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历史文化常识总汇内容摘要:

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古代帝王的年号、谥号和庙号等的文化常识题。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 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该题的情景是新的,但分析能力强的考生可以根据题目本身材料提供的信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一句的提示,提炼核心信息“生前行为”,推断出正确答案。 【 高考模拟题】 “干支”纪年, 2020 年是农历戊子年,我国喜迎奥运。 2020 年世博会又将在我国上海召开。 2020 年是农历 ,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 这位“姚破虏”的生肖应该是属 :秦始皇、成吉思汗 :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 :汉武帝、乾隆帝 :汉武帝、成吉思汗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李白的《古风》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字 参考答案: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是儒家经典,也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中《论语》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目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三字经】是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 其中 “ 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 ” 反映的信息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倭患愈演愈烈 C.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 ,明朝灭亡 3.【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年号纪年法、 (3)干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 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 “ 干支纪法 ”。 1900年庚子失败后,清政府实行新政,教育制度也发生一些变化,期间,清政府通过了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 “ 癸卯学制 ” ,按推算 “ 癸卯学制 ” 通过是在( ) A.公元 1902 年 B.. 公元 1904 年 C.公元 1906 年 D.公元 1908 解析:根据推算是农历 1903 年,实际是公历 1904 年 1 月 4.【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 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 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5.►春节贺岁 ◄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的岁首。 中国古代历法最早把正月作为岁首是( ) A.夏小正 B.太初历 C.大衍历 D.授时历 .►中秋赏月 ◄ 据《 东京梦华录 》记载: “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此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的情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根据北宋都城东京和夜市繁华等知识可判断材料情景为宋朝,答案 C。 7.►端午由来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 屈原 说;纪念 伍子胥 说 ;纪念曹娥 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 图腾 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 由此不能说明 端午节 ( )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产 物 B、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9.【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 宋神宗以其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命名为《资治通鉴》。 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 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以下对【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 取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都非常翔实 10.【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 (xu)。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12.. 国庆节 (National Day)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 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 不正确 的是( ) A.美国 —— 7 月 4 日 —— 《独立宣言》 B.法国 —— 7 月 16日 —— 大革命爆发 C. 中华民国 —— 1 月 1 日 —— 《临时约法》 D.前苏联 —— 11 月 7 日 —— 十月革命 收藏到 :[新浪 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 ][博采中国 ][365Fav][天极网摘 ][和讯网摘 ][热门文摘 ] 阅读全文 (1756) | 回复 (2) | 引用通告 (0) | 鲜花 ( ) | 编辑  上 一篇: 海南省 2020 年历史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简录  下一篇: 看《凤凰》台, 评《凤凰》人 讨论 :2020 届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汇(海南农垦加来高级中学复习资料) [ 2020420 10:57:00 | 符建红 ] 补充:二.南国、南洋、西洋。 “ 南国 ” ,即南方 ,我国南部地区 ,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 南洋 ” :一是指在清末时指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清朝特设南洋通商大臣来管理对外贸易、交涉事务。 二是泛指南洋诸岛。 “ 西洋 ” ,明朝把今南海以西(约自东经 110176。 起的海洋及沿海各地包括印度、阿拉伯半岛及非洲北部地区,统称为 “ 西洋 ” ,历史上的 “ 郑和下西洋 ” 所经过的地区,正是上述地区。 明末清初后,泛指大西洋两岸即欧、美各国。 补充来源: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讨论 :2020 届历史高考文化常识总 汇(海南农垦加来高级中学复习资料) [ 202055 13:24:00 | 符建红 ] 2020 年历史高考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资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以往的高考文化史试题很注意文化的 “ 精深 ” ,学术味相当浓,却忽略了常识性问题。 