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建筑设计住宅小区规划概述内容摘要:

设车库。 住宅建筑类型的选择 住宅建筑造型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住宅建筑造型可以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方便生活,美化城市景观,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因而必须予以重视。 合理地选择住宅的类型一般应考虑: 1.住宅标准。 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 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百姓住宅建设的新需求,住宅建筑宜采用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以一般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 2.住宅层数。 住宅建筑层数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用地的经济、建筑造价、施工条件、建筑材料的供应、市政工程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居住方便的程度等因素。 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经济,而多层住宅又比高层住宅经济,但低层住宅占地面积大,较适宜规模较小的城市或用于较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 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但 6层以上,这一效果将明显下 降。 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从节约用地的观点来看,高层住宅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之一。 目前许多大城市都采用建高层住宅以节约城市用地的方式,但高层住宅并非层数越高越好,层数越高一般造价越大,这主要由于结构形式的改变,增加了电梯、供水加压设备、防水设施、建材费用和施工成本等原因,但造价并不随层数增加而均匀上升,而是跳跃性的,因此对于高层住宅中较经济的层数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 总之住宅层数的选择应根据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来考虑。 此外,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无电梯住宅不 应超过 6 层。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 3.满足户室比的要求。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应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对住宅的需要,也就是要满足户室比的要求。 户室比的确定,在新建住宅小区主要应参照当地的人口结构,在改建区要考虑改建区拆迁户人口的组成。 总之,确定户室比前要做好市场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使小区住宅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不同人口组成的家庭的需要。 4,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居民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因而住宅的类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 别。 因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住宅造型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住宅小区所在城市的特点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5.结合地形利于节约用地。 一般说来,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更好。 住宅进深在 11 米以下时,每增加 1 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左右,但在 11 米以上时,效果相应减少。 住宅长度在 30~ 60 米时,每增加 10 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 700~ 1000 平方米左右,在 60米以上时效果不显著。 此外,住宅类型选择要善于结合地形创造良好的城市景 观环境,比如对坡地的处理可以结合地形对建筑进行错层、跌落、掉层、分层入口、错造等局部处理。 定位报告 分析报告 酒店专题 楼书文案 定价策略 推广策略 万科地产 中海地产 世联地产 中原地产 奥美广告 商业地产 住宅地产营销策划 商业地产营销策划 最新房地 产市场研究报告 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 房地产物业管理 房地产企业管理 房地产楼书文案 房地产销售管理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形式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三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此外还有混合式。 1.行列式。 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 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 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 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群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 、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行列式的基本形式如图 3- 9。 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有下列几种:( 1)交错排列,如图 3- 112 所示。 ( 2)变化间距,如图 3- 13 所示。 ( 3)单元错接,如图 3- 14 所示。 2.周边式。 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 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 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 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 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 另外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 周边式布置的基本形式见图 3- 19。 周边式基本形式的变化有 3种,即单周边式、双周边式和自由周边式,如图 3- 2 22所示: 3.点群式。 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 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 点群式布置的 基本形式如图 3- 23。 点群式基本形式的变化形式有两种,见图 3- 2 25。 4.混合式。 指三种基本形式的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结合周边式布置,如图 3- 2 27 所示。 住宅群体空间的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可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成组成团组合,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 这种基本组合单元可以由若干同一类型、同一层数或不同类型、不同层数的住宅组合而成。 组团的规模主要受建筑层数、公共建筑配置方式、自然地形和现状及物业管理等条件的影响,一般组团规模为 1000~ 2020人,较大的可达 3000 人左右。 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有些地区组团可进行封闭,便于物业管理。 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或自然地形进行分隔。 这种组合方式也较利于分期建设,较容易使建筑组群在短期内建成而达到面貌较统一的效果。 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 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沿街组成带形的空间;成坊的组合方式是住宅以街坊作为一个整体的布置方式。 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居住宅 地段的改建。 成街组合是成坊组合中的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 住宅群体空间构成 1.住宅群体空间的构成要素。 空间的构成要素分硬质和软质两类,由建筑物的墙面、围墙、过街豁口、铺地等要素围蔽的空间为硬质空间,而由大树、行道树、树定位报告 分析报告 酒店专题 楼书文案 定价策略 推广策略 万科地产 中海地产 世联地产 中原地产 奥美广告 商业地产 住宅地产营销策划 商业地产营销策划 最新房地 产市场研究报告 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 房地产物业管理 房地产企业管理 房地产楼书文案 房地产销售管理 群、灌木丛、草地等围蔽的空间为软质空间。 2.空间领域的划分。 空间领城是指居民户外活动的空间范围,一般具有不同的领域使用性质,它是进行室外空间布局时的一个重要依据。 空间领域的使用性质一般分为私有空间、半私有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 其中,私有空间指住宅私有庭院、阳台或露台, 半私有空间指住宅单元入口周围的空间,半公共空间指住宅组团内的公共绿地和住宅之间的空间,公共空间指小区级集中公共绿地、公共建筑活动场地。 3.空间围合的类型、尺度及比例。 住宅空间的围合可分为广场型、带型及二者结合型。 一般认为带型空间的高宽比以 1: 1~ 1: 2. 5 为宜,而庭院和广场型空间的高宽比最大不宜超过 1: 4。 4.空间构图的基本手法。 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就是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建筑群体空间构图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 的法则,应力求建筑的功能、工程技术、经济和美观等的统一。 住宅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比。 指同一性质物质的差别,例如大与小、简单与复杂、高与低,长与短、宽与窄、硬与软、虚与实、色彩的冷与暖或明与暗对比等。 对比的手法是建筑群体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比丰富建筑群体景观,打破单调、呆板的感觉。 空间对比的手法主要有空间围合要素的对比,建筑高度的对比,住宅建筑类型的对比,空间形状及空间类型的对比等。 ( 2)节奏与韵律。 指同一形体有规律地重复或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效果。 节奏与韵律在形式上都遵循着间 距的规律性,并以一定的几何对位为前提,这种构图手法常用于沿街或沿河线状布置的建筑群的空间组合。 运用简单的重复手段,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单调、呆板和枯燥的感觉。 此外,建筑空间构图还包括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等辅助手段。 住宅建筑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合理的住宅建筑群体组合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 住宅组群规划的节地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间的综合利用。 ( 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 住宅底层公共建筑可减少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用地,宜于布置在住宅底层的公共建筑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建项 目,如小百货店、居委会等。 在一些用地紧张的地段,有时也在住宅底层布置需室外用地或对居住有少量干扰的公建项目,如托幼所、菜场等。 ( 2)住宅与低层公建组合。 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低层公共建筑,这种布置方式既保证了住宅的良好朝向,又丰富了城市沿街面貌。 基本的组合方式大致有插入式、半插入式、外接式、院落式等几种。 ( 3)空间的借用。 如住宅北临或西临城市道路、绿地、河流等空间,可以适当地提高住宅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但应注意与群体的统一协调。 ( 4)建立综合楼。 规划 中可以将性质相近互不干扰的公共服务设施组合在一起,综合布置在一幢或几幢综合楼内,从而节约用地。 ( 5)采用高架平台,过街楼或地下空间。 利用高架平台可以有效地将人车分流,屋顶平台则可布置花园、儿童游戏场及其它小型活动场地,节约地面层空间。 过街楼的利用可以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增加住宅建筑面积,提高容积率。 而利用住宅或公共建筑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用地或其它市政设施用地,则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住宅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节约用地的方式。 2.采用周边布置手法。 利用周边布置手法,布置少量东西向住宅,有利于组织院落、布置室外活动场地 和小块绿地。 但东西向布置的住宅类型应与南北向住宅有所区别,在南方地区考虑防晒,以外廊式住宅为宜。 3.不同层数住宅混合布置。 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混合布置不仅是提高住宅建筑面积密度的途径之一,而且对于丰富群体面貌有显著的效果。 除了住宅组群规划方面的节地措施,住宅单体设计方面也应有节约用地的途径。 如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适当降低层高;采用复式或夹层住宅;利用住宅顶层跃层或高架平台提高层数;北向退台式住宅或坡顶住宅以缩小日照间距等方式。 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 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 不同 纬度定位报告 分析报告 酒店专题 楼书文案 定价策略 推广策略 万科地产 中海地产 世联地产 中原地产 奥美广告 商业地产 住宅地产营销策划 商业地产营销策划 最新房地 产市场研究报告 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 房地产物业管理 房地产企业管理 房地产楼书文案 房地产销售管理 的地区对日照要求不同,高纬度地区更需要长时间日照;不同季节对日照要求也不同,冬季要求较高,所以日照时间一般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数为标准。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 3- 1 的规定,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 1 小时的标准。 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如图 3- 28 所示。 在住宅群体组合中,为保证每户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为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可用图解法或计算法求得。 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表 3- 2 为我国部分地区按冬 至日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和实际采用的日照间距。 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不同方位的折减系数换算。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见表 3- 3。 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式住 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 6 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 13 米;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减少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主要通过建筑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利用地形和绿化等手段,如住宅错落布置,利用山墙间隙提高日照水平;利用点 状住宅增加日照效果,可适当缩小间距;将建筑方位偏东(或西)布置,等于加大了间距;利用绿化布置防止西晒等。 另外,居民对室外场地的日照要求也十分重要,可以采取一定的住宅布置方式如在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里,将其中一幢住宅去掉一二单元,就能为居民提供获得更多日照的活动场地。 住宅群体组合与朝向 住宅的朝向与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度、常年主导风向及地形等因素有关,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可以为每个城市确定建筑的适宜朝向范围;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有地理纬度、地段环境、局部气候特征及建筑用地条件等。 在住宅群体组合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朝 向需考虑以下因素: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外墙面;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充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