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申请指南内容摘要:
术人员;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研究基地。 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可行,研究目标明确,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四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质量保障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城市地下空间舒适性指标体系与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研究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群生理、心理及舒适性的主要 影响 因素,13 分析、比选并确立舒适性指标体系和量值; 研究 不同功能 地下空间区域空间环境(微气候环境、空气质量、光环境、声环境、心理与视觉环境)评价体系 和量值,为地下 空间 的 环境评价、设计和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下空间热湿负荷计算方法的研究 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热负荷、冷负荷、湿负荷的特点,提出合理的负荷计算方法 ,建立动态热工环境的数学物理模型,编制地下空间热湿负荷计算软件。 城市地下空间通风空调系统和设备的研究 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隔热性、恒湿性、蓄热性、耐候性、气密性、隔振性及隔声性等有利条件,选择适合于地下空间负荷计算和节能的空调系统及设备,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节能、减少污染。 城市地下空间噪音控制技术研究 地下空间的封闭性使得音响难以 扩散,如地下空间结构和装修处理不当,使得回声现象严重,尤其是常用的拱形结构,在吸声处理不好的地方,声音会不断的放射,形成声聚焦 , 使得同一噪声源在地下空间内的声压级要大于地面的 3~8dB。 研究地下空间的声学设计方法、噪音控制标准及控制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的采光及照明设计技术研究 地下空间被完全封闭或大部分封闭在地下,地下建筑物与外界空间的联系只能利用通道,内部环境没有阳光、气候变化,无法直接把握时空。 视觉环境与 心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易使人们在地下空间中会产生闭塞感和心理压抑感。 研究外部环境映象表现技术及仿地 面环境系统,太阳光适时追踪系统、地下空间的采光及导光技术14 与设备,构建地下空间适宜的光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节能控制与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能耗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 研究城市地下 空间各用能环节的分项计量机制、统计标准 及能耗诊断技术;研究城市地下 空间 建筑的用能评估审查体系;研究城市地下空间使用过程中的用能配额管理方法。 二、考核指标 地下空间环境舒适性、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及实用评价技术指南; 适合人 在地下空间 生存和活动要求的热湿环境和空气质量参数指标体系 1 套; 地下空间空气质量被动式及 主动式采检装备、空气复合净化装置和基于空气品质需求 的 控制通风 (DCV)装备, 申请 专利 4 项; 空气耗氧量( AOC)与地下空间内部空气质量标准 ; 地下空间噪声控制标准及吸音减噪技术措施, 申请 专利 2 项; 地下空间的太阳光采集系统模拟软件 1 套; 外部环境映象表现方式及仿地面环境系统模拟软件 1 套; 地下空间 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办法和用能配额管理制度 培养博士 2 名,硕士 5 名。 三 、 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5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 1: 215 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应 具有 建筑环境 评价、 设计、空气调节、照明、 采光、 噪声控制、节能技术 等方面的 研究 工作经验 、 技术能力 和技术成果。 课题申报单位的技术方案应先进、合理、可行,目标明确,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五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试验平台建设 研究地下空间建筑安全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特性, 建立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火灾、水灾 等 )研究的综合试验平台。 通过试验平台研究地下空间灾害发生规律、防灾减灾技术及救援技术等。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灾技术研究 研究地下空间火灾的起因、危害和防火设计特点。 根据电气火灾、违章操作、用火不慎、人为纵火、自燃和消防系统不健全等原因引起火灾的特点,研究地下空间火灾的高温危害、缺氧和中毒 、火灾救援机理,建立地下空间火灾监测预警、灾害规模控制、通风排烟、逃生救援系统,形成地下空间的成套防火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防水灾技术研究 大量的渗漏水或者突发性的涌水对城市地下空间安全运营具有极大的威胁, 分析地下水变化状况,根据地质环境影响和防水材料16 的性质 等 ,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和毛细管水对地下建筑结构的作用特点,确立地下空间建设的防水 灾 设 计内容、防 灾水等级及其 适用范围 ;研究 不同使用功能 的 地下空间 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条件下的 水 灾 设防要求;研究适合城市地下空间建造工况及运行特征的渗漏和涌水早期预警技术及应急处理方法。 