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20xx版内容摘要: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英语笔译: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平台、模拟实战和全真专业实习等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与道德,强化学生综合百科知识,掌握英汉语特点与各类应用文体特征 ,贴近实战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具备实际英汉互译笔译技能。 2. 英语口译: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平台、模拟实战和全真专业实习等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与道德,强化学生综合百科知识,掌握英汉语特点与各类口译场景与技巧,贴近实战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具备实际英汉互译口译技能。 3. 日语笔译: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平台、模拟实战和全真专业实习等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与道德,强化学生综合百科知识,掌握日汉语特点与各类应用文体特征,贴近实战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具备实际日汉互译笔译技能。 三 、 培养方式 和学习年限 突出口笔译训练,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电子信息技术设备授课。 笔译课程运用项目翻译方式授课,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项目翻译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活动应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为目的,在需要时,也可聘请有关专家开设课程或讲座,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参与导师和单位承接的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课下完成,课堂讲评。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 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 、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 33 个 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24 学分 (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 ,必电子科技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2 修环节不低于 9 学分。 课程学分中,学位课不低于 15 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必修环节中,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 6 学分,其他必修环节不低于 3 学分。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近学科门类与专业领域之间跨学科选修 1~ 2 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针对 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出的实验课程,可 根据专业需要、进行 跨学院跨专业领域选 修。 学位课可以代 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 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 至少自学 补修本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2 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者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和 选课。 导师指导研究生自学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校外导师参与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实践教学环节、必修环节四部分。 翻译硕士领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公共 基础课 16005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13015004 语言学通论 60 3 1 考试 基础课 13415002 笔译理论与实践 60 3 1 考试 13026005 口译理论与实践 30 3 考试 专业 基础课 13415004 非文学翻译 60 3 1 考试 13016004 语篇分析 30 3 考试 13016005 语料库语言学 30 1 考试 13015011 日汉对译理论与实践 60 3 1 考试 非 学 位 选 修 课 专业 选修课 13025006 英语国家文化研究 30 2 考查 13025003 现代西方翻译理论 40 2 1 考试 /考查 13026004 经典翻译批评与赏析 40 2 2 考查 13016001 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40 2 3 考查 其他 选修课 16005005 自然辨证法 18 1 2 公共 选修课 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 20 1 跨专 业领域或跨学科相关课程 必修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 笔译实习、口译实习 6 5 考查 其它环节 详见后面第 “六 ”点说明 3 跨学科或跨专业领域考生补修本科核心课程 翻译硕士领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13 六、必修环节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四大部分,主要内容有: 1. 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分析,要求笔译方向的学生至少有 15 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 由学生提交原文、译文、项目来源证明、实习单位证明,实践总结报告等材料,经导师审核合格 签字后方可获得 6 个学分。 口译方向的学生不少于 400 小时的口译实践。 学生必须提交口译活动主办单位的证明、部分口译实践的录音或录像资料、实践总结报告等材料,经导师审核合格签字后方可获得 6 个学分。 2.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公选课可以三选一,完成后获得 1 学分。 ( 1)教学实践(课程编号: 00006001,学时 40):主要是面对本科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如在导师指导下 指导本科生口译、笔译实践活动,批改本科生译文,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撰写翻译方向毕业论文, 工作量不少于 40 学时。 完成工作量后由导师给出评语,学院给予书面 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 完成者获得 1 学分。 ( 2)社会实践(课程编号: 00006002):主要指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一些 翻译 项目,写出总结报告,同时实习或调查单位提供书面证明,报所在学院备案。 完成者获得 1 学分。 ( 3)素质教育公选课(课程编号: 00005XXX):开课目的是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生可选修一门,考核通过后获 1 个学分。 3. 学术活动(课程编号: 00006003, 1 个学分):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有举 办学术单位的公章为依据,报学院备案,完成后获得1 学分。 4. 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阅读综述(课程编号: 00006009, 1 个学分 ):指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 20 篇以上,外文文献 10 篇以上,写出 4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附上不少于 1000 字的英文摘要;综述报告应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学术或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开题报告 ,完成者获得 1 学分。 七、学位论文 (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应用课题或现实课题,强调研究生在掌握翻译基本理论和综合应用中外两种 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或实现工程应用,表明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价值。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 校外导师参与论文环节的指导工作。 1.开题报告 ( 1)开题报告时间。 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应在入学的第三学期末之前,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 2)开题报告方式。 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须有 本学科及相近学科 3 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作出考电子科技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4 评意见。 ( 3)开题报告内容。 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 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交学院研究生科保存,以备检查。 ( 4)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 3 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 2 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的学业。 (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 6)论文开题通过 1 年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 数均以汉字计算): 1)项目报告:笔译方向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中文字数不少于 10000字,外文不少于 15000 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 5000 字的研究报告;口译方向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口译实践并根据口译实践项目,独立撰写一份不少于 5000 字的口译实践报告,提交口译活动主办单位的证明、部分口译实践的录音或录像资料。 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 10000 字的实验报告; 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 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 15000 字。 报告(论文)应在体例上符合学术论文的通用规范,能够体现综合运用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 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3.学位论文的撰写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 则》的规定执行。 新闻与传播领域 全日制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5 新闻与传播领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55200)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着重研究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吸收了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 本学科以新闻传播学学科为基础,以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支撑,对网络以及新媒体传播、政府传播、新闻传播、文化传播等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既研究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关注各种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更注重研究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新趋势。 本学科以理论为基础,突出学生新闻传播实践能力的培养。 承担该学科硕士培养任务的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组织形象塑造与媒体、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实力,科研成果丰硕。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 ,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能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实践及学术研究;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能;能胜任大众传媒机构、宣传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网络传播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践工作的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是: 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与常用研究方法; 具备较强的对问题的发现能力、研究能力和 解决能力,能独立完成课题研究; 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能力; 二 、 研究方向 01影视传播 02新闻业务 03编辑与出版 04网络传播与技术 05传播理论与方法 三 、 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 四 、 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 33 个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 24 学分(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不低于 9 学分。 课程学分中,学位课不低于 15 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必修环节中,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 6学分,其他必修环节不低于 3学分。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近学科门类与专业领域之间跨学科选修 1~ 2 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出的实验课程,可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跨学院跨专业领域选修。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 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至少自学补修本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2门,通过考试,但不 计学分;通过者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 导师指导研究生自学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校外导师参与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6 五 、 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实践教学环节、必修环节四大部分。 新闻与传播学科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公共 基础课 16005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13005001 硕士生英语阅读与翻译 60 2 1/2 考试 13005002 硕士生英语 听说与写作 30 1 1/2 考试 基础课 12025002 公共管理学 50 1 考查 12885002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60 3 1 考试 专业 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