为克服这种偏向,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文史常识试题。 如下: ◆ 帝王谥号题( 2020 年 “ 文综 ” 全国卷 I 第 12 题)。 ◆ 祭祀 功能题( 2020 年 “ 文综 ” 全国卷 II 第 12 题)。 ◆ 中国古代避讳题( 2020 年 “ 文综 ” 宁夏卷第 26 题)。 ◆ 山南水北为 “ 阳 ” 题( 2020 年 “ 文综 ” 全国卷 II 第 12 题)。 ◆ 山北水南为 “ 阴 ” 题( 2020 年 “ 文综 ” 全国卷 I 第 13 题)。 ◆ 干支纪年题( 2020 年 “ 文综 ” 宁夏卷第 20 题)。 ◆ 民国 “ 元旦 ” 与新中国 “ 元旦 ” 区别题( “ 文综 ” 宁夏卷第 32 题)。 ◆ 京剧题( 2020 年历史广东卷第 20 题、历史海南卷第 4 题)。 ◆ 端午习俗题( 2020 年历史上海卷 B 组第 4 题)。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对 文史常识的考查,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 这些试题的出现给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识的考生一个 “ 下马威 ”。 因为它考查的内容基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文史常识性知识。 它给我们的启迪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文史常识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 在复习备考时,引导学生多注意,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 一、文史常识高考试题的体现形式 姓名称谓 ◆ 高 考回放 ◆ 【 2020 年全国卷 I, 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B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 2020 宁夏文综, 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 ) A、汉初改 “ 相邦 ” 为 “ 相国 ” B 、唐初改 “ 内史省 ” 为 “ 中书省 ” C、北宋初改 “ 昌南镇 ” 为 “ 景德镇 ” D 、明初改 “ 大都 ” 为 “ 北平 ” ◆ 知识整理 ◆ ( 1)【帝王的称谓】 夏代帝王生时称 “ 后 ” ,死后称 “ 帝 ”。 后稷、后羿等的 “ 后 ” ,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 “ 王 ” ,死后称 “ 帝 ”。 在商代, “ 后 ” 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周代君主称 “ 王 ”。 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 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 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 即所谓 “ 谥者,行之迹 ” , “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 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布义行刚曰景,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战国中期以后,周王的权力日益削弱,威信已无。 各国的诸侯相继称王。 公元前 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 他认为: “ 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而自己 “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 ,遂决定将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一,自称 “ 皇帝 ”。 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帝王的称号。 秦王政还废除旧有的谥法,他自称 “ 始皇帝 ” ,子孙继位,为 “ 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 这就是秦王政被称为秦始皇的由来。 秦朝灭亡后,谥法制度又被恢复。 在古代,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即使对前代帝王亦是如此。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 唐 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真宗、元文宗等。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 “ 祖 ” ,后继者称 “ 宗 ”。 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由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称世祖,其子玄烨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如西汉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庙奉祀。 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谥号、不称庙号的缘故。 唐代以后,典制不 那么严格,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人们也就以庙号称呼皇帝。 明清以后,帝王的称谓又为之一变。 人们习惯上对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乾隆帝等。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历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明清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几乎都要改元。 如汉武帝在位 54 年,先后用了11 个年号;唐高宗在位 33 年,先后用了 14 个年号。 明清两代,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都只用一个年号。 如清圣祖在位 61 年,只用康熙年号。 其中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明英宗。 他 因为先后两次登基称帝,所以用了正统、天顺两个年号。 由于明清皇帝在位不改元,所以人们习惯上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 2)【避讳】 所谓 “ 避讳 ” ,指的是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避免君父尊亲的名字,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 避讳起源于周朝。 秦汉以后,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避讳制度才日趋完备。 避讳在社会上存在 “ 国讳 ” 、 “ 家讳 ” 和 “‘ 圣人 ’ 讳 ” 三种。 “ 国讳 ” 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封建帝王出于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要求其统治下的臣民都必须遵守 “ 国讳 ” ,否则,一 旦犯讳,就是 “ 大逆不道 ” ,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 家讳 ” 指避父祖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精神。 “‘ 圣人 ’ 讳 ” 多数情况下指避孔子的名讳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