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立项申报建议书内容摘要:

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作为基本方针 ,把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 ,作为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资源开发整治为重点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综上所述 ,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土默特右旗地下水资源已探明可开发利用总量 亿 m3。 地下水的补给途径主要有地表水 灌溉入渗补给、地下侧向径流补给、垂直越流补给。 水位埋深 2~10m,属于富水性较弱岩层 ,水量不大 ,水化学类型复杂 ,主要有HCO3Na+Mg2+型。 HCO3SO42Na+Mg2+型及 HCO3SO42ClNa+Mg2+型水。 项目区所在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00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70%。 b. 地表水 项目区西侧水涧沟内建有小型水库一座 ,总库容 630万 m3,但由于淤积严重且年久失修 ,已起不到调蓄供水的功能。 因此 ,区 内无可利用地表水资源。 c. 地下水 项目区钻井深度 120m 时 ,单井出水量为 50m3/h,动水位为 35m,静水位为20m,地下水水质较好 ,水温 12℃ ,pH 值 ,属中性水 ,总硬度,矿化度 ,符合生活饮用与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项目区地下水水资源较为丰富 ,其补给来源主要为 :降水入渗补给和北部山前侧向补给。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为 万 m3/a,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万 m3/a(可开采系数取 ),灌溉用水量 m3/a,富余水量 m3/a。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有两方面 :一方面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另一方面来自侧向径流的补给。 项目区农田灌溉不会对周边地下水位及水质产生较大影响。 项目区供需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 因此 ,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 ,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特征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规划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方式 ,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75%。 灌溉水源及现状需水量供求平衡计算 因此项目区选择 开采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 ,采用低压管道进行田间农业灌溉。 考虑项目区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 ,地表水不列为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评价范围。 根据土默特右旗水资源评价结果分析 ,项目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由降水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等组成 ,地下水可开采量采用开采系数法计算 ,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经验 ,开采系数选用。 W降 =apF () 式中 :W降 年降水入渗补给量 (万 m3)。 p 多年平均降雨量 (400mm)。 a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取 )。 F 计算区面积 ()。 W 降 400 103 万 m3 按下渗系数 计算 ,项目区每年约有 万 m3 降水渗入地下 ,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 W侧补 =365KBhI () 式中 :W侧补 侧向径流补给量 ,万 m3/a。 B含水层过水断面宽度 ,(取 600m)。 h最低水位时含水层厚度 ,(取 18m)。 I水力坡度 ,取。 K含水层渗透系数 (根据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岩性确定为 16m/d)。 W 侧补 365 20 600 16 万 m3 c. 地下水总补给量 W 总 W降 + W 侧补 () W 总 万 m3+ 万 万 m3 d. 地下水可开采量 W开采 总 () W 开采 万 万 m3 根据以上计算汇总结果可知 ,项目区现状地下水总补给量为 万m3/a(详见表 )。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成果表 表 单位 :万 m3/a 降雨入渗补给量 侧向径流补给量 地下水总补给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 经计算项目区现状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万 m3/a,能够满足项目区作物灌溉需水量 万 m3/a 的需求。 灌溉设计标准 根据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状况、作物种植结构、项目区规模、灌水方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并参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1995)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程》 (GB 502881999),确定选用灌溉设计保证率 P=75%。 1 本项目以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 ,其水质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1992)的规定。 2 灌区内外农田排入排水沟的地面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909019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90781996)。 3 在作物生育期内 ,灌溉时的灌溉水温与农田地温之差应小于 15℃。 项目区需水量 预测 项目区主要开发种植业 ,其用水只有人员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项目区现有人口 450 人 ,根据国标《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GBJB86,每人每天用水定额按 40 升计算 ,则年用水量 万 m3 b. 农业灌溉用水量 项目区农田灌溉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措施 ,地块全部进行格田布设 ,主要种植青贮玉米、牧草、果树与苗圃和蔬菜。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总耕地面积增加到 ,本次整理除耕地用水外 ,还有 的林地用水 ,因此整理后项目区总灌溉面积为。 根据对项目区灌溉制度的分析 ,玉米在 75%的中等干旱年份 ,年需灌溉 5次 ,综合净灌水定额为 50m3/亩 ,净灌溉定额可控制在 250m3/亩 ,项目区实际控制灌溉面积为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计算灌溉年需水量为 : WSM/η ) 式中 : W?年灌溉需水量 m3。 S?灌溉面积亩。 M?综合灌溉定额 m3/亩 ,取 255 m3/亩。 η ?灌溉水利用系数 (取 )。 计算项目区年灌溉总需水量为 W= 15 250/247。 104= 万m3。 所以项目区年总需水量为 万 m3。 项目区供水量预测 项目区实际控制灌溉面积为。 项目区建成后 ,实际每年用水量 m3。 项目区供水主要依靠 10眼机电井供水 ,每眼机电井出水量为 50m3/h,平均年灌水 5 次 ,每次历时 10d,每天按 18h 开机计算 ,这样项目区年供水能力在(10 50 5 10 18=45m3) 万 m3,完全可满足项目区年需水的需求。 项目区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极发展节水灌溉 ,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 2. 保证项目区内农作物及林地得到适时适量的充分灌溉 , 农村饮用水、乡镇企业用水和其它部门用水 ,因不通过水利工程供水 ,故不参与平衡计算 根据项目区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农业种植结构、灌溉用水量可知 (见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可以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并可以保持地下水长期稳定利用。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表 :万 m3/a 地下水 资源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 灌溉用水量 余缺水量 备注 余 (+) 缺 () 第五章 规划设计 指导思想 本项目严格贯彻农业部、水利部有关政策 ,以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的建设目标集中财力 ,综合投入、综合制理 ,成片地、高规格地改善生产条件。 通过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实现农业灌溉的现代化 ,增加抵御自然灾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使土地的生产率、收益率和利用率大大提高。 建设规划和布局 据项目区地形以及现状改建或新建田间道路的布局 ,规划田块规格根据1 眼井控制面积确定 ,根据畦田灌溉要求 ,需对 项目区内土地进行平整 ,平整后畦宽 4m,畦长 50m,畦埂高度为。 在田间道路的两侧各种植两排农田防护林 ,道路转弯处预留 5m 的通车空间。 农田灌溉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方式 ,灌溉水源采用机电井抽取浅层地下水 ,灌溉系统采用 PP 管道供水 ,相邻两条支管间距为100m 左右 ,出水口间距为 50m 左右。 每一块方田布设 1眼井 ,井打在田块的高处 ,井位按方状布设 ,每一眼井均按独立的供水系统设计。 根据《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