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研究论文论文内容摘要:

的大小 n的  n每个国家 每个市场 每个行业 其短缺成本 斜率 都是不同市场竞争越自由化 买方市场越成熟 赊销不足造成的损失越大  72.1.5 企业信用管理概括说来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增强信用能力 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 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组织制度 其核心是是对企业的授信决策进行科学管理 所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将该部门职责所在的客户风险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商账追收 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企业信用管理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相互交叉的一个管理领域  发达国家中信用管理常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 没有一个完善 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 企业将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失去防范风险的能力 最终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从这个意义上讲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2.2 国内企业信用管理状况企业利用信用来扩大销售,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我国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 美国企业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 0.5%无效成本只有3%而在我国这两个比率分别高达5%和14%据邓白氏公司的专家估计我国国内贸易的三角债总额经常在8,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其中50%是无法解决的 1998年我国外贸的逾期应收账款高达150亿美元人民币 有80%的海外欠款无法收回 而且拖欠账款数额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专家测算分析和保守的判断中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 使得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至20%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 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 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 以下统计数据可以更进一步反映出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的不足 1 国家统计局统计 1999 年 我国全国规模工业企业信用成本的总和占销售收入的 14% 同期美国企业信用成本只有 4% 一个年销售收入 1亿元的企业元三项费用总额为 1400 万元 比美国企业多出 1000 多万2 赊销能力严重缺乏无法与西方企业竞争中国企业平均赊销比例为820%美国企业为 90%以上忽略销售购买力因素同等资产规模的企业4 倍理论上同等资金规模的美国企业销售规模可以达到中国企业的国内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从两个方面得到验证1 我国企业在赊销能力上与西方企业存在巨大差距 短缺成本损失巨大2 在这样低水平的赊销量上 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我国企业赊销的信用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我国企业对信用管理的认知程度低1 企业信用管理知识是我国企业界的“稀缺知识”2000 年统计n从来没有进行过赊销的企业 约占 13%n完全没有信用管理功能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听说过信用管理 约占 51%n没有信用管理部门但有个别信用管理职能的企业约占 39%n设有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约占 10%绝大多数为三资企业n我国企业中从事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的非外资企业比例为%2 学术界对企业信用管理知识研究甚少n目前 中国大专院校没有信用管理的教学课程 清华大学 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吉林大学等院校已经于 2002 年开设信用管理专业 更多的院校正在申请n国内的信用管理书籍比较少见2.3 国外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下面以美国企业为例对国外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企业也曾面临高坏账率 高逾期账款率的状况 并导致很多企业因此破产倒闭 但随着企业信用管理得到高度重视 企业开始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成立信用管理部门 规范赊销行为 在不到5年时间里美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和逾期账款率大幅下降 同时赊销比例也不断上升 现在美国企业不但坏账率是中国企业的1/10到1/20 而且还建立了由理论到方法 由流程到岗位管理一整套成熟严谨的信用管理体系例如在美国获得公正信用管理主管Certified Credit ExecutiveCCE执照有AB两条途径如计划以A途径获得CCE执照必须在NACM美国全国信用管理协会认可的美国大学商学院修完4学年学士学位课程 取得毕业证书 并同时拥有10年以上的信用管理工作经验 还要9取得NACM认可的 由在不同的信用管理岗位上拥有的工作经验NACM分支机构的活动和对信用管理行业特别贡献等组成的125职业路径点数 Career Roadmap Points 美国的信用管理专家指出在目前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美国一个员工人数超过200人的企业如果没有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是具备比较完善的信用管理功能 该企业必然走向失败  以上中美两国有关情况的对比反映出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 但由于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 随着信用环境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 预期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也会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改善2.4 国内外企业信用管理情况对比欧美企业 123 西方国家的企业信用管理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 西方企业都有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和系统完善的信用管理措施 企业管理者把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中国企业12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刚刚起步  企业内部根本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信用管理措施3  企业管理者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2.5 我国信用管理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第九次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 按照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情况进行等比例抽样 采用邮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于2001年8月16日发出问卷15,000份截止9月25日共回收问卷4,720份 其中有效问卷4,695份有效回收率为31.3%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 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误差分析表明抽样误差也控制在要求的精度内 说明本次调查结果有效 关于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较高的是 执法不 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和企业短期行为其他原因依次是:体制障10碍监督不力企业盈利不佳政策多变和政府干预1 进一步对以上失信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被调查者潜意识里都认为企业所遭受的与信用有关的损失都是由其他企业失信造成的几乎没有企业家对造成企业信用损失的内部原因有清醒的认识 即认识到企业遭受信用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或者说是由于经营者对信用管理的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 造成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原因 1 缺乏相关知识 这种现象很多是由于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和管理经验不足造成的  2 迫于市场压力 竞争对手的销售政策往往迫使企业扩大赊销规模并忽视信用管理  3短期行为 这是指经营者由于任期较短 职位稳定性或政策稳定性差而过度使用赊销手段以提高当期利润的行为  第三章 企业信用管理的原则和框架 3.1 原则3.1.1 非最优性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如同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必须遵循渐进的原则这意味着在不同时期设计企业的信用管理框架时 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每个时期的设计结果 实则是当期条件下的 有约束最优时期不同 当期条件也就不同有约束最优解"自然也就不同 因此可以断言 在目前我国的产权改革法制建设 政府改革等基础性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求得的信用管理框架之有约束最优解必然不同于这些条件成熟时的最优解 因此 在我国目前信用管理框架设计必须从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3.1.2 有效性不可照搬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模式 尽管强调了非最优但是这个框架必须是有效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以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企业信用 现状 问题与对策 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11碍监督不力企业盈利不佳政策多变和政府干预1 进一步对以上失信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被调查者潜意识里都认为企业所遭受的与信用有关的损失都是由其他企业失信造成的几乎没有企业家对造成企业信用损失的内部原因有清醒的认识 即认识到企业遭受信用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或者说是由于经营者对信用管理的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 造成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原因 1 缺乏相关知识 这种现象很多是由于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和管理经验不足造成的  2 迫于市场压力 竞争对手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