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规划内容摘要:

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提升团队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 用。 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刻认识与把握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拓展研究生教育规模,到建设期满,研究生规模超过 2020 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研究生课程改革,重点建设一批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高水平双语课程;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与学术交流制度建设,创造条件,支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科研;加 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资格准入制度、考核奖惩等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及监控制度建设,科学把握和坚持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制度;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大力加强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 充分发挥省部 级 重点实验室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撑作用,经过建设,使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达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平。 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部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各1~2 个,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文献查阅等方面不断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加大投入, 构建高水平创新研究平台 ;加速推进图文信息中心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 加快 共享实验平台 建设 ,实现 功能 效益最大化。 充分发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品牌优势,支持附属医院在临床诊疗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大做强,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7 全面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促进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协调发展。 强化教学质量 生命线意识,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 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建设期内,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 3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11 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8~ 10 项,在国家级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取得突破。 集聚资源,放大优势,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落实江苏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科技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 以神经损伤与修复、手部损伤与修复、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与诊治、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等研究方向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形成有特色的学科研究体系,取得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达 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加大 组织力度,拓宽申报渠道,跨学科联合开展自主创新研究。 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新途径,充分吸纳社会研究资源,组建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研究中心,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教新体系,凸显主动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继续加大校企共建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的建设力度,立足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集聚资源,深化产学研结合,实现共赢。 进一步完善科技与产业评价体系、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和国际科技合作,加快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步伐,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在建设期内, 获 国家级科研项目 80 项以上 ,争取 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立项 ; 发表论文被 SCI、 EI、 ISTP 收录 1000 篇次以上;获国家级科 研 成果奖 1~ 2 项、 省 部 级科 研 成果奖 12 项以上。 面向市场,校地互动,全面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强化高等教育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更加主动 参与地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模式,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充分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势,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以学科建设 引领和促进 产业发展。 充分 发挥科技开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形成一批产学研合作的示范项目、示范基地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加强创新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 推进科技成果8 的产业化 ,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在对接经济需求、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做出 重要贡献。 拓展领域,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结合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扩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域,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提高合作交流的层次。 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借力借智,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占领科研制高点,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在办好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拓展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 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在办好现有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基础上,拓展汉语等专业留学生教育。 积极吸引和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 学术交流与科学 研究。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9 二、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特殊性和适应性分析 (一)必要性 分析 一 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江苏沿海龙头重镇南通 , 是 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 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与上海隔江相望,是江苏唯一濒江临海的地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均独树一帜。 江苏沿海 地区的建设与发展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 江苏和长三角的发展, 以及 服务和带动中西部 具有 重 要 影响。 2020 年 , 南通 就 已跻身全国为数不多的 GDP 超 2020 亿元 、财政收入超 300 亿元的地级市行列, GDP 总值位居全省第 4, 利用外资跻身全国前 10 强、江苏前 2 强,全市 6 个县(市)均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2020 年,南通与新加坡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借鉴中新合作苏州工 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将在苏通大桥北侧沿江 40 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建成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生态保护示范区,综合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 南通的发展对于带动江苏沿海、支撑苏中苏北、促进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江苏沿海及南通的发展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然而, 就南通地区而言,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人才队伍建设之间存在强烈反差,主要表现在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有影响力的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数量较少;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和掌握多门 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 《南通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提出‚到 2020 年,省级以上专家和市级以上拔尖人才达到 2200 名左右; 45 周岁以下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获得高级职称的达到10000 名左右‛;‚学科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达到 1000 名以上‛;‚在通工作的博士达到 500 人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数在人才总量中占比达到 5%以上‛。