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企业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入的方式也有多种,有堆叠,级连。 堆叠的特点是:有足够的带宽,可以适宜本地的信息流密集、全局信息负载相对较轻的情况。 而级连适于全网信息流较平均的场合。 本方案采用混合的方式,按照公司的部门职能,带宽要求进行适当使用级联以及堆叠。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9 资源子网规划设计 由于企业各个部门职能不同,分工的细化,应用范围不同,但是又相互联系。 如: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财务部又相对的独立,因此划分子网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也方便网络管理员的管理,控制好园区网的网络性能。 各个部门划分如下: 网络服务器: /16 (集群: ) 网络中心 : /16 管理层 : /16 办公室 : /16 财务部 : /16 人事部 : /16 策划推广部: /16 公关部 : /16 车辆管理处: /16 生产加工区: /26 保卫处 : /16 客服中心 : /16 网络平台设计 网络总体方案是网络工程建设结构,网络总体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到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 网络系统平台 网络系统平台是网络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由传输设备,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网络互联设备,布线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等组成。 本方案集中于交换技术的实现,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接入技术主要是ADSL,DDN。 布线系统主要是采用光缆, 5类双绞线,双信息插座等。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0 环境平台 环境平台主要是机房,电源,防火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等。 本方案所采用的机房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我们采用的空调送风类型为上送风恒温恒湿型。 电源设备是最重要的设施之一,为了使数据保存不丢失,网络设备,服务器的平稳,本方案采用美国进口的 APC USP智能型不间断电源。 机柜必须接地线布线,防止雷击。 采用的布线方法也很重要,因为直接影响到机房的功能,根据公司机房分布置,才有地板布线方式,网络布线与电源线保持一定距离,互相不穿越,以免产生电磁干扰。 网络管理平台 网络管理平台通常是指网络管理者所用的管理网络的软件 ,如 HP OpenView,IBM Tivoli .我们这里使用比较方便简单的网络管理软件 ,SnifferPro 来侦察网络的运行的稳定 . 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指网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主要包括 Inter服务 ,多媒体信息检索 ,信息点播服务 ,信息广播服务 ,远程计算与事务处理等 .根据客户要求 ,办公大楼 ,生产区间 ,车辆管理中心等都需信息广播 ,多数为数据广播 .Inter 服务多是 WWW,Email,FTP 等 .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1 网络集群与 负载均衡 网络集群 由于该公司是一个全国性的龙头企业,因此业务多,顾客访问咨询量大,要求企业的服务器必须有足够的负载能力,考虑到这点。 本方案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把服务器进行集群。 集群是一组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它们构成了一个组,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 一个客户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 ,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单机运算能力的不足、 IO 能力的不足、提高服务的可靠性、获得规模可扩展能力,降低整体方案的运维成本(运行、升级、维护成本)。 集群配置是用于提高可用性和可缩放性。 主要 是把 WWW 服务器, E- mail 服务器等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达到集群,采用心跳式服务集群,可以提高服务性能和可靠性以及系统的扩充能力。 防止一台服务器的故障导致整个网络服务瘫痪。 后面将详细配置集群的方法。 负载平衡 上面已经提到,公司的业务多,客户访问量大,所以网络的数据流量多集中在中心服务器一端,因此,进行负载平衡的措施是关键。 从结构上和地域上为本地负载均衡。 但是 2 者有区别,本方案主要是本地的负载均衡。 包括 DNS,, IIS, WINDOWS 2020 SERVER 自带的负载平衡管理器,双网卡等可实现负载均衡,解决网络服务的拥挤问题。 这种技术使用可以减少用户的投资,而获取接近于大型主机的性能。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2 第三章 网络工程的具体实现 采用的通信设备 本方案建设的网络工程采用统一的网络通信规范。 统一网络协议:TCP/IP,使用 cisco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 终端客户机由顾客指定的“方正”品牌电脑。 操作系统统一使用 Windows xp sp2,服务器由工程组采用的 Windows 2020 server。 服务器选型由我方采用的机型。 (具体型号、性能、价格等清单在附录 ) 网络项目质量控制环节 网络工程相对于 IT行业的其他项目来说是一项投资 大 ,周期较长的计算机系统工程,按照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网络系统集成商必须要有严格的网络工程管理规划,才能够保证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网络系统集成的利益。 它不仅是一个最终的评价,同时也是网络建设过程中全面质量控制。 图 网络工程建设项目阶段生命周期关系图 服务器的构架与集群、负载均衡 服务器能为其他计算机提供某些服务。 如: DNS,DHCP, WWW,Email 等都是提供网络基本服务的。 DNS,DHCP 是局域网中最基本的服务,有了它们,局域网才能正常工作,局域网中的计算机才能正确地访问 Inter。 但是配置服务器前,必须先把他们的动态 IP设置为静态 IP。 内部网络( Intra)使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3 用私网 的网段,根据网络拓扑图来划分。 由于服务器都使用Windows 2020 server ,其系统配有相应服务器。 DHCP 的服务器构建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能够自动地为网络中的客户机的 TCP/IP 配置分 配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方便了管理员,用户的使用计算机进行互访或者上网。 1. 进入 DHCP 控制台 (图 DHCP 配置向导 ) 2. 配置 IP 地址范围,由于服务器的,路由器的 ip 地址不能作为动态 DHCP分配,因此从。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4 (图 DHCP 配置向导 ) 3. 设定租约日期 (图 DHCP 配置向导 ) „„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5 6. 激活 DHCP 的配置 (图 DHCP 配置向导 ) 7. DHCP 服务器配置完成 (图 DHCP 配置向导 )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6 WWW 服务器的构建 1. Windows 2020 server 自带的 IIS 服务器。 IIS( Inter Information Server,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 Web服务组件,它包括了 Web ftp nntp smtp 等服务器,这样使网页浏览、文件传输、新闻服务等方便在网络上实现。 2. 建立 IIS 的网站 通过 WINDOWS SERVER 2020 自带的 IIS 网站服务器,然后建立公司的网站。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7 IIS配置向导 配置 WWW1 的 IP地址:。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8 配置网站完成。 2服务器同样的配置。 DNS 服务器的构架 DNS 服务器用于 TCP/IP 网络中,它用来方便用户记住友好的名称如: 代替复杂难记的 ip 地址。 在 Inter 上的 DNS 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具体信息存储在成千上万地 DNS 服务器中,在局域网,人们一般将所有 DNS信息都存放在同一台 DNS 服务器上。 1. 首先进 入 DNS 控制台,然后根据 DNS 新建区域向导进行操作。 (先确保该服务已经启动)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19 (图 DNS 新建向导 ) 2. 建立主要区域 (图 DNS 新建主区域 ) 3. 写入区域名称: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20 (图 DNS 写入区域 ) 4. 完成 DNS 新建配置 (图 完成 DNS新建主区域 ) 5. 正向查找主机配置 (由于要实现 DNS 负载均衡,所以需要配置 2 台服务器WWW1: , WWW2: )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21 (图 完成 DNS 新建主机 ) 6. 完成正向配置 (图 完成 DNS新建正向解析 ) 7. 反向区域配置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22 (图 反向 DNS新建正向解析 ) 8. 接着“下一步”完成 DNS的配置。 9. DNS 测试,客户端微机 DNS首选项为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图 反向 DNS新建正向解析 ) 10. NSLOOKUP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23 (图 反向 DNS新建正向解析 ) ,有可能是由于缓存影响测试,所以使用命令 ipconfig /flushdns清除 dns 的驻留信息。 下次再 ping 的时候就会发现 dns 已经实现负载均衡了。 他们的对 WWW1 与 WWW2 的地址互相切换。 通过微软的测试负载均衡测试软件测出的结果访问 的比率多。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24 (图 反向 DNS新建正向解析 ) 通过 DNS 的负载均衡,实现了对 WWW 服务器的负载,使访问量大的时候轮流的访问,这样不会导致 WWW 服务器的瘫痪。 配置 DNS 的时候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在 DNS 的服务器上的属性中钩上“轮流访问机制”选项。 可从网页显示不同的内容可看出来 WWW1: WWW2: 企业网络负载均衡与集群建设方案 25 双网卡负载均衡 1. 配置 TCP/IP( WWW1 的 IP) (图 配置 1IP,DNS 是刚建立的 DNS的 IP 2. 配置网卡属性的“网络负载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