城市地下空间建筑抗震技术研究 根据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及功能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抗震关键技术,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建筑抵御震害的能力,减少地震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城市地下空间人员疏散技术研究 研究地下空间不同灾害发生时人员安全疏散的判定准则、疏散时间的组成和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研究影响疏散因素,疏散 设计的性能指标,建立人员疏散分析模型;研究不同灾害发生和人员疏散分析的不确定性,建立相应的安全度评价规则。 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研究 地下空间不同灾害发生的特点,通 过地下空间灾害智能化监测技术,研究建立地下空间灾害预警技术系统, 提高处置城市地下空间灾害事故的手段和能力,为保证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二、考核指标 地下空间主要灾害(火灾、水灾 等 )研究的综合试验平台 2个 ; 地下空间安全性 指标体系 、 评估方法 与 安全等级标准; 17 地下空间火灾防制装置、涌水检测与 水灾防 制装置 , 申请专利 4 项; 地下大跨度结构分析的实用地震动参数、多点输入的有效峰值与频谱特征、减震消能支撑( UBB)装置, 申请 专利 2 项; 地下空间性能化 人员疏散设计方法及疏散模拟软件 1 套; 地下空间灾害监测预警传感器,专利 2 项; 地下空间防灾应急机制及防灾预案模拟软件 1 套 ; 培养博士 3 名,硕士 5 名。 三 、 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5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 1: 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应具有 建筑安全性评价、防灾减灾(火灾、水灾等)技术 、建筑抗震 技术 、灾害监测技术 、灾害预警技术、灾害发生时人员的应急疏散技术 等方面的 研究 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 ,并具有 相应的 硬件基础和人才队伍。 课题申报单位的技术方案应先进、合理、可行,目标明确,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六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示范工程 一、研究内容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管理与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18 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管理机制与模式,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运行保障制度。 示范工程管理机制及验收评价标准 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示范工程管理模式;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示范工程验收评价标 准。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 投融资模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环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相关推荐
示波器的输出 探 头 CH CH2 分别接到变压 器次级和负载两端,接通电源,观察 u2 、 UL 的波形,并 将 其画 在 任务书上。 双踪示波器面板图 u2 的波形图 UL 的波形图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负载 两 端 的 电压波形 UL 与 变压器次级两端的电压波形u2 不一样。 ( 教师提示 , 可分别根据输入 交流 电压波形的正 半 周期与 负半 周期进行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 结 论一
允许修改他的投标文件,但需要相应地延长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在延长期内本须知关于投标保 证金的退还与没收的规定仍然适用。 投标保证金 投标人应与投标文件一起提供一笔前附表中所述的人民币金额,作为投标保证金。 保证金递交方式 银行电汇方式,开标前存入招标人指定账户内。 对于未能按要求提交保证金的投标书,招标人可以视为不响应投标文件而予以拒绝。 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
服务的承诺 51 华阳人员定位技术方案 泰安市华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6地址:山东泰安市东岳大街西段 网址: 邮箱 :: 0538 696458 13395389766 13305485677 传真精响拽揉剩筏猩腋尺绷阑绦依胚辱劣围速酪扭二刊屈础催丝辆屁亢蛰披蝉禽哄秃颜怠菲幼贼赣批超乘嫩府囚某障弃棠火熏飞蛋讽茎例垃型蓬斧测 址 第七部分 培训计划 52 华阳人员定位技术方案
工 学 结 合 的主要形式 顶岗实习 :学生在毕业前学院组织安排参加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半工半读 :学院实施了弹性学制。 订单培养 :学院按照企业订单计 划进行培养。 校内生产性实训 : 在 5 学期安排三次,每次不少于一周的学生在校内参加生产性实训。 校外生产性实训 :按照专业课程不同,在第 4 或 5 学期学生参加不少于二周的校外生产性实训。 仿真训练 :学生第二学期在校内模拟仿真工艺室进行
{ ()。 sta=null。 } catch (SQLException e)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closeConnection(Connection con){ if(con!=null){ try { ()。 con=null。 } catch (SQLException e)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 125 5 延性材料一维二维层裂数值模拟„„„„„„„„„„„„ 1 26 前言„„„„„„„„„„„„„„„„„„„„„„„„„„ 126 一维层裂数值模拟„„„„„„„„„„„„„„„„„„„„ 127 二维层裂数值模拟„„„„„„„„„„„„„„„„„„„„ 129 6 结论„„„„„„„„„„„„„„„„„„„„„„„„ 1 3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