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理当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目前,该地区的高等院校尚无博士学位授予权,与 南通 的战略地位及发展 态势 不相适应 ,严重影响了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委、市政府对南通大学的发展寄予厚望。 《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积极支持南通大学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2020 年前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点争取达到 3~ 5 个 ”。 市委、10 市政府在 南通大学的 校园建设、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给予 了 强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2020 年 7 月, 南通市专门召开 “关于积极支持南通大学建 设与发展专题会议 ”,明确提出: “要通过多方支持和努力,帮助南通大学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 量,打造办学特色,早日建成 博士学位授权 单位,以更好地构筑人才高地,为南通经济社会持续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 ”。 ‚要支持南通大学人才队伍建设。 南通大学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享受南通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相关待遇,尽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 要支持南通大学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南通市政府对南通大学获得的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将给予经费支持;南通市政府重点支持南通大学已经立项的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并给予政策倾斜;对纳入江苏省 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中心、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给予经费匹配,全力支持其建设‛,‚充分发挥南通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智力优势,为政府在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改革方案制订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南通大学建设好江海文化研究中心、张謇研究所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平台,使之更好地发挥信息、智囊作用‛。 交通运输部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南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对南通大学的办学水平予以高度肯定,认为‚南通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开展航海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依托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学科 优势,积极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服务,开展了救助打捞、航海、运输安全等领域的医学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培养了一批从事深水打捞生命支持保障系统研究的科研人员‛。 交通运输部认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强调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对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需要航海医学等多学科的支持来促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南通大学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已经初步具备培养更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能力‛,交通运输部‚支持将南通大学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 权 单位立项建设‛。 这对 我校 是莫大的鼓舞, 我们也倍感责任重大。 南通大学早 日 成为博士学位 授 权 单位,将 会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对于全省 ‚ 两个率先 ‛ 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江苏沿海11 及苏中苏北乃至整个长三角北翼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均具有战略意义。 二 是完善区域学位授权体系的内在需要。 南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可以填补区域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的空白。 目前, 江苏 省共有 21 所普通高等学校具有 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集中在 省会城市 南京 ( 15 所),其余分布在 苏州、无锡、镇江 、 扬州 和 徐州,而南通、连云港、盐城等苏北沿海地区 的高 校 尚无博士学位授 予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 博士学位授权点 布局出现了 非均衡 现象,对 江苏区域共同发展与教育均衡发展 产生一定影响。 我校申报的 基础医学、外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 建设 学科 ,学术队伍强,科研基础好, 学科特色鲜明,衔接与 适应 了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南通大学 成为 博士学位授权 单位 ,对于提升 、 改善 和优化 区域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布局,加快实现江苏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 ‚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 ‛ 的目标具有全局性意义。 (二)特殊性 分析 悠久的办学历史 ,彰显特殊文化精神。 我校从创办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0 世纪初,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怀着‚父实业而母教育‛的救国思想,以实业为依托,以南通为基地,先后创办了医学、纺织、农业专门学校,并曾于 1928 年将这些学校合并为南通大学。 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曾评价说:当时的南通大学,是中国近代私立技术大学的代表。 学校秉持‚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祈通中西‛是南通 大学的教育理念,‚力求精进‛是南通大学的价值追求, 既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性, 又体现了与时 俱进的精神品格。 这种浸润了历史沧桑的文化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南通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形成了南通大学特殊的文化精神。 这种特殊的精神已经内化为南通大学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 当前,抓住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极好机遇,实现办学层次的新跨越,必将进一步激发南通大学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做出 更大贡献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 通过学科优化整合,凸显学校综合优势。 学校坚持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 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思路,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突12 出重点, 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科群 ,凸显综合优势。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是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以神经再生为研究重点, 在 神经缺损修复 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手外科是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该学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腱鞘综合症的概念,设计出肌腱缝合方法,屈指肌腱二区亚分区为国内外首创,被命名为 ‚ 汤氏分区 ‛ ,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被称为 ‚ 汤氏肌腱缝合法 ‛ ,亚分区理论 被国际医学界命名为 “汤氏理论 ”, 该理论在 手外科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学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 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构建了信息处理、通信 系统、系统集成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系 , 多项 研究成果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多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