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检验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举例法 原理 铁盐检查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一、 原理 三价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盐生成红色的可溶性硫氰酸铁配位化合物,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同法处理后所呈的颜色进行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铁盐是否超过限量。 其反应式如下: Fe3++6SCN   H [Fe(SCN)6]3 为使待测液中的铁全部参与反应,应使其转化为正三 价铁离子,这就需加入氧化剂,一般选用过硫酸铵,它同时可以防止硫氰酸铁在光线作用下的还原或分解褪色。 2Fe2++(NH4)2S2O8   H 2Fe3++(NH4)2SO4+SO42 二、操作方法 由于不同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其检查的具体步骤可能互有差异,现介绍一般步骤,具体药品的操作应结合自身性质确定。 1.取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 25ml,移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 4ml 与过硫酸铵 50mg,用水稀释使成 35ml,加硫氰酸铵溶液 (30→100)3ml,再加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2.另取规定量的标准铁溶液,置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 25ml,加稀盐酸 4ml 与过硫酸铵 50mg,用水稀释使成 35ml,加硫氰酸铵溶液 (30→100)3ml,再加水适量使成 5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3.同置白色背景上,立即比较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所显颜色,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 课后小结 药物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的检查方法。 作 业 P146 思考与训练(课后练习) 主要参考资料 苏勤主编 .药物质量检验技术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2020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二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白色浑浊药物: 4H C l224 B a S OB a C lSO  白色浑浊)、(对照: 4H C l242 B a S OB a C lSOK  Vc 17 药品生物检定所编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备注 18 药物检验技术教案 理论课 2 学时 章 节 模块 三 药物检查技术 第五章 药物杂质检查 第 二 节 重金属、砷盐、干燥失重 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药物中重金属、干燥失重等一般杂质的 检查方法,熟悉药物中砷盐的检查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的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检查法的操作方法,正确记录结果,并得出结论。 2.能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正确开展药品检验中的杂质检查工作。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重金属的检查方法 教学难点:砷盐的检查方法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第五章 药物杂质检查 第二节 一般杂质检查法 重金属检查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附录收载有三种重金属检查方法。 一、第一法 硫代乙酰胺法 ( 一 ) 原理 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 醋酸盐缓冲液)溶液中水解,产生硫化氢,与微量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均匀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以控制供试品溶液中混入的重金属。 CH3CSNH2+H2O→ CH3CONH2+H2S Pb2+ + H2S→ PbS (二)操作方法 25ml纳氏比色管两支,编号为甲、乙、丙。 ( ) 2ml,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 25ml。 3.乙管中加入按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液 25ml。 4. 丙管中加入按该品种项下规定的供试品,加适量的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溶解后,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 ) 2ml,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 25ml。 5. 在甲、乙、丙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 ,摇匀,放置 2 分钟,同置白色衬板上,自上向下透视。 二、第二法 炽灼残渣法 本法适用于含有芳环、杂环以及不溶于水、稀酸及乙醇的有机药物的重金属 19 检查。 三、第三法 硫化钠法 第三法用来检查能溶于 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检查。 砷盐检查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砷盐是有毒的物质,多由药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无机试剂引入,在多种药物中要求检查。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附录中砷盐检查法收载有两种方法:古蔡氏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简称 AgDDC 法)。 一、第一法 古蔡氏法 (一 )原理 金属锌与酸作用生成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的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到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 一 定量的标准砷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所生成的标准砷斑比较,来判断药物 中砷盐的含量。 其反应如下: AsO33+3Zn+9H+→ AsH3+3Zn2++3H2O AsH3+3HgBr2→ 3HBr+As(HgBr)3 褐色 2As(HgBr)3+AsH3→ 3AsH(HgBr)2 黄色 五价砷在酸性环境中,也能被金属锌还原为砷化氢,但反应速度较三价砷慢,所以在反应液中加入碘化钾及酸性氯化亚锡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碘化钾被氧化生成的碘又被酸性氯化亚锡还原为碘离子,碘离子与生成砷化氢的反应中生成的锌离子形成稳定的配离子,有利于生成砷化氢的反应不断进行。 (二)操作方法 1. 装配导气管 2. 标准砷斑制备 3. 样品砷斑制备。 4. 对照比较样品砷斑和标准砷斑的深浅。 干燥失重测定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一、 常压恒温干燥 本法适用于熔点较高、对热稳定的药品,一般加热采用 105℃。 (一)操作方法 1. 