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质量管理重点内容摘要:

批检 全数检验 11. 产品质量认证的分类 按认证性质分:自愿性认证 、 强制性认证 按认证范围分:国家认证 、 区域认证 、 国际认证 按认证标志分:合格标志认证 、 安全标志认证 12. 过程质量审核与产品质量审核的内涵与作用 内涵: 过程质量审核是指对照标准对工序所作的分析和对工序状况的完整性、正确 性所做的评定。 产品质量审核是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检查评价的活动,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适用性。 作用: (过程审核的作用) 对生产过程及工序是否严格按规定的规范和措施执行的情况作出客观的审查和评估; 评价生产过程和工序控制的有效性; 对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保证工序和过程质量的稳定受控。 (产品质量审核的主要作用) 预先发现产品缺陷,防止把有严重缺陷的产品交付用户,损害组织声誉; 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或质量活动中的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为评价考核质量检验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 评判并控制产品质量水平及发展趋势,对产品质量下降的潜在问题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13.产品质量审核的依据 依据: 产品质量缺陷分级标准。 第 4 章 1. 质量管理中数据的分类及其统计特征值的计算 质量数据的分类 : 按其性质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计量值数据:即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具有连续性、非整数性。 如长度、温度、重量等 计数值数据:即不能连续取值,只能以个数计算的数据,具有离散性、整数性。 如合格品数、铸件表面的缺陷数等。 计数值数据又可分为:计件值数据、计点值数据 统计特征值计算: 表示数据集中位 置的特征数 ⑴ 平均值 式中 n—— 数据个数; xi—— 第 i个数据值 ⑵ 中位数 ~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叫中位数,常用符号 x表示。 设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x1, x2, x3,„, xn。 其中 x1 为最小值,为 xn 最大值。 则中位数为 : 当 n 为奇数时,则取顺序排列的中间数; 当 n 为偶数时,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 ⑴ 极差 R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符号 R 表示。 R= Xmax- Xmin 式中 Xmax—— 数据的最大值; Xmin—— 数据的最小值。 ⑵ 标准偏差 s 标准偏差又称标准差或均方差,用符号 s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偏差 s 客观地反映了平均值的代表性,若 s 值大,则平 均值代表性差;若 s 值小,则平均值代表性好。 即 s 值大,数据密集程度差,离散度大; s 值小,数据集中程度高,离散程度小。 2. 分层法的概念、目的及原则和应用(可能是问答) 分层法:就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也叫分类法。 分层的目的: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 分层的原则:组内数据波动的幅度尽可能小;组间数据的差异尽可能大。 分层法的应用:收集数据和意见;将采集到的数据或意见根据目的不同选择 分层标志; 分层;按层归类;画分层归类图。 3. 排列图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排列图:是用来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和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图表。 排列图的原理: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 排列图的应用范围: ① 分析主要缺陷形式; ② 分析造成不合格品的主要工序原因; ③ 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关键工序; 1211 nniix x xxxnn    21()1niixxs n  21 ()N ii xxN ④ 分析各种不合格品的主次地位; ⑤ 分析经济损失的主次因素; ⑥ 用于对比采取措施前后的效果等。 4.因果图的概念 因果图:是用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5.直方图的概念与应用(含计算分析、识图) 直方图又称为质量分布图,它是通过对测定或收集来的数据加以整理,来判断和预测生产过程质量和不合格品率的一种常用工具。 直方图的用途: ① 作报告质量情况之用; ② 供质量分析用; ③ 用以调查工序能力和设备能力; ④ 生产现场进行工序控制用; ⑤ 对总体质量进行推断,判断总体质量分布情况。 6.散布图的概念、作用及识图 散布图:又叫散点图或相关图,是用来分析研究两个对应变量之 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一种作图方法。 散布图的作法:选定对象;收集数据;画出横坐标 x和纵坐标 y,填上特性值标度;根据数据画出坐标点 7.新七种工具的内容 新七种工具是:关连图法、 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也称 PDPC法)、矢线图法。 其中,矩阵数据分析法是唯一一种 定量分析法 第 5 章 1.质量波动的类型及原因 工序质量的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类型。 正常波动:是由于随机性因素的经常作用而产生的偶然波动。 它对工序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在技术上难以测量和消除。 异常波动: 是由于系统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产生的波动。 异常波动对工序质量的影响程度较大,技术上易于分析、判断产生的原因。 工序质量波动的原因: ① 按工序质量波动来源分类 引起工序质量波动的原因通常概括为 5M1E。 ② 按引起工序质量波动的原因的性质分类 偶然性原因 也称为正常原因,是指引起质量发生微小变化的、难以查明且难以消除的原因。 不可避免,不易消除。 系统性原因 也称为异常原因,是指引起质量发生异常变 化的、可以查明且可以消除的原因。 可避免,可以消除。 偶然性原因和系统性原因也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下,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 工序能力的概念及表达方法 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