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战中考写作指导与演练内容摘要:

(作者系北京大学广西南宁附属实验学校学生) 点评:作者精心选择了三种不同的脚步:挑水汉子沉稳的脚步、漂亮姑娘轻盈的脚步、可爱孩子清凉的脚步,描绘了三幅形态各异的画面,赞美了三种不同的美丽情感。 文章语言细腻柔婉,无论是白色背心和棕色皮肤鲜明对比的画面感,高跟鞋触地的无声胜有声,还是孩子富含童真童趣的话语,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素材金库 名句撷英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 ——雨果父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读懂了它 ,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西塞图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冰心 名段赏析 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在热到 38℃ 的盛夏,他也穿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很少的时候 ,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头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 洗澡的。 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12 (选自林清玄《好雪片片》) 赏析借鉴:作者在文中说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 ”,正因如此,其对人物的描写才能够这样细致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你看他对老流浪汉既有细致的外貌描写,又有准确的动作描写,全面生动;既有白天、晚上全天候的观察,又有对其出生地的细心推测,虚实结合。 这个来自北方的流浪汉,作者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但通过细心观察,渐渐产生了同情。 抽象的情感必须依托具体的载体,正是由于对流浪汉邋遢形象的 生动展现,文章后面对其美好品质的赞美歌颂,才能愈加突出,从而达到滋润读者心田之效。 4. 写作主题 “ 地域文化 ” 指导与演练 热题回放 ( 2020湖北恩施题一) ( 2020广西北海题一) 3. 风筝( 2020山东德州) 难点攻坚 写好此类主题作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积累相关信息 要写好此类作文,就要走进生活,强化 “语文意识 ”,分类积累地域文化的相关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收集与家乡有关的民间文化素材,如家乡的风土 人情、传说典故、传统节日、文化名人等。 ( 2)留意本地的风景名胜、古迹建筑等,试着表达自己对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3)餐饮文化,如家乡的小吃等也在收集之列。 大家只有带着一双 “语文的眼 ”走进多彩生活,那种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与日俱增,当真正面对中考地域文化类作文题时,才会从容而灵活地运用与表达。 二、展示丰富知识 比如节日就是一种地域文化,博大而深邃,里面隐藏着许多知识。 写作时如果能适当介绍一些节日常识,有助于叙述,也能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 若写 “端午节 ”,就可以在介绍端午别称的时候,既 解词: “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又介绍相关知识: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 “午 ”月,又因午时为 “阳辰 ”,所以端午也叫 “端阳 ”。 这样不仅交代清楚,说明准确,而且给读者以知识的渗透,使文章传达出一种文化气息。 三、描绘动人场景 我们身边的节日有许多仪式和程序,如果写作时能着意进行一点场景的描绘,不仅能使读者如临其境,而且还会散发出一种文化韵味。 请看中考佳作《家乡的火把节》中的片段:那公园里、草地上,甚至于大街小巷,所有的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围绕着一堆堆火,蹦蹦跳跳,挥洒汗水,欢乐无限。 登高远眺, 整个世界开放着无数朵灿烂的火花,花儿急速地摇动,在夜的画布上描绘出一个个红红的圆,仿佛一张张笑脸,更是一个个圆满的句号。 动人的场13 景描写,让人感受到独具风情的民族节日。 四、嵌入民俗底蕴 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练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如中考佳作《兰州的韵味》中写道:提起兰州,人们首先会赞美兰州的牛肉拉面。 清代诗人张澍就曾这样赞美 “马家大爷牛肉面 ”: “拉面千丝香,唯独马家爷。 ”凡是来兰州的朋友,都要尝一尝这独具特色的牛肉面。 “一清(汤 ),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 ”,是牛肉面的五大特色,也是衡量牛肉面质量的标准。 别看就那么一团面,在拉面师傅的手中,一眨眼工夫就可以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等十余种不同形状的面条。 兰州人吃牛肉面多半不太讲究斯文,就地一蹲,唏溜溜,一碗面即刻下肚。 这也显示出北方人的特点 ──不拘小节,豪迈洒脱。 兰州的牛肉拉面是兰州特有的民俗文化。 这里通过介绍兰州牛肉拉面的五大特色、拉面形状、吃面人性格等几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本地民俗文化的推崇和赞美之情。 五、表达独特感受 写作时要通过议论抒情,来抒发出自己对地域文化的独特感受,给读者以情感的激荡、哲理的启迪,使文化气息更加纯正、愈发醇厚。 如中考佳作《家乡的春节》中的片段:春节,像弥久不衰的浓浓亲情,像抚慰心扉的融融暖阳,更像柔和醇芳的美酒陈酿。 春节是欢乐、和睦的氛围,如同冬天的麻辣火锅,既麻又辣且烫,品尝过后,口留余香。 诚挚温馨的情感抒发,使得年味浓郁,回味悠长。 拓展演练 小时候,大家都盼望着过节,总希望爸爸妈妈给自己买好吃的东西、买漂亮的衣服。 而现在长大了,对于 “过 节 ”有了自己不同的理解。 无论是中国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还是所谓的 “洋节日 ”,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悟。 请以 “节日 ”为话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构思导写: “节日 ”这个话题,对同学们来说非常熟悉,它给我们的记忆是那么的亲切与温馨,也许其中还有不快和尴尬 …… 总之,它给了我们许多的思索、回味。 大家可写记叙文,叙写过节时那说不完的高兴事或一言难尽的伤心事,以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 也可在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古今中外的节日进行分类,写成说 明文,给人以知识的同时,表达这样的主题: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还可写成议论文,谈论怎样正确对待 “传统节日 ”和 “洋节日 ”。 佳作展示 我看节日 14 黄小北 节日,一个多么温馨的词。 千百年来,在诗人的笔下,那里有着优美的意境,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宵节的彩灯,映射着诗人的情绪,默默的守候,化为淡淡的哀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中秋的明月,投影下一地细碎的乡愁,静静的思念,承载着浓浓的祝福; “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登高望远的时刻,秋风就在思乡心切的旅人身旁轻轻地吟唱;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的爆竹敲响了新年的期待,融融的喜悦昭示着新一年的美好憧憬 …… 那份牵肠挂肚的哀愁,那些溢满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飘逸的白云,永存于中华民族的上空。 