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总结内容摘要: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更进一步看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主人对国家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 所有制形态上的“公有”体现在分配形态上必然是“共享”。 而且,“共享”作为核心价值,在当代中国有着鲜明的针对性,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核心价值观应处于价值的层面,是价值性的不是工具性的,因而,一些反映奋斗目标、发展主题、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等要求的具体内容不应该进入价值观层面。 比如,“民主、法治、权利”等内容,固然很重要,也是当代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加强的内容,但它们是价值观的实践展开,是次生内 容,我们完全可以从核心价值观中把它们推导出来。 把它们列入核心价值观,会发生价值观层次紊乱。 对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要有清醒认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至少面临着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从中国社会内部看,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不确定性导致价值观塑造的复杂性。 价值观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纸上谈兵。 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形态的深层结构与运行关系。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社会才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我们回顾价值观塑造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规律。 一个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一般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社会形成前夕,这时由于大家共有一种理想,因而可以提出一种激发、鼓舞、理想色彩比较浓厚的价值观。 这一阶段的价值观更多的是一种应然的价值观,应该如何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