用砌体砌筑方式直接从底板砌筑至梁底, 直至后浇带砼封闭后并达到 100%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 后浇带板处快易收口网与钢筋扎牢固定,其中墙及梁上用木枋及φ 12钢筋 @1000 与结构钢筋点焊顶撑固定快易收口网。 预留洞口模板的施工 本工程有较多的预留洞口,这为支模工作带来了难度。 同时,由于本工程主楼各层的预留洞口在尺寸上 基本保持一致性,这为定制模板提供了条件。 本工程多次出现的洞口,模板及其可调支撑将在加工厂按实际尺寸制做。 对于少数异型洞口,其模板由现场锯板拼装而成。 预留洞口的模板需配置 4 套。 13 四四 、 构构 造造 要要 求求 和和 验验 收收 复复 核核 一、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模板支撑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基础)上皮不大于 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的延长两跨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 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 边坡的不应小于 500mm。 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模板支撑架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水平杆接长采用搭接。 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 1/3。 纵向、横向扫地杆搭设应符合的构造规定,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立杆采用对接扣件接长,梁底下必须用对接扣件接长,立杆对接节点与横向水平杆的距离不应大于 300m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对接节点处增加横向水平杆。 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采用不少于 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 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 15mm。 浇梁板混凝土时宜采用刚性连接与已浇好的柱可靠连接。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 4跨,且不应小于 6米,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 45176。 ~60176。 度之间,倾角为 45176。 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 7根;倾角为 60176。 时,则不应超过 5根。 1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14 1 剪刀撑应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 不宜大于 150mm。 1 水平剪刀撑应通过立杆,并立杆连接,水平剪刀撑所通过的分格应大于总纵横水平杆总分格的 1/3。 1 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1 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等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150mm。 1 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1 各杆杆端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二、验收复核 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 1) 新钢管的检查: ①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②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规范第 ; ③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④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 ; ⑤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 2) 旧钢管的检查应: ①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 3的规定。 锈蚀检查应 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②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 4的规定。 ( 3) 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②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15 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 4) 构配件的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定。 支模体系检查 ( 1)模板支撑搭设完后,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施工班组组长组成验收小组,先自检查,验收按照承重架布设及构造要求进行,自检完毕后与监理一起验收,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填写承重支撑搭设分项检查验收表(后附)。 ( 2)支模体系的搭设参数必须与施工专项方案一致,验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立杆间距(梁底、板底)、步距、垂直度、剪刀撑、拉结点设置、立杆基础、扫地杆设置、纵横水平杆设置、扣件拧紧程度、接 头类型及设置位置。 ( 3)扣件拧紧程度检查必须用力矩扳手。 扣件的检查数量不少于 10%,重点应放在顶步大横杆与立杆连接点的检查,对高度超过 8米、跨度大于 18米、或施工荷载大于 10KN/平方米、或集中荷载大于 15KN的模板支撑架,顶部大横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应全数检查,其他连接点扣件检查数量不少于 10%。 ( 4) 对下层楼板采取加固措施的模板支撑架,应检查加固措施与方案的符合性及加固的可靠性。 模板工程技术复核 模板支设完毕后,必须进行技术复核,技术复核在班组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由木工翻样进行技术复核检查,在由项 目部施工员、质量员进行验收检查,符合要求,填写技术复核单,并办理签证手续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6 五五 、 模模 板板 工工 程程 施施 工工 质质 量量 保保 证证 措措 施施 一、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埋洞应符合下表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预埋钢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管、预留孔中心位置 3 插 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0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mm) 轴线位置 5 底模上表面高差 5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10,0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 5m 2 大于 5m +10,0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0 表面平整度 +10,0 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承重架所用钢管、扣件必须有租赁方或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合格证,《关于转发〈关于对建设工地钢管、扣件使用管理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对每批进场材料进行随机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和承重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楼板、梁承重立杆必须与墙柱的支撑连接成 整体。 承重立杆设水平拉杆、扫地杆(距离楼、地面 20cm),按规范标准要求设置斜撑和剪刀撑以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17 垂直度控制:每一根柱相邻面要挂统高线锤,以便垂直度校正和固定。 剪力墙每隔 2m左右挂统高线锤作垂直校正和固定。 轴线、平面位置控制:柱、梁每一区段必须拉、弹统长线进行轴线、平面位置校正。 墙必须拉统长线进行平面位置校正。 标高控制:每一根柱都必须进行标高测定,同标高柱必须拉统长线进行复核检查。 每根梁底两端和中间分多点进行标高测定,并拉统长线检查板底的平整度和 2m长直尺检查板底平整度。 梁柱节点模板必须准确计算,精工细作。 避免梁柱节点处模板长度拼接。 如要接长,不应在节点处拼接长度。 模板必须平逢拼接,不得留有缝隙。 墙板、柱用对拉螺杆两头必须用粗螺纹,用加厚伞形销销或加厚钢板作为垫付板与钢管抱箍连接,以防垫板拉裂、断而引起混凝土炸模。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平方板上不可堆积过高混凝土,以防承重架局部变形起挠;墙板与柱混凝土必须分皮浇捣,振捣密实,不可一次性浇至设计标高。 混凝土浇捣过程当中,必须有木工看模,以便处理炸模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模板承重体系拆除必须经项目审批同意后方可进 行。 三、周转材料质量控制 采购、租赁的钢管、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必须具有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没有质量证明或质量证明材料不齐全的钢管、扣件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搭设模板支架用的钢管、扣件,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 ,抽检数量按有关规定执行。 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 钢管外观质量要求: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 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钢管表面锈蚀深度;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 钢 管应进行防锈处理。 扣件 外观质量要求: 有裂缝、变形 或 螺栓出现滑丝的扣件严禁使用 ; 扣件 应进行防锈处理。 经检验合格的钢管、扣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施工现场应建立钢管、扣件使用台帐,详细记录钢管、扣件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检 18 验等情况。 19 六六 、 模模 板板 承承 重重 架架 的的 搭搭 、 拆拆 管管 理理 措措 施施 一、模板的拆除要求: 模板的拆除,附了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混凝土强度大于 ,底模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 2020)的有关规定执行。 模极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拆模时,严须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 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仍,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隔离剂,以备待用。 底模拆除时间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 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2, ≤ 8 ≥ 75 8 ≥ 100 梁、板、壳 ≤ 8 ≥ 75 8 ≥ 100 悬臂构件 ≥ 100 施工使用的要求: ( 1)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 2)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 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为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安全法规及公司和建设单 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认真执行企业的有关安全规定和要求,施工作业人员要按照公司制定的《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 不违章作业,消除一切事故。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在本工程的施工进程中,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管,安全员为具体负责,架子班、木工班和分项施工员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具体落实的安全保证体系,确保在本工程施工进 20 程中不出安全事故。 安全防护和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通过对该分项工程施工阶段综合评价和识别,确定出针对该工程特点评价的危险源,按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确定重大危险源分 别如下: 1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2 高空、临边作业无安全防护措施 3 高空、临边施工无安全措施 4 在配料或提取易燃品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