可是,而今蓦然回首,却不见了她们的芳踪。 是不是情人节的玫瑰遮住了年轻人的视线,以致暗淡了元宵的灯火。 抑或是美味的巧克力含在年轻人的嘴里满口生香,以致掩盖了中秋的薄酒。 是圣诞节五彩缤纷的树枝填满了中国人的心房,还是中秋节摇晃的烛 光洞察了中国人的心事。 那些 “洋节 ”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占据了我们的世界。 而那些 “土节 ”呢,正默默地退向幕后。 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 “洋节 ”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泼有视觉冲击力的开放的西方文化,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活跃了我们的思想,对我们是有益的。 但我们更应珍惜、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 具有含蓄、深沉特点的中国节日,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结: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清明怀故亲 …… 这些载誉千年的美德,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其 实,我们在庆祝传统节日之时,也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 如果我们崇 “洋 ”轻 “土 ”,就是盲目媚外;如果我们崇 “洋 ”重 “土 ”,则是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因此在 “洋节 ”与 “土节 ”之间,我们应该把握适宜的尺度。 对于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全盘西化,更不墨守成规,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山东莱西孙受中学学生) 点评:文章是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看法和感受。 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提出自己的设想:要兼容并 收,完善民族节日,让民族文化走向美好明天。 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观点,对于构建民族节日的未来是有借鉴意义的。 另外,作者注重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使文章耐读耐品。 素材金库 名句撷英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非常痛心的。 ——梁思成 真正的文化遗产,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并不是什么长城或其他什么古老建筑。 真正的15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精神的东西。 当端午、豆浆成了别人的东西,当孔子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丧家狗,当 汉服成了异类,当老屋成了落后的代名词,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什么遗产,我们或许只剩下中国人的躯壳了。 ——吉新飞《传统文化遗产的精与神》 名段赏析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 “空头 ”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 “朱砂豆腐 ”,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 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赏析借鉴 :“一扎下去 ”“就冒出来 ”,用 “一 …… 就 ……” 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咸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 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来源:语文报 中考版) 5. 写作主题 “奇思妙想 ”指导与演练 热题回放 ( 2020福建三明题二) ( 2020湖南常德题一) ( 2020湖南湘西题二) ( 2020广西崇左题一) 难点攻坚 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必须来源于生活。 如果我们把想象比作空中美丽的风筝,那么现实生活就是手中的长线。 因而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要一味追求 “大胆 ”或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虚构得天花乱坠、不着边际,甚至前后矛盾,出现知识性、常识性谬误。 比如,有位女同学追求时尚,喜欢戴耳环、涂指甲等,总想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 老师发现了就批评教育她 ,希望她专心于学习,不要把精力放在打扮上。 一次她以 “假如我是老师 ”为题作文,就借老师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美的 “追求 ”: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女孩子戴耳环、涂指甲、穿高跟鞋等并不过分,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也是人嘛。 可她忘记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这么一条规定: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 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这就是典型的不合生活情理的 “追16 求 ”。 同一道作文题,另一位同学是这么写的:假如我是老师,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的心情会格外开朗,我会面带笑容地跟他们上课 ,我不会要求同学们课堂上把手背在身后坐得端端正正,一声不吭,我希望他们活泼主动,积极发言,大家一起打造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 这样的想象,植根于生活,有感而发,合情合理。 此外,文贵创新,想象作文也要如此。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式想象,我们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动、取舍是肯定有的。 而改动、取舍就是我们的创造。 我们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应尽量让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 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告诉我的学生: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个人,不是完美无瑕的神。 我们有我们的烦恼,我们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