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史家庄小区住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围面积 7283平方米,项目规划建设住宅楼 3幢,总建筑面积 13081平方米, 目前准备开工建设。 第四章 选址方案与建设条件 一、 项目选址方案和指导思想 史家庄小区(区联社、原区二工局宿舍改造西区) 建设项目 位于福山区清洋街道办史家庄居委会西。 总用地面积 728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3081平方米,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化率 30%。 小区地势较为平坦,给水、污水、雨水、供电、通讯等工程设施均可满足小区建设需要。 ⑴借鉴国内试点 、示范小区成功经验,创造烟台市高品质的双文明花园小区。 ⑵根据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要求,挖掘烟台市滨海型旅游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实现信息 生命时代海洋文化的文化氛围与城市风貌,创造 21 世纪开放型的城市特色居住区。 ⑶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集约公建配套设备。 ⑷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色,充分利用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周边环境。 强调山脉,水脉与绿地系统的自然特征,体现“山水城市”的儒家思想。 规划以集中式带状开敞绿地为中心 ,尽量保留山体绿地,运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建构出居住区的绿地系统,使绿色空间渗透到不同层次居民的日常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 ⑸“以科技产业为先导”努力提高小区的科技含量,推动住宅建设智能化、产业化。 创造 21 世纪节地、节能、节水型的智能化社区。 ⑹追求公共空间与场地规划的开放性与连续性,注意居民单位的空间性格及住宅环境的均好性,融城市居住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之中,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⑺建立人车分流的居住区交通体系,在实现小汽车进入社区家庭的同时,保证社区交通的便捷安全。 ⑻适应居民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套建设及管理要求,为老年人、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⑼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二、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地处东经 119176。 34ˊ 121176。 57ˊ,北纬 36176。 16ˊ 38176。 23ˊ之间。 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相望,并与大连隔海相望。 市境最大横距 214 公里,最大纵距 130 公里,全市海岸线曲长 公里,沿海岛屿 63 个,是中国首批开放的沿海城市之 一。 境内交通方便,通讯快捷。 已开通二十余条国内外航线,烟台港可同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 火车直达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地,基本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气候条件 烟台市地处中纬度,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 气候,并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境内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2717 小时;极端最高气温 38℃,极端最低气温 ℃,年均降水量为 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由南向北递减。 全年表现为明显的季风性,主导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烟台市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国十大商贸港口之一,是胶东经贸、旅游及文化交流的中心区域,与朝鲜、韩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城市铁路、公路、海运、通讯事业发达,是中国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 烟台市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目前已进入“全国投资硬环境 40 优城市”。 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烟台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不断增强。 2020 年烟台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 国人居环境奖及全国最佳魅力城市。 (三)配套条件 供电 电源接自市区供电网,电源供应有保证。 给水 本工程项目平均用水量 103 立方米 /日,年用水为 万 立方米,自来水公司能保证生活用水的水量、水质、水压要求。 排水 该项目统一规划雨、污水处理管网。 雨水经暗渠汇集后可直接排入雨水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通讯 电话通讯:小区敷设电话电缆、分区域安装电话交接箱,将每个单元铺设壁嵌式电话箱,每户室均预埋电话暗线。 电视及其它:有线电视线路沿道路走线。 每户均在起居、主卧室和设置电视插口一个。 每户均敷设空调专用线路,窗外预留空调主机安装位置。 宽带:通讯公司铺设专用线路。 第五章 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1)》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安居工作的有关决策 《 烟台市 福 山区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 史家庄小 区规划及建筑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原则 ⑴ 本项目设计,坚持创造宜人的建设空间,以优秀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 ⑵ 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为先、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住宅组团空间。 ⑶ 规划设计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幽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鲜明个性的花园式生活居住空间。 ⑷ 适应土地利用与建设实际,面向 本村及社会住宅消费市场 ,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 经济效益、超前性与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⑸ 建筑风格上,力求使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使居民在享受生活方便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伸和时代的气息。 ⑹ 居住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突出组成部分,居住行为、方式无不蕴涵着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这是对传统文化、行为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发展与渐进式的延续过程,它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体现出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在质量与观念,作为现代城市住区,应折射出住地居民的社会认同感与文化体验。 住区不再是狭义概念上人的栖息地,而是包含人类定居生活完整过程的环境总和,生 态化的居住环境不仅要为人们提供充满阳光的住宅、洁净清新的空气,而且要增进人际交往的机会(包含安排适宜的生产活动和交换活动)。 能吸引居民参与居住环境的再创造,创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地域认同和高情感的人际间彼此关爱与信任的社区,使住区真正成为培育高素质人群的基地。 二、 总体规划方案 住宅的“均好性”与户外空间“流通性”相结合,达到“朝向”与“景向”两者的统一,以实现人、自然与建设的共存与融合。 ⑴ 整个组团的规划结构形成多变化的、流动的、趣味的绿地空间,并合理有序的组织车行交通系统,并满足消防要求。 ⑵ 室内构成 与结合。 整体空间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