将洗净的扁形称量瓶,连同敞开的玻璃盖在与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后,取出并盖好盖子,放入干燥器内,降至室温(一般约需 30~ 60 分钟),精密称定。 用同样方法继续干燥 1 小时后,重复操作,称定重量,使达恒重 (供试连续两次干燥的重量差异在 以下 )。 2. 取供试品,混 合均匀,取约 1g 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重量,置已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3. 样品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 5mm 为宜,如为疏松物质,厚度不可超过 10mm。 20 4. 将扁形称量瓶置电热干燥箱中,干燥箱的温度计水银柱应在扁形称量瓶旁边,并将扁形称量瓶的瓶盖打开,置称量瓶旁 (或将瓶盖半开 )。 5. 调节干燥箱的温度至各该药品标准项下规定的温度(如 105℃177。 1℃),记录时间。 6. 待干燥至规定时间后,关闭烤箱。 7. 取出扁形称量瓶并盖好盖子,放入干燥器内,待降至室温后,精密称定。 8. 用同样方 法继续干燥 1 小时后,重复操作,称定重量,使达恒重。 二、 减压恒温干燥 三、 干燥剂干燥法 课后小结 药物中重金属、砷盐、干燥失重的检查方法。 作 业 P146 思考与训练(课后练习) 主要参考资料 苏勤主编 .药物质量检验技术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二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药品生物检定所编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备注 %10001 21  WW WW干燥失重 21 药物检验技术教案 理论课 2 学时 章 节 模块 三 药物检查技术 第五章 药物杂质检查 第 二 节 溶液澄清度、溶液颜色检查法、水分测定法、易炭化、炽灼残渣、有机溶剂残留检查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溶液澄清度、溶液颜色检查法、炽灼残渣等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熟悉药物中水分、易炭化物等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了解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的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检查法的操作方法,正确记录结果,并得出结论。 2.能 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正确开展药品检验中的杂质检查工作。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澄清度、溶液颜色检查法、炽灼残渣的检查方法。 教学难点:炽灼残渣的检查方法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第五章 药物杂质检查 第二节 一般杂质检查法 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一、原理 药物中存在的不溶性杂质,影响药物溶液的澄清度。 二、 试液 的制备 三、 操作 方法 四、 注意事项 1.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溶解后应立即检视。 2.“澄清”系指供试 品溶液的澄清度相同于所用溶剂,或未超过 号浊度标准液。 溶液的颜色检查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一、原理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附录中溶液颜色检查法收载的方法有 3 种:目视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色差计法。 目视比色法的检查原理是光线通过溶液时,溶液对光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与规定色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以判定结果。 本节仅介绍目视比色法。 二、试液的 制备 三、操作方法 水分测定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一、第一法:费休氏法 (一) 容量法 22 原理 本法是根据碘和二氧化硫在吡啶和甲醇溶液中 能与水发生定量反应的原理来测定水分的。 碘和水按摩尔关系起反应,每消耗 1 摩尔碘,就说明存在 1 摩尔的水,从消耗碘的量可以测定出水分含量。 该反应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易炭化物检查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一、 原理 易炭化物是指药物中夹杂的遇硫酸易炭化或易氧化而呈色的有机杂质,一般是由于制造过程中所残留或在贮藏期间分解所产生的。 检测药物易炭化物的限量,是将一定量的供试品加硫酸溶解后,静置产生的颜色,不超过规定的标准比色液比较,判定是否符合规定。 二、 操作方法 炽灼残渣检查法 【 教学方法 】 讲 授法、举例法 本法用于检查不含金属的有机药物中的无机杂质。 个别受热挥发或分解的无机药物,如盐酸、氯化铵也做此项检查。 一、原理 二、操作方法 1.将清洗干净的坩埚和盖子,放入高温炉中,在 750C 炽灼 3 小时,待温度降至 200C 左右时,用坩埚钳将坩埚盖盖好,取出,放入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定其重量。 2.继续炽灼 30 分钟后放冷称重,直至连续两次的重量相差不大于 ,即达到恒重,将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3.取 ~ 供试品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重量,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精 密称定其重量。 4.首先在酒精灯、煤气灯或电炉上缓缓炽灼,使其完全炭化,放冷。 5.加浓硫酸 ~ 1ml,使恰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汽除尽后。 6.在 700~ 800C 炽灼至完全灰化 (约 3 小时 )。 用坩埚钳将坩埚盖盖好,取出,放入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定其重量。 7.继续炽灼至恒重。 三、计算 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举例法 一、原理 二、测定方法 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100%  供试品重 空坩埚重残渣及坩埚重炽灼残渣 23 课后小结 药物中溶液澄清度、溶液颜色检查法、炽灼残渣、溶液澄清度与溶液颜 色水分、易炭化物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等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作 业 P146 思考与训练(课后练习) 主要参考资料 苏勤主编 .药物质量检验技术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二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药品生物检定所编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备注 24 药物检验技术教案 理论课 2 学时 章 节 模块 三 药物检查技术 第五章 药物杂质检查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法检查特殊杂质。 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的特殊杂质检查法的操作方法,正确记录结果,并得出结论。 2.能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正确开展药品检验中的杂质检查工作。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