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论文-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内容摘要:

包括降低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广泛内容。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不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推动生态和谐,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和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和谐社会的职业道德基础 —— 职业文明促进和谐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与人 、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具体说涵盖的是同一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从业者与职业之间、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能否调整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 “ 和谐 ” 水平和高度。 职业道德随着分工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又随着分工的逐步细致而不断发展。 在社会分工愈细和专业化程度愈强的现代化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职业压力日渐增大,社会风气呈下滑苗头,不文明的职业活动不断增多。 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势必对和谐社会建设造成重大影响。 首先,调节在同一职业内部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主要包括同事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一部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将人们统一到为了正当利益而和谐劳动的统一目标下,其内部关系就会不断融洽和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人人努力向上、文明礼让的和谐局面: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鼓励;部门之间顾全大局、相互配合、减少矛盾、避免纠纷;上下级之间相互理解、尊重、沟通、减少内耗、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 其次,调节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 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为人民服务这一职业道德核心的 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从业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满足社会其他行业和人员需要,同时也从其他行业的职业活动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因此,每个从业者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 整个社会各个行业互相联系、密切配合 ,都努力营造 “ 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文明 ” 的行业风气,就可以